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 重写”春秋”--谈中国历史上的君主联邦制
(//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22日讯】昨晨从合肥乘特快列车返京。快进北京时,看见一列卧伏在辅道上的军用列车,裹着草绿色的迷彩伪装。伪装不了的是一尊尊大炮的坚挺轮廓,十分男性地指着天空。不知道这列军车是在正常的军事调动中,还是在奔赴福建前线或新疆边境的途中,去对峙台独势力或威服疆独分子。考虑到这天正是6月4日,国家的忌日,也不排除它正在执行某项使命,防止政府被颠覆。自从13年前的这一天开始,政府就一直象一个骑在驴背上的孩子,总有一种怕被颠覆下来的不安全感,所以要军队扶着。
脑子里正在想着下一期专栏文章,觉得该回顾中国国家体制的历史了,可一直找不到入手的亮点。写专栏,不是写教科书,读者没有要考试的压力,文章写得象根鸡肋,谁不唾之为快?正犯愁呢,亮点来了,就是这列军车。军队,或者说军事力量,在中国国家体制的变革史上,是一位萧何,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江泽民先生去年接受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华莱士先生采访,纵论天下大事,谈锋甚健,有不少独特见解。在我看来,最独特的,还是他试图排除用联邦制的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可能性,他的论据是,这不符合中国国情。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就国家体制而言,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如果说,联邦主义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是否暗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才是中国国情?第二,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国家体制,就不符合中国国情,从而不能考虑实行?如果这个论点是对的,那麽,邓小平的构想和”一国两制”的实践都错了。这且按下不表。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体制从来都不是单一制的,它一直在分封制(即贵族共治制)和郡县制(即君主集权制)之间摇摆。西周和春秋时期,主要是分封制;在秦统一中国后,主旋律是郡县制,但分封制的因素依然存在,在某些历史阶段,还可能占主导地位。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是中国国家体制史的一大特色,它一直延续到清朝。清初吴三桂、尚可存和耿精忠三藩,割据西南,和清廷分庭抗礼。等到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朝的国家体制才向郡县制更多地偏移。
分封制也称”封建制”。根据史学家钱穆的观点,”封建制度起于周代”(《国史大纲》),这是可信的。所谓分封制,就是征服了天下的君王,将被征服的疆土和居民划分给自己的直系亲属或有战功的功臣,甚至被征服的前朝贵族治理的一种制度,比如周武王就封了纣的儿子,周公还将宋地封给殷的王族。这种制度,可以单独履行国家政权的组织职能,这被称为分封单一制,比如春秋时期;也可以叠加在郡县制上,成为郡县-分封复合制。某些史书将秦统一中国后的主导制度称为”封建专制主义”,说的是同样的意思。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如何理解分封制呢?在分封制下,有两个主要角色:分封者与受封者。分封者是君王,但不是专制君王,而是”天下共主”;受封者是臣下,但不是奴仆式的臣下,而是自治诸侯。这种体制背后的政治哲学是”共用政治”和”兼制天下”的思想。所以荀子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五十三人。”在七十一国里,不仅有非同姓的诸侯,还有原来的敌人殷商的后裔。这里的”兼制”,恰好与”专制”相对。”专制”是主权垄断,”兼制”则是主权分享,主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分享。
这里涉及到几种联邦制的区分。联邦制是主权在不同政府间(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享的一种政治制度。主权性质不同,联邦制在表现形式上就有差别。主权在君,主权分享的形式是自上而下地分割,这就是分封制,可以称之为”君主联邦制”,这是一种古典联邦主义体制。主权在贵族,通过契约结成联盟,但不设中央政府,这也是一种古典联邦制,可以称为贵族联邦制。中国的春秋五霸政治,和瑞士1291的联盟体制,就是这种古典贵族联邦制。这种联邦制在小的区域比大的区域容易存活。它在瑞士存活了650年,于1848年转型为现代民主联邦制,而中国的君主联邦制和贵族联邦制,只存活了约600年(西周300年,春秋300年),最后被战乱和专制君主制所取代,未能转型为现代联邦制。现代联邦制是主权在民的联邦制,主权自下而上地分享。
主权在君的古典联邦制之所以难存活,一个基本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基层自治。”天下共主”(君主联邦政府首脑)一旦丧失权威,社会就失去了整合机制,诸侯国内部,诸侯国之间,以及联邦与周围民族共同体之间都会失去规范和秩序,从而陷入混乱和战祸。古典联邦共同体越大,联邦政府丧失权威的可能也越大。就中国的情况而论,有两个因素是联邦政府难以处理的:一是农业灌溉,二是常备军的供养。农业暂且不论,本文只谈军队。在当时低下的农业生产水平下,周朝联邦政府要自己养庞大的军队,保卫这样大的联邦国家,对付环伺周围的外族强敌,就必须实行中央集权,否则就收不上来作为庞大军费的租税;要实行分封制,就必须下放诸侯整顿自己军备的权力。联邦政府军事力量弱小,诸侯国军力强大,是联邦政府丧失权威的根本原因。西周为戎族所灭,周室存活东迁,仰赖强大诸侯国军事力量协助。这样的联邦政府,除了被霸主借用当作旗帜外,不会有别的用处。61
秦始皇灭六国,一海内,建立起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常备军问题:只许建立中央军队,不许有地方武装。但过重的赋税最终逼得人民造反。于是,问题就成了这样:地方养军队,军队就容易成为中央的敌人,中国历史上的藩镇割据之祸起源于此;中央养军队,军队就容易成为人民的敌人,历代人民造反,剪除暴政,改朝换代,根源在此。六四后,邓小平先生接见军方,说军队经受了考验,成绩及格,那是说军队终于没有站在他的对立面。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使中国的春秋联邦体制现代化,此是后话。
2002年6月5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