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代经济学几乎不谈论道德,之所以尊史密斯为“经济学始祖”,是因为《原富》,但史密斯其实认为本书只是清粥小菜,道德哲学才是主菜。那么,如果史密斯还是被认定是经济学的始祖,当代经济学应有必要大大的改头换面,以“道德”作为基础大幅修正,世人也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史密斯。
2008年底一场被称为百年罕见的“金融海啸”,以及随之而来尚在加温之中的全球经济大萧条,让“政府”的威权急速扩张,对“自由市场”的疑虑、甚至于谴责的声浪一波接一波此起彼落。这样的氛围笼罩整个地球,也形成沛然莫之能御的主流舆论,于是各国政府不断地提出“救经济、救企业、救失业”等等的大振兴方案。
在此种一头热的“救命、救急”优先下,要呼求冷静、理性地从根检讨,并从事“刨根”的痛苦做法,不但会被当成耳边风,还会被嘲弄不食人间烟火、不识实务,甚至于被骂“冷血”、“没有侠义心肠”。不过,如果不讲会“伤人”的真话,人类不能觉醒,不能改变后天形成的错误观念,恐怕风暴、危机会一波接一波,直至淹没人间为止。那么,根底何在?
无形的“市场”受到误解
简单的说,当前的人对“无形的市场”极端误解,无数的专家们还“自以为非常了解”,最关键的是,对于市场及其内涵“交易行为”最重要的元素“诚信”、或者是伦理道德避而不谈,甚至于嗤之以鼻。在金融海啸、经济大萧条以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的时刻,不少人其实已意识到“道德”的重要,只是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而回到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的时代,是一条最简单的明路,向史密斯学习、拥抱史密斯,认真阅读、领悟史密斯的两本经典名著,不失为一条捷径。
众所周知,亚当.史密斯被尊称为“经济学的始祖”,而经济学在人间早已成为显学,也早被通识教育课程涵纳在内,但当代经济学却严重脱离史密斯的原意。史密斯早已作古,他之所以赢得此尊称,是因为那本1776年面世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The Wealth of Nations)开创了经济学,这本书在华人世界被熟知的译名是《国富论》,但这个译名其实并不妥当,还是翻译大师严复最先使用的《原富》译名较贴切,因为前一个通用的译名容易被误导至“一国本位”的“经济国家主义”,让各国的领导者及其人民只顾自己国家的财富之增进,于是衍生出“保护主义和保护政策”,进而不幸的“以邻为壑”事件乃层出不穷,而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发生,就是“经济国家主义”作祟的呢!
在金融海啸令不少人意识到“道德”的重要,只是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而回到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的时代,向史密斯学习、拥抱史密斯,是一条最简单的明路。(Getty Images)
《原富》是最好的经济书籍
《原富》已被列为“经典”,于是很可能落入“大凡被称为经典名著,绝大多数人都听过并知道该书,但真正看过者却屈指可数”的命运。不过,全球知名的产权经济学大师张五常教授认为《原富》是迄今最好的一本经济书籍,不可失之交臂,而且台湾这两年已有“信、达、雅”水准的最新中文译本出现,上下两大册正是不景气时获得长时间休息时,可以好好品尝的心灵鸡汤!
奥国学派古典经济大师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在其1949年出版的巨著Human Action第235页中这样写着“当今大多数的大学以‘经济学’这个名目讲授的东西,实际上是对经济学的否定。”我可以再补上“也是对《原富》的扭曲”这句话。因为《原富》被认为最重要的是传达“看不见的手”或“市场机能”理念,但当前通行的经济学教科书往往将“人的理性行为”作为市场机能的必要条件,且将“人”予以机械化、模式化、量化、物化,这其实是曲解,毕竟市场机能之顺利运作,不是靠人的理性行为,而人们经济行为之趋于合理,却要靠市场机能的自由运作,这其间的因果关系恰好被当今经济学弄颠倒了,是有必要再好好从《原富》中仔细瞧个究竟。此外,市场机能的有效运作,“人际间”的“诚信”是必要条件,但《原富》并未对此着墨,何故?
《道德情感论》才是史密斯的最爱
事实是《原富》并非史密斯的最爱,它是史密斯最重要的《道德情感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这本书的附篇而已。由《道德情感论》书名即可顾名思义讲的是“伦理道德”,而这也才是经济学的“根本”。因此,更有需要阅读《道德情感论》,也才能寻回经济学的“诚信”本质。这本书篇幅不短,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消化,加上《原富》上下厚厚两册,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也才能真正的拥抱史密斯!想要提升心灵层次,寻回诚信、伦理、道德的朋友们,盍兴乎来?
