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22日讯】 一百多年前,诺贝尔的遗嘱继承人拜访瑞典文学院,希望瑞典文学院按照诺贝尔的遗愿,承担颁发文学奖项的任务。那时,文学院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些院士反对接受这个额外任务,其理由之一就是,他们担心文学院成为一个世界文学法庭,因为不能胜任从而遭受很多批评,引出许多麻烦。
果然,每年一度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经常引起众声喧哗。今年更是特别,奖项尚未揭晓,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长贺拉斯.英达尔,就和美国人爆发了一场口水战。贺拉斯称“世界文学的中心仍然在欧洲,而不是美国”,并批评“美国人太偏狭太孤立”。
美国人的反击也非常猛烈。他们对常务秘书的智慧表示怀疑,要开一张美国文学书单给瑞典人补课。他们甚至用“秘密团体”一词,促狭地形容只有十几个人的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一个小时之前我们终于获知,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给戴着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头上。在笔者看来,对激烈叫战的瑞典人和美国人,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令双方熄火的。
虽然克莱齐奥是法国的白人作家,但他自八岁起,便随着家庭移居非洲的尼日利亚。此后往返于第三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因此,这位作家自称是一个无根的人,是一个流浪者。他偏爱旅行,在旅行中,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世界。
克莱齐奥的作品充满多元文化,如非洲的、拉美的、欧洲的文化。他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他遭遇的黑人、印地人等各种肤色的人民,去关注那些人的命运。虽然他是欧洲作家,但国籍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应该被视为“世界公民”。
“人们不能没有记忆而生活,虽然记忆不一定愉快。”这是克莱齐奥在接受瑞典记者的一个采访中提及的观点。他的作品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记忆和流亡”。他的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一个孩子回到非洲寻找家园的记忆,写自己年迈的父亲,以及他和父母的感情,从而认证自己的身份。
他被视为一位人文主义者,在他的小说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在与戈达尔的谈话中,他说:“如果作家没有人类高深的思想,如果对世上一切基本的东西、一切不愉快的东西没有一种情感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东西,就无法写东西,无法自我表达。”
将近七十岁的克莱齐奥获得今年的桂冠,他几十年辛勤写作的伟大成果,当然是主要原因。但笔者还是联想到其他的因素,2005年上任的诺奖评委主席维斯特伯,就是关注第三世界的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他被瑞典媒体喻为一个“进步作家有道德威望的人”。世上会有惺惺相惜的事情。
瑞典文学界普遍认为,这个颁奖名至实归。笔者认为,作为“新小说”之后“新寓言”派的主将,克莱齐奥院不但符合瑞典文学院早就设定了的“道德价值参照系”,也符合“实验性艺术”的要求。@
──原载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20081015)(//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