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典故

虞国君王见小利忘大义而失国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观点。在孔子看来,如果要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义大于利,道德追求高于利益。不过,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仍一直上演着见利忘义、最终结局凄惨的悲剧。

且说公元前661年,正处于春秋时期,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先后吞并了不少弱小的诸侯国,其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为了向中原地区发展,晋献公将目光投向了邻近的虞国、虢国这两个国家上。

晋献公准备先出兵灭了虢国。不过要想灭掉虢国,一定要经过虞国国土。晋国大夫荀息建议献公将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以换得借道。

最初,晋献公有点舍不得将自己的宝贝送给虞国国君,荀息说:“如果可以从虞国借道,那你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献公还是有点不放心,尤其担心虞国精明能干的大夫宫之奇识破晋国的计谋。荀息回道:“宫之奇这个人,性格懦弱不能强谏。况且他从小在虞公身边长大,虞公和他比较亲近,即使强谏,虞公也不会听。”

于是,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派荀息出使虞国借道。虞公收到丰厚的礼物后,马上同意借道。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劝他不要借道,因为虞国与虢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借道,将来对虞国不利。但是虞国国君没有听从。

晋献公遂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兵车400乘、精兵二万人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之后晋兵又通过虞国回到了晋国。

三年之后,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宫之奇劝谏道:“虞和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虢国亡了,虞国也将走向灭亡。绝不能为晋国打开大门,不能纵容这种侵略别国的军队。借一次道,已经很过分了,怎么可以还有第二次?俗话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

虞公却说:“晋国与我国同宗,怎么会加害我呢?”宫之奇说道:“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呢?”接着他又列举桓庄之族的遭遇来劝谏虞公。

但是虞公依旧不听宫之奇的劝阻,还是借道给晋国。无奈的宫之奇遂带着阖家上下离开了虞国。走之前他说道:“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这一次的假道之行过后,晋国就不用再出兵了。”后世由此有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后,回身驻扎在虞国时,又灭掉了虞国,抓住了虞国国君。《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抓住了虞公。”而虞国国君拥有了时间不长的宝贝,又回到了晋献公的手中。像虞公这样见利忘义最终害了自己的人,历史上并不少见啊。@*#

参考资料:《左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