【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26日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是英国人,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6月25日出生于印度,当时,他的父亲在当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家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或没有钱财的中产家庭”。
1904年,由母亲带他先回到了英国。他自幼天资聪颖,曾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诗作《醒来吧,英格兰的小伙子们》,14岁又考入著名的伊顿(Eton)公学,并获取了奖学金。但早在小学时期,他就饱尝了被富家子弟歧视的苦涩,从他后来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凭他那天生就很敏感的心灵,这时已经对不平等有了初步的体验。
1921年,布莱尔从伊顿毕业后考取了公职,到缅甸当了一名帝国警察,在那里,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良知。看着他们在饥寒交迫 中、在任人宰割的被奴役中挣扎,他深深感到“帝国主义是一种暴虐”。身为一名帝国警察,他为此在良心上备受煎熬,遂于1927年辞了职,并在后来写下了《绞刑》(A Hanging),《缅甸岁月》(Burmese Days)和《猎象记》(Shooting an Elephant),这些纪实性作品,对帝国主义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
但是,这一段生活经历仍使布莱尔内疚不已。为了用行动来表示忏悔,也为了自我教育,他从1928年1月回国时起,就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四处漂泊流落。尽管他自幼就体弱多病,但在巴黎、伦敦两地,他当过洗盘子的杂工,住过贫民窟,并常常混迹在流浪汉和乞丐之中。次年,布莱尔写下了关于这段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1933年),真切地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苦难。正是在为这部作品署名时,布莱尔用了“乔治‧奥威尔”这一笔名。
布莱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农庄》(Animal Farm)和《1984》(Nineteen Eighty-Four)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在这两篇小说中,欧威尔以讽刺而且尖锐的笔调批评以史大林时代的苏联为代表的、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这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被收入英语词典,由此可见欧威尔和他的作品在英语国家的巨大影响,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0rwellian)”。
作为一位同情社会底层,反映“贫困”的作家,布莱尔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倾向,出于对权威的蔑视,对工人无产阶级的支持,甚至他还曾志愿参加了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这和他后来在《动物农庄》、《1984》中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批判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奥威尔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他对生活的感受是出于一种敏感的直觉。当他鼓吹“平等、正义”的“不伤及自由而又消除了贫困的”社会主义时,他的社会主义“远不是一种明确、清楚的政治或思想体系,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经验的粗糙归纳”。而他在思想上对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追求也因此反映出了他的某些褊狭,以至于他的同时代人在回忆他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唐‧吉诃德。这褊狭或许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局限吧。@*(//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