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现代散文

抱贫守正 生死如一的黔娄夫妻

示意图。明柳如是《人物山水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特立独行的寒士,他们往往到深山或偏远的海角天涯去生活,全身心地接触并融入大自然。他们在物质方面或许常常是穷困、匮乏的,但在精神上却自有一套丰足的生命哲学。更特别的是,真心诚意的他们因无求而自得,所以造就了另一方人文风景。

我们这儿要介绍的黔娄先生,就是这种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妻子也和他一样,甘于且乐于贫贱。当黔娄去世之后,黔娄妻仍抱贫守正,继续黔娄先生的理念而无怨无悔。“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易经‧系辞传》早言之在先了。

黔娄,详细的生卒年代不详,只知是春秋战国时代比孔子稍晚的鲁国人,号黔娄子,死后的谥号“康”。属于道家人物,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著有《黔娄子》一书。他不为富贵金钱所惑,一生甘于贫困,拒不入仕,而他贤淑的妻子无论是精神上或实际的生活中,与他都是水乳交融的。黔娄妻的表现是以夫为贵,乐君之乐,忧君之忧,实在是琴瑟和鸣的好伴侣。

世人大多把黔娄和贫士画上等号,把他当作贫士的具体象征。晋代的大诗人陶渊明的《咏贫士》就这样说: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敝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也提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黔娄与妻子在极度贫困之中鹣鲽情深而比翼双飞,真是千古佳事!

唐代的吴筠先生也是把黔娄夫妻二人一并吟咏《高士咏‧黔娄先生》:

黔娄蕴雅操,守约遗代华。

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哲妻配明德,既没辩正邪。

辞禄乃余贵,表谥良可嘉。

白居易《赠内》则写道:“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让我们再看看刘向《列女传》所记载的,黔娄妻一生与夫君守正抱贫的故事:

鲁国的黔娄死了,他的好友曾参(孔子的弟子)带着门人去吊唁。曾参来到厅堂,看见先生安放在窗牖下边,头枕着尚未烧制的陶土条块,遗体躺在已枯槁的细枝条编成的席子上,身穿旧棉夹杂新絮的袍子,盖着粗布的窄小被子,遮了头而遮不到脚。曽子看了心中十分不忍,就说:“把被子斜着盖,就可以头脚都盖得到了。”黔娄妻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拉斜而让被子可以头脚兼顾,不如把被子摆正而不在乎头脚是否兼顾。先生一辈子正行不斜,死时被子若斜着盖,应该不是先生乐意的吧!”

曾子无话可答,只能含泪问道:“哎!先生命终,死后封的谥号是什么呢?”黔娄妻回答:“以‘康’为谥。”曽子讶异地说:“先生活着的时候,吃饭匮乏,无法餐餐吃饱;穿衣匮乏,不能完全遮身蔽体,死了之后,那身上的衾被甚至连手脚都不能盖全,灵前也没酒肉可祭拜。他活着的时候过得并不富裕,死了也没得到什么荣耀,为何以‘康’为谥号呢?”

黔娄妻说:“从前国君曾经想让他当政,请他担任宰相,他却辞而不就,这是他高贵有余的表现;国君也曾赐给他粟米三千钟,先生同样辞而不受,这又是他富裕有余的表现。这位先生啊,甘于天下淡泊之味,安处天下最卑微的位置,不因贫贱而心有忧戚,也不汲汲营营地追求富贵。他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康’的谥号,不也非常适当吗!”

曾子听了黔娄妻的这番话,不由得感叹道:“只有像黔娄这样清高自重的人,才会有这样清高自重的妻子啊!”

有才有德的君子都啧啧称颂,赞叹黔娄妻乐于过贫困的生活,并且力行正道。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意思是说,这么端庄、贤淑的女子,是值得与她交谈的。黔娄妻正是这诗句所赞叹的那种贤淑女子啊。

原文

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

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此之谓也。(《列女传‧鲁黔娄妻》)

注释:

墼(音:及):未烧制的土块。

缊(音:运):新棉夹旧絮。

忻忻(音:新):洋洋自得的样子。

俦(音:酬):侣也。

寤(音:物):睡醒。

谥(音:是):古代礼制,依死者生前功过和品德所给予的称号,多用于贵族、大臣和曾任官职的文人、学者。《说文解字‧言部》:“谥,行之迹也。”@*#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