翻开史料,可知史密斯是18世纪英国一位极其重要的伦理学家和法理学家,他曾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道德哲学”,举凡神学、伦理学、法理学和当今所谓的经济学都涵括在内。我们知道,当代经济学几乎不谈论道德,之所以尊史密斯为“经济学始祖”,是因为《原富》,但史密斯其实认为本书只是清粥小菜,道德哲学才是主菜。那么,如果史密斯还是被认定是经济学的始祖,当代经济学应有必要大大的改头换面,以“道德”作为基础大幅修正,世人也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史密斯。那么,我们就由史密斯的生平来认识起。
史密斯的生平——认识史密斯
亚当.史密斯在一七二三年出生于苏格蘭的寇克卡迪(Kirkcaldy),它是一个和爱丁堡隔着峡湾相望的小渔村。史密斯的出生日期不可考,但他是在六月五日受洗的。根据一位当代人杜格.史都华(Dugald Stewart)所写的传记,史密斯曾在一七二六年(并不确定是这一年)被吉普赛人绑架,但不久就被释放。一七三七~四0年,史密斯就读格拉斯哥大学,他的恩师是法兰西斯.哈金森(Frances Hutchinson)。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一七四0~四六年,史密斯被分派到教会服务,但他却去上牛津大学,这段期间是他一生中的低潮期。他因为阅读大卫.休姆(D. Hume, 1711~1776)的《人性论》(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而被老师惩罚,书也被没收了。在这段期间,英国因为杰克白叛变(一七四五年)而陷入内战,叛军预备奉苏格兰的詹姆士三世为王,力图恢复斯图亚特王朝,重建教宗的最高权力。苏格兰人在英格兰遭到歧视,史密斯无疑也受到这种偏见之害。他离开了教会。
一七四六~四八年,史密斯大学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于是和母亲一同住在寇克卡迪,继续他的自学生涯。一七四八~五一年,史密斯成为爱丁堡广受欢迎的自由演说家,而且和当代最受敬重的哲学家休姆成为关系深挚的莫逆之交。
一七五一年,史密斯在格拉斯哥大学获选为教授,刚开始是邏辑与修辞学讲座,然后在一七五二年换成道德哲学讲座。后者包含自然宗教、伦理、司法,以及政治经济。史密斯说,这几年是他一生中“最有用”也“最快乐”的日子。一七五九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感論》。一七六一至六三年,史密斯晋升到学校的行政工作,担任副校长。
一七六四年,史密斯担任汤森德勋爵(Lord Townshend)的继子巴克勒公爵(Duke of Buccleuch)的私人教师,并陪伴他到国外。无论在财务或智识上,这都是史密斯极为丰收的一段期间。他们住在土鲁斯(Toulouse)、日内瓦和巴黎,史密斯结识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人物和重农主义者,其中包括伏尔泰、奎内(Quesnay)和杜果(Turgot)。
一七六五年秋,史密斯一行人离开土鲁斯回到日内瓦,他在那里遇见伏尔泰和费内(Ferney)。一七六六年一月,休姆和卢梭离开巴黎前往伦敦,史密斯不久也抵达。史密斯去看了歌剧,欣赏了《汤姆.琼斯》(Tom Jones),也到过巴黎最令人流连忘返的酒店。一七六六年十月,巴克勒公爵兄弟死于热病,史密斯立即返回伦敦。
一七六六~七七年,史密斯整个冬天都留在伦敦,参与汤森德勋爵主持的有关国家债务的研究计划,当时国债在七年战争中迅速膨胀。汤森德这时是财政大臣(Chancellor of Exchequer),地位相当于美国的财政部长。一七六七~七三年,史密斯辞掉了汤森德三百英镑年薪的工作,回到出生地寇克卡迪,和母亲同住,在隔离外界的情况下,撰写他的《原富》。
一七七三~七七年,史密斯回到伦敦长住,以就近接触出版商。史密斯希望藉由《原富》的出版(拖了很久,终于在一七七六年三月九日问世),可以影响国会,以避免北美殖民地血流遍野。他对双方领导人都产生了影响,但是他想要以自由贸易的优点赢得和平的企图终告失败。一七七六年夏,由于他的挚友休姆病危,史密斯回到苏格兰一小段期间。
一七七七~七八年,史密斯暂时退休,回到寇克卡迪小住,写一本有关艺术的书自娱。一七七八~九0年,史密斯和母亲一同搬到爱丁堡,他在那里接受苏格兰海关关长的职位。他对这份工作投注的热忱算是差强人意。
在史密斯有生之年,他的书不断再版,其中包括对《道德情感论》作了大幅修订,并于一七九0年五月出版。史密斯在同年七月十七日离开了尘世。◇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