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9日讯】
彦玲老师一直在留意社会中真诚善良的好人,台大周弘杰医师是一个典型,于是有了这一次精彩的专家对话。
对谈/陈彦玲(儿童发展、预防医学暨资优教育专家)、 周弘杰(台大医院小儿部新生婴儿科主治医师)
午休时间,台大医院小儿科新生儿加护病房的自动门紧闭着,透过玻璃窗看见医护人员依然在里面逡巡守护。周弘杰医师在紧凑繁忙的医护日程中,为我们抽出午休的空档做访谈,地点约在早产儿加护病房。站在加护病房门口,看着墙上的告示:进入前请洗手穿隔离衣。我想起七、八年前探视一位亲戚急救中的早产儿,宝宝父亲见我们来,虽然脸上带着微笑,但眼睛里有抹不去的哀伤、焦急、无助与无奈。我仔细凝望保温箱中的小生命,心中百感交集,“加油!”是当时唯一的内心对白。而最终,传来了不愿听到的消息。那是唯一一次穿着隔离衣走进新生儿加护病房的经验,探视者心情如此,医护人员尤其是主治医师,该是承载什么样的压力?
加护病房紧闭的自动门突然开启了,步调匆忙但神色从容的护士询问找谁?我望着加护病房回答:周弘杰医师。“周爸爸咧?”年轻护士帮忙找人。一阵暖意轻拂心头,怎样的医师会在医院中让同仁起了这样亲切如邻家兄长的称呼?
周医师打开办公室的门,手上抓着医师服向我迎来,一脸的善意、认真,自信中透着一丝腼腆。穿上医师服,周医师胸前别着两个别针:Hello Kitty和米老鼠。果然是早产儿的“周爸爸”!
小儿科医师的特质
彦玲:很高兴能访问到周医师,第一次是在婴儿室见到您,当时我正等着将老三推回房间喂奶,刚好遇到您带着一群住院医师来检查新生儿,只见您非常仔细又轻声细语的向学生们解释每个婴儿的状况,那种钜细糜遗、循循善诱的神情简直就是最佳教师的典范,我看到那些学生在您的教导下无不专注的乐于学习,能成为您的学生及被您照顾的孩子真是幸福。
周弘杰:我觉得自己还没做到像您说的那么好。可能是小儿科医师都有一个特质,和其他科的医师是不太一样的,这或许是我们会选小儿科医师的原因。基本上是那种脾气不会很大的人才会来选择小儿科。面对小朋友,就是需要有一点耐心才可以,我看我们的同仁不论资历深浅都会有这个特质,都说喜欢小孩子,几年工作下来大家神情都越来越纯真,因为整天和小孩子在一起都会被小孩子感染到。
其实,以前在学生时代我最想走的是老人医学,因为未来应该是个老化的社会,我去修了老人社会学及一些周边的课程。但是后来,当完兵之后选择小儿科,又选小儿科的次专科——新生儿科,工作的对象其实大多都是早产儿。早产儿和老人刚好是年龄上的两旁极端。最大的转变是我想:把小孩子救起来,对他将来的社会期望价值比较高,所以后来我选择小儿科。陪着早产儿跟新生儿成长是一件满有趣的事情,而且我们看到很多奇迹,许多小朋友初生的时候状况不是很好,后来经过医护处理他可以健康起来;还有家长给的回馈,这些都是让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原因。
在医疗纠纷中自省
彦玲:成为一个尽职的医生除了不断进修医学知识外,您觉得有哪些是非常需要再突破的?
周弘杰:教育!这部分应该再进修。工作上一方面满有成就感、一方面这也是自己很喜欢的工作。当然这条路走下来还是会有一些挫折,还是会有一些医疗纠纷存在。像我最近有一个医疗纠纷,孩子后来的结果不是很好,家属就认为是我这边有什么疏失,她跟外科关系比较好,就一直跟外科医师抱怨。但外科是我的学长,他听了都不禁怀疑: 孩子妈妈讲的那个不负责任的医师会是我吗?他所认识的我其实不是这样子。不过,我不会去怪家属怎么样,虽然当时我真的已经尽心尽力,但他们有理由去发泄他们的情绪,所以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反应。其实,这个医疗纠纷促使我再一次的反观自己:是不是我对家属的解说或态度还不够好,因为她提到了我没有把她的小孩当做是自己的小孩。这一点让我反省——在我向她解释病情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像置身事外一样? 虽然从医疗行为上看,我是没有错的,如果我没有去帮这个小孩那才算是疏失,我问心无愧,但觉得可能在沟通技巧上还需要再改进。
在她采取法律行动的同一天,有一个已出院多年的早产儿家长,送来亲手做的早餐,而且指名我一定要先吃,那刚好是我接到律师信函的同一天。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对于家属的行动,我觉得还是给自己的一个反省的机会。
彦玲:您真是一个有医德的医生,就算有人跟您抱怨,即使那应该不是您的错误,但是您还是会去反省——的确有可能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进一步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去体谅指责的对方,这就是医德的表现吧。
将荣耀归给老师
周弘杰:对。我从小到大,其实是比较不会讲话的那种人。成长过程中学校生活影响我很多,台中忠信国小的老师们都非常有耐心,我受他们影响很多。小学的三个老师都记得,他们是杜秀琴老师、萧月娥老师和杨振和老师。刚上国中的时候我被分配在放牛班,因为智力测验卷上有一大题我找不到题目在哪里,又不敢举手发问,国小老师们都为我被编到放牛班而感到错愕与惋惜。不过一学期之后,我被一个升学班的杨明玉老师调过去他们班。同学后来跟我讲,当时他们为了要看我能表现多少,所以他们就故意选我当班长,就这样我国中一路当了两年半的班长。国中阶段其实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同学感情很好,老师们大多刚从师大毕业,很年轻的老师,跟我们都很好。
因为家庭经济的关系,总以为日后要读台北工专,所以我考了台北工专。考台中一中是因为我是全校第一名毕业,所以一定得去考,给学校一个交代。老师知道我因为经济关系必须选择台北工专后,他拿了两万块叫我去读台中一中,并告诉我:钱是他亲戚热心提供的,但我想应该是老师自己出的。我一直很感谢杨明玉老师。
