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湖北疫区记者的经历——只能报喜不准报忧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0年02月21日讯】中共肺炎(俗称武汉肺炎)肆虐期间,新闻媒体的首要职责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反映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但中共却下令媒体大肆宣传所谓的正能量,不准报导负面消息,把问题都捂着,将丧事当喜事办。
据长期关注中国人权问题的《寒冬》杂志2月18日报导,有位报社工作人员匿名爆料,继1月23日武汉因疫情严重封城几天后,其所在单位接到上级宣传部通知,称不准记者采访疫情真相,如医院床位不够,社区出现疑似病例等等,“只能报导政府如何调配救援物资,如何组织防范疫情等正面消息以及必要的科普宣传,以安抚民心”。
试想,在这种逼仄的环境中,怀抱新闻理想的记者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无法进行报导,内心会是何等的痛苦和纠结。本文记述的就是湖北某市一位一线记者的真实经历。
这位记者姓,我们就称他为陈记者。
陈记者在湖北某市的日报社做了6年记者,大年三十那天他在乡下老家刚吃完年夜饭,就接到了回单位紧急待命的通知。当时该市的确诊人数在湖北省排名前四,属于疫情重灾区。
重大灾难期间记者的使命感也远胜平日——此时的报导可以救人。接到任务后陈记者匆匆赶往市里,担起了去一线采访的任务。所谓一线,指的就是记者亲赴现场进行采访报导,奔波于医院、基层社区、政府等单位。
大年初三那天,陈记者第一次前往医院采访。出发前他给报社主任报了3个选题:1. 报导一对在同一医院的医生夫妻;2. 去医院食堂看看医护人员和病人们吃的怎么样,物资供应存在哪些问题;3. 了解医院的防护物资短缺情况,并呼吁支援。
陈记者的这三个选题,涵盖了医护人员的精神、医院的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属于有价值的灾难性报导。但最后主任只要了第一个选题,即正能量报导,对另外两个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选题视而不见。
对于第一个选题,主任还要求将那对医生夫妻写成“慷慨赴死”的典型人物。为了进一步突出人物形象,主任建议陈记者“合理编造”煽情情节,比如这对医生夫妻在得知疫情严重后主动写了请战书,按上了血手印。比如他们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去医院打病毒怪兽了,打完了就回来陪你玩。”
疫情期间,塑造典型成了陈记者所在湖北某地媒体的报导重点,报导中的人物被描述成“主动请愿牺牲”的无人性形象,并且掺杂着不少虚假事迹。不仅是医护人员,连医院的保安都摇身一变成了自发战疫的斗士。
陈记者所在的湖北地方媒体并非特例,比如武汉晚报就曾有过更加令人汗颜的报导:护士流产10天后忍痛奔赴一线。医护人员本该是被关怀的群里,但在官办媒体的笔下,他们的牺牲却沦为了廉价的宣传工具,仿佛塑造越多的英雄人物,就能掩盖防控不足暴露出来的问题。
好人好事的报导越多,陈记者就越觉得心慌:作为一名记者我本可以通过报导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整点有用的。但现实却是报喜不报忧,问题都捂着,丧事当喜事办。
说到“整点有用的”,陈记者发现农村的疫情防控暴露出很多问题,他想做一次深度调查报导。比如陈记者所在的村子有七百多户人,有很多村民是从武汉返乡的,但村里只有一个卫生室,该卫生室唯一的乡村医生连口罩都没有。当防疫焦点都放在城市时,乡村的医疗情况被严重忽视了。
然而报导类似的实际问题并不符合地方的宣传价值观,与此同时陈记者所在城市却不停地开“成功经验总结会议”。继大篇幅宣传正能量事迹后,写会议稿成了目前陈记者的主要工作。
那么是不是陈记者的报社主任心甘情愿报喜不报忧,是不是湖北的媒体和记者们不想报导问题、解决问题?并非如此。
武汉《长江日报》曾采访过一位叫高宇的自愿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武汉市民,但记者把稿子写出来后却被上级宣传部门给毙了。为什么毙了?他们认为民间组织接送医护人员抹黑了政府形象,于是稿子被审核不发,而报社和记者对被毙稿一事也无能为力、无法控制。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是《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辞中的一句话,一度曾是中国记者的座右铭。然而在中共越来越严苛的新闻管控之下,像陈记者这样抱着一腔热血奔赴一线报道的记者们,如今却成了最无力、最悲观的人。
在疫情一线奔波了二十多天,陈记者彻底厌倦了写那些“抓典型、搞总结”的文字。目前他已经考虑疫情结束后辞职了——“现在是灾难时期,我会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我愿为新闻理想而死,但不愿为写假大空的新闻苟活。”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