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趣闻轶事

冷冻水饺居然是晒出来的?果真是大开眼界了!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7年12月27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李思静综合报导)大家都见过晒腊肠、晒梅菜、晒稻谷,可这“晒饺子”你不一定见过吧!

近日,大陆黑龙江五常一家包水饺的饺子馆正在店门口晒饺子,数以千颗的饺子在地上排排放形成一个特殊的画面,让网友不禁好奇地录了下来。

黑龙江五常一家包饺子店正在店门口晒饺子。(视频截图)

包好的水饺通常都会被放到冰箱的冷冻库冻起来,为什么这里的水饺要拿到户外晒呢?

为什么这里的饺子要拿到户外晒呢?(视频截图)

店家表示,东北人一到冬天就爱吃饺子,由于室外气温低,饺子放到地面上可以冻起来,方便保存。

晒饺子。(视频截图)

第一次看到“冷冻水饺”是放在地上“晒”着冻的,这一大片的饺子看起来就像是把稻谷从田里采收回来一样,让人感到相当有趣。

收饺子。(视频截图)

怎么有种大丰收的感觉啊!

收饺子,过筛。(视频截图)

原来这才是真正“天然的冷冻水饺”,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 相关影片(来源:YouTube,如遭移除请见谅)

分享出去,让亲爱的家人朋友们也看见这独特的“冷冻水饺”吧!

责任编辑:茉莉

【文史】追寻饺子馄饨汤圆庆冬至的来源

“首届客家粄仔节”活动,苗栗嘉盛里社区妈妈指导安安幼稚园小朋友搓汤圆。(摄影:许享富/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上古周代到秦代,都以黄历冬至之月--十一月建子(干支纪年的地支之始),称冬至为岁初,一年的开始就在冬至。到了汉代,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改了历法,冬至就成了冬至节。在冬至日有祭天、祭神、祭祖和“贺冬”仪式。

从汉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鲜明的节气标志。冬至节,家人团聚过节、祭祖、进补储备能量,这些节庆习俗伴随着生活的脚步,印象深烙。

冬至祈福祭祀典礼,朗诵祈福诗歌。(台东县政府提供)

冬至食俗典故

就来说一说冬至食俗的典故吧。冬至节吃什么?中国文化中,过冬至节的食俗代表物中,饺子、馄饨、汤圆(汤团)可以说是最普遍的,其中都蕴藏着文化典故。

中国北方冬至、过年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河南民俗也流传“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习俗。传说这种习俗是从东汉“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

冬至到,吃水饺的习俗,传说是从东汉“医圣”张仲景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新唐人视频截图)

东汉的临床大医家张仲景(150年-219年),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亡佚)记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

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有求必应,整日里非常忙碌。但是他心中牵挂着一群在白河边上冷飕飕打着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的乡人。

张仲景与饺子“祛寒娇耳汤”

百忙中的张仲景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传说这“娇耳”就是今天人们都知道的“饺儿”,即水饺的源起。张仲景的这道“祛寒娇耳汤”不仅让穷人饱了肚子,而且能够袪寒,治疗了他们的烂耳朵。

就在汉代末年的一个冬至日,张仲景让徒弟在南阳东关某处搭了个棚子,架上大锅煮沸了水,为穷人施食、舍药治病,这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含有袪寒药材的羊肉水饺,那样子就像耳朵,又有防止耳朵冻烂的功效,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传说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以袪寒药材和羊肉作为水饺馅料,煮出热呼呼的汤饺。(方金媛/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张仲景让徒弟们从冬至日连续到过年给穷人赈济、舍药“祛寒娇耳汤”,来的穷人都可以吃一碗娇耳汤,里有二个娇耳。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也不再受冻烂掉了。

现代民众在冬日也很喜欢来一碗热呼呼的羊肉杂煮汤。 (图: 嘉义县政府提供)

今天的人普遍都知道在冬至、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来自张仲景给穷人赈济、舍药的“祛寒娇耳汤”。当然,传到了今天,饺子也出现许许多多的馅料,也有了煎饺的作法,然而那外表的形状,还是不离耳朵的形状。在一些地方也还流传了冬至和冻耳朵相关的俗谚,比如:“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

冬至吃馄饨贺新生

除了饺子,吃馄饨也是冬至食俗。“馄饨”一词和“混沌”谐音;饺子在明代之前也称为馄。 有个传说,冬至吃馄饨有纪念始祖盘古诞生于混沌之意。上古的冬至日代表一元复始、新岁的开始,而盘古开天则是带来中华民族的新诞。吃“馄饨”具有破阴释阳、祝贺初生、新生的意义。清代《燕京岁时记》就采这种说法,记载“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南宋的岁时记著作提到冬至吃馄饨、以馄饨祭祖的习俗。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也提到:祭祀以馄饨祭祀祖先。

冬至吃“馄饨”具有破阴释阳、祝贺初生、新生的意义。(梅芬/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老北京有人会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传说在汉代北方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经常骚扰边疆,在他们的阴影下,生民忐忑不安,甚至丧失了生命。汉地百姓心中怨恨,于是做肉馅用面皮包成角儿,呼其名叫“浑”、“屯”,连呼“馄饨”,然后吃了它,以求平息战乱,生活太平安宁。传说最初吃“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流传下来成了习俗。《演繁露》记载馄饨来自塞外:“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然而,清代《燕京岁时记》则不认同这种说法。

明代张自烈的著作《正字通》提到当代的“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笼蒸啖之。”所以类似弹丸形象的现在的烧卖,古代也曾叫做馄饨。

冬至吃汤圆

南方的冬至饮食习俗以汤圆为代表。汤圆古称“牢丸”,又称“牢九”,又有“汤团”、“团子”、“浮圆子”、“粉角”……等等叫法,在中国北方称为“丸子”。不管那一种称法,汤圆都是圆形状貌,象征天与太阳,好像冬至的阳光--冬至到,阳气也生了,同时寓意年终团聚。

有的地方称无馅的糯米粉小团子为汤圆,有馅的团子叫“元宵”。有的地方将有馅汤团作祭祖之用,无馅的用来祀神。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往往把一部分汤圆染成红色,红色与白色汤圆寓意阴阳交泰。

圆圆的汤圆,象征天与太阳,好像冬至的阳光--冬至到阳气也生了,同时寓意年终团聚。(嘉基提供)

汤圆的起源也很早,《初学记》卷二六引晋束晳《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看得出来,晋朝人士非常酷爱吃汤圆,春夏秋冬四时皆宜。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笼上牢丸,汤中牢丸。”北宋苏轼的诗中也提到汤圆(牢九)是自古以来的美味,见《游博罗香积寺》诗:“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浆。”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序说到:“元宵煮食浮圆子”的习俗。

其实,汤圆(牢丸)曾经有个别名叫“水饺饵”,和“水饺儿”发音非常近似,于是被误以为是“饺儿”,在《康熙字典.食部》指出了这个错误:“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

或许冬至吃汤圆(水饺饵)和吃饺子(饺儿),曾经因为这样缔结了缘分?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