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又译为艾森豪)是美国的第34任总统,也是九位五星上将之一。他是美国史上第一位未担任过公职的总统(第二位则是在2016年11月9日胜选的唐纳.川普)。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德州的工人家庭,幼年时家境贫困,家中对神的信仰虔诚,他小时候就会背诵圣经。
有这么一个故事:艾森豪威尔小时候和家人玩牌,因为手气不好,拿到一副烂牌,嘟着嘴抱怨个不停。母亲严肃地告诉他:“不管手上握的是好牌或是烂牌,都必须把它打得淋漓尽致。你不能一味地羡慕别人手中的好牌,也不可一直抱怨手中的牌不好,要专心地发挥你现有的牌。未来的人生也应如此,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你要努力运用仅有的条件,才能创造出新的人生条件。”
母亲这一席话对他影响很深,其中的人生哲学,也与他日后每每在逆境中都能克难致胜的经历相互呼应。
军旅生涯
艾森豪威尔于1911年进入西点军校就读,但是他在军校的表现并不突出,在164名毕业生中以第61名的成绩毕业,后奉派德州,最初几年的考绩就被评为优异,之后他在坦克训练中心任职,因其参谋作业的杰出表现获颁优良奖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升任少校,但是他在这官阶上长达十六年都未能晋升,原本想就此退伍,但是受到上司康尼尔将军的鼓励而选择继续服役,之后他进入参谋学院,一年后在275名毕业同学中,名列第一。
艾森豪威尔留在华府的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内担任参谋,从事工业动员的业务并协助创立陆军工业学校。1935年他前往菲律宾协助麦克‧阿瑟将军制定菲律宾的防卫计划,在这里他受到麦克‧阿瑟的赏识,在任务结束后他升任第三师参谋长,于1942年晋任少将。
盟军最高统帅
在1942年这个关键时刻,他从幕后跃到最前线,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任命为同盟国“欧洲战区司令”。他执行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在好友巴顿将军等人的协助下成功完成登陆,给予轴心国军队沉痛的打击,在一年后盟军顺利攻下意大利本土。
1944年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并升任为五星上将,这时他正策划“诺曼底登陆作战”(亦称“大君主”任务)。
在登陆前夕天候却突然变坏,整个西欧风狂雨骤,空军与海军皆无法在这种天候下达成任务,攻击行动似已不可能执行。然而,此次行动若延后,必将错失一年当中最适合进军之时机。显然艾森豪威尔手上拿的这副牌并不理想,但没有任何时间容他抱怨,身为盟军最高统帅,他必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
在6月5日清晨,云层逐渐消散,雨势渐渐减弱。他当机立断,发动登陆命令。结果盟军成功地登陆,并于8月19日渡过塞纳河,8月25日攻下巴黎。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此战役中,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将其才干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首相丘吉尔评论道:“有史以来最艰钜、最复杂的作战──‘大君主’任务,已获得无庸置疑的成就。”
然而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情况下,盟军遭遇了最后的挑战:在1944年12月纳粹德国集结所有优势兵力发起“突出部之役”,让盟军遭受空前挫败,攻势一度受挫,美军101空降师及两个装甲师被围困于比利时巴斯通,情势危急。
这时艾森豪威尔请巴顿将军急率第三军团赶赴巴斯通解救,但是当时巴斯通地区正逢欧洲数十年来最冷的冬天,战场被大雾和大雪笼罩,盟军无法提供任何空中火力支持。在这里,巴顿必须以三个师的兵力劣势,迎战纳粹德国的七个师。
就在巴顿将军祈求神的帮助,写下那段著名的“巴顿祷告词”时,在统帅部的艾森豪威尔也不约而同地对神祈祷:
“我请求同盟国的每个人从现在开始激起勇气、决心与努力的高点。让每个人的心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在地上、在空中、在每个地方摧毁敌人。以此团结在一起,以这不可动摇的信念作为我们战斗的理由,借着上帝的帮助,我们将迈向我们最伟大的胜利。”
结果接下来的六天都是晴天,巴顿的第三军团得以顺利北上,解救了被困在巴斯通地区的101空降师。
欧战最后在1945年5月结束。艾森豪威尔功不可没,但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言语来夸耀他的胜利,只是发了以下电文昭告世界:“盟军部队的使命,已经于1945年5月7日当地时间2时41分完成了。”
承接着战友的使命
艾森豪威尔在欧战胜利后回到美国,他要求政府将他的公务减少到最低限度,希望有时间去钓鱼。他在演讲中也屡次强调:“我的职务只是一个象征罢了,我不是一个英雄。”
然而这时他肩负的历史重任悄悄到来,苏俄共产集团准备赤化全球,开始占领西欧各地。
这二次大战后苏俄曾招待艾森豪威尔至莫斯科拜访,在这期间由红军首领朱可夫元帅亲自接待,在其间极尽的讨好、拢络。最后在艾森豪威尔准备离开时朱可夫对他提了一点要求:美国有一间杂志登了一张苏俄领导人斯大林不良形象的照片,希望艾森豪威尔能基于彼此友谊的立场协助请那个杂志停刊销毁照片,但是艾森豪威尔对他解释了美国自由社会的体制及个人之信仰,婉拒了那个请求。
在日后艾森豪威尔的日记中也提及:
我坚信的传统与信仰使我认为我是共产主义的死敌,共产主义似乎等同于极权主义,而那正是我所痛恨的。
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的挚友巴顿将军不幸于因意外过世,苏俄红军的行动更加肆无忌惮,艾森豪威尔接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最高司令的职务,在任内发挥了过人的领导统御能力,将十余国不同立场及背景的军事领导组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同盟并对抗共同的敌人:苏俄共产集团。
