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7月19日讯】最新出版的《炎黄春秋》刊登了前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的文章《国务院大院的记忆》,田纪云以平实的文字赞扬了赵紫阳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宣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作风,文章虽不涉及任何政治及对赵紫阳的政治评价,但在中国现实政治状况下,在当局刻意令全社会遗忘六四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敢于说出赵紫阳的名字就是一种勇气,而以正面赞扬的口气谈及紫阳则无异于一种政治表态了,更使人感到吃惊的是,文章竟然可以闯过密不透风的言论控制而变成铅字,得以公开出版发行。
此一勇敢之举打破了十多年来“赵紫阳”三个字从中国境内纸质印刷物中消失的局面,让一个被彻底擦除痕迹的前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由于田纪云的身份,有人猜测这是当局为赵紫阳恢复名誉的试探性行为,这种猜测恐只是善意的一相情愿,目前的中共最高层不会有直面六四问题和赵紫阳三个字的胆识与智慧。
实际上,应将“赵紫阳”这三个字重新跃上印刷品视为中国社会民主意识提升的标志,视为民间社会发育的深化。此文使我们看到:潜存于社会中的自由愿望蕴涵着强大的反弹动能,它总以顽强的姿态拒绝遗忘历史,并力争突破封锁,还历史以真相。这也是自由主义理念逐渐被中国社会接受的明证。
尽管赵紫阳曾经身为中共总书记,但中共体制本身已不可能主动给他应有的历史评价,赋予“赵紫阳”三个字以魔力的,是迫切呼唤民主自由的民间社会,可以预言,赵紫阳的名字对未来中国仍有某种警戒、启示和号召作用,这是紫阳先生的万世荣耀,也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在。
十八年前,身为中共总书记的紫阳先生因同情追求民主的学生运动而拒绝开枪,从此离开政治舞台,被囚禁至死,而在中共囚禁紫阳先生的同时,它也将自己牢牢地囚禁在了不义的死地,如今,曾经身受紫阳提携的前中共高官田纪云先生以对紫阳生前的探视以及《炎黄春秋》的文章,开始偿还紫阳的“伯乐之情”,蕴涵在中国社会内部的自由民主力量也必将还紫阳先生一个大大的情分-恩怨情仇,总有历史的最后裁判。
这是因为,真实的历史从来不会被擦除,当它消失于人们眼前,便是已刻在人们心中。十八年后,民主成为中国社会更加迫切的需求,而赵紫阳的名字也更具现实意义,“赵紫阳”三个字再也没有理由成为文字禁忌。紫阳先生的精神,是一种尊重法治、民主、理性的精神,体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珍视,象许多党内开明者一样,他的努力与民间社会的发育将共同催生出新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我们要持续而大声地呼唤紫阳的名字,并希望更多的人站出来回忆紫阳、谈论紫阳、纪念紫阳,并以坚韧的精神争取民主中国的早日到来,使紫阳晚年对未来社会的理性期待成为现实。
因为对良知和理想的坚守,紫阳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永远不会死去。中国人终将彻底克服恐惧、打破禁忌,让“赵紫阳”的名字印在教科书上,刻在民族记忆的石碑上。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