老师们对我的影响很大,原本我最早的志愿是要当老师,因为老师可以无微不至的,可以帮助学生让他有很大的转变。高中又碰到一个很好的王文河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跟他深谈,他每个晚上打电话给我,跟我讲事情怎么去分析,他的逻辑、对事情的一些看法,常在聊这些事情。前一阵子王老师来台北,他带的最后一届的学生已经读大二,都是很优秀的学弟,也是家庭有一些困难,他希望明年能找我接手。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当然答应老师要帮忙!老师的确对我的做人处事影响很深远。
“我应该是属于病人的! ”
周弘杰:升大学之后,发现其实我们都不是很聪明的学生,而是苦读型的,台大里的人才非常多,所以就有点迷失,自问只是因为成绩到了就要上医学系吗?医科是不是真的我想读的?徬徨了一段时间,我也跟高中的王老师通信探讨这个问题。明确自己适合从医的最大转变是到了五年级实习开始接触病人的时候,前四年就是读书,我大四以前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开始从跟病人接触以后,就觉得很有趣。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应该是属于病人的。从大五以后就觉得那个方向比较定了。
彦玲:这个经验实在很值得老师、家长们参考,就是打破我们在教育上的迷思——知识价值观的迷思:若“知识”成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时,就会让人陷入一种假象——拥有知识就拥有掌控一切的力量,可是真的把他放到生活中去处理人、事的时候,马上就暴露出来很多不足的层面。但我们也看到老师们无私的奉献在您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成果,可以延续的对那么多人产生很大的良善影响。
周弘杰:跟病人接触的时候,觉得病人也是一本教科书,从这里学习,我就觉得没有那么枯燥,这个就很有趣了。
彦玲:您从接触病人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到确定自己应该属于病人的,这个历程好像还是有一段时间。那您最后怎么琢磨出来自己是应该属于病人的?
周弘杰:举一个例子吧,有一天的晚上我被医院紧急叫来,那小孩子的状况非常不好,处理之后就眼见一个生命重新好转,一前一后有着天壤之别。要回去的时候,虽然下着雨,也已早上三点多了,摩托车又发不动,但是心里觉得很快乐,心里很踏实。
彦玲:真正是为别人付出,再怎么辛苦都无所谓了!
周弘杰:对!对!就是这一点。有些人会从他的研究论文上获得成就感,那我的成就感比较多的是来自这一部分。我觉得医学教育现在在做一些改革,正是补足这一部分,我想如果有机会出国进修,我会选择医学教育这部分,因为自己还是最喜欢当老师。
将心比心的医病关系
彦玲:有一本书《医院里的哲学家》(Troubled Voices:Stories ofEthics & Illness),作者Richard M. Zaner(詹纳博士)是美国范得比大学医学中心医疗伦理研究所所长。
詹纳博士认为:“当我们遇到需要大家彻底了解其来龙去脉的危急状况时,都会想到最根本的价值观,……也让我们能了解医疗道德的全貌。”
他再三强调病人、家属与医疗者沟通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医病关系应当是彼此接纳,替对方设想的行为,这种关系他称之为“亲和行为”(affiliation attitude)。他说,“透过交谈、对话才能使人了解到自己个人的问题,以及真正的处境,与病人闲话家常,甚至只是单纯的拍拍病人,在在都可以积极表现医者的将心比心(empathy)。”
“面对这些病患,很难与他们保持距离,置身事外。我们即使只是透过书中的故事认识他们,也不会觉得他们与我们无关,或只把他们的遭遇当作故事看看就算了……。我们不但无法与他们擦身而过,对他们视而不见,反而会深深同情他们,就像史怀哲所说的:唤醒我们的道德意识。”
周弘杰:的确,常跟学生在讲,我们这个科很习惯花蛮多时间让家长去问问题,即使他今天是来看感冒,不是因为早产。
唯一的念头是把事情做好
彦玲:医生是一种压力很大的工作,您可以谈一谈如何在当下处理所面临的压力?
周弘杰:有一个学长的孩子,从台北县的某大医院新生儿加护病房要转诊到台大来,我们一组医护人员等待了近五个小时才看到孩子,因为他的情况太紧急。他一从加护病房离开要送上救护车来台大就又被送回原加护病房,就这样来来回回加护病房与救护车之间花了四个多小时,我们一组人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一看,那孩子的胸部两侧已经插了四条管子,只剩下胸口的位置,我就在老师、学长及医护团队的注目下完成了插管手术,孩子的病情也随之好转。
彦玲:光听起来就很紧张,更何况是现场。您是如何克服这么大的压力?
周弘杰:的确是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没想那么多,唯一的念头就是把事情做好。
彦玲:真应了那句“勇者无惧”,当一个人能抛开别人评论自己的眼光时,纯然为对方着想,不计自己的名利、得失,这种无私的力量就能将紧张、迟疑等负面压力销熔于无形啰!
结束与另一个开始
起身告别,周医师送我们走出新生儿加护病房区,带着一贯热忱腼腆的笑颜,向我们点头挥手致意,转身走去的身影有一份坦然与从容。我猜想那一刻起,加护病房保温箱里的每一个早产儿又填满了他所有的心思。一个看似平凡的医师故事,因为单纯的守善心、重医德而格外可敬!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