与此同时,在东方的朝鲜在苏俄的支援下进攻韩国,三天内就攻下首都首尔。艾森豪威尔的前上司麦克‧阿瑟上将率美国第8集团军投入战场,他发动仁川登陆,击败朝鲜军队,让情势转危为安;然而这时中共发动百万部队参战,又让情势急转直下。
麦克阿瑟警告美国政府当局:共产主义的威胁是全球性的,它若在一个地区得逞侵蚀,就会威胁其它任何地区,进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不愿得罪苏俄,继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只得将麦克阿瑟解职,韩战也陷入僵局。
当时正值总统选举,美国国内对杜鲁门姑息的态度甚为不满,艾森豪威尔在二次大战中的卓越表现及他诚恳、与人为善的作风让共和党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竞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接受了此提议。在政见上艾森豪威尔除了提出经济政策外,更承诺将亲赴前线光荣结束韩战,最后他以55%的得票率赢得了总统大选。他首先兑现承诺:于1953年7月与朝鲜达成停火协议,结束了韩战。
接下来在国内他制定了反对种族歧视的相关法律及一系列扩建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法案,并妥善缩减军事支出,避免恶性的军备竞赛。由于他的努力,让美国社会经历了二次大战后最安定、繁荣的时期。
对外,他开始面临着一连串共产集团的挑战:1954年9月中共发起九三炮战, 艾森豪威尔清楚表明美国协防台湾的立场并于1954年12月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同年他指导中情局协助推翻了瓜地马拉的共产政权;1955年让苏俄红军退出奥地利。
遗憾的是,之后越南遭受共产集团的赤化,前任杜鲁门总统曾金援南越,使其能够抵抗北越共产政权,但未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直到艾森豪威尔想介入时,情势已日趋直下,难以挽救。
1957年中东的约旦发生亲共的政变,几乎引发大规模的战事,艾森豪威尔指派第六舰队前往地中海,幸而约旦国王胡笙迅速平乱才不致扩大。在这一年他开始实行“艾森豪威尔主义”,用武力来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在2年内拨款4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1958年,中共发动“八二三”炮战,企图夺占台湾,艾森豪威尔发布声明:“美国不会放弃对台湾的责任!”同时调派美军第七舰队前往台湾海峡,协助台湾军队防卫作战,在给国务卿杜勒斯的备忘录中,艾森豪威尔提到:
台湾本岛部队之集中,装备及训练应加速。美国应给予蒋总统尽可能的协助,支援金马前哨部队,并整备完善其主力及作为待机使用之武器。
准备利用大陆上任何可使反攻有合理成功机会之政治、军事或经济状况。
这说明艾森豪威尔愿意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他又同时透过身边的军政首长对中共提出警告:“若试图派军登陆台湾,那美国将不惜动用核子武器!”
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威尔访问中华民国,与蒋介石总统共商反共计划,并且重申加强中美共同防御,台湾也因此成为远东反共的前哨站。这一年已是艾森豪威尔即将卸任总统的一年,依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两任,而此时的他已七十岁,而且患有心脏疾病,身体的状况已让他难以继续履行职务。
揭示美国最终目标
1961年1月17日晚上艾森豪威尔发表他的告别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及,美国作为世界的领导国的最终目标,在于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谋福利,然而在美国走向这和平与崇高的目标却遭受着共产主义恐怖的威胁。他说:
我们面对一种敌对的意识形态──具有世界性规模和无神论性质,目标残忍,手段阴险。不幸的是,它所造成的危险将长期存在。欲成功地对付它,所要求的与其说是危急关头感情上短暂的痛苦,毋宁说是作出牺牲,以使我们能坚定踏实、任劳任怨地承担一场长期复杂斗争的重任──与自由共存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始终朝着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美好未来的方向前进……
我们的终极目标已迈开坚实的步伐,但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将始终不渝地,为推动世界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卸职之后的艾森豪威尔将财产给政府,只留下乡村居所,他在那儿完成著作《远征欧陆》、《白宫岁月》。1969年他病逝于华盛顿陆军医院,享年79岁。
2006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兴建一座艾森豪威尔纪念馆的提案,地点选在国会山庄前面的宾州大道上。该委员会的意见和理由是:综合各方面史学家的评论,艾森豪威尔被认为美国有史以来伟大总统之一,应与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罗斯福等齐名。@*
参考资料:
◎《19颗星:美国近代四大陆军名将》艾德格.普伊尔 着 苏维文译 麦田出版
◎《美国历任总统列传》周一夔着 黎明文化出版
◎《欧洲十字军 艾森豪元帅回忆录》艾森豪着 国防部史政局编译出版
◎《艾森豪日记》艾森豪着 梅寅生译 黎明文化出版 #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