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不在戏院,也不是租录影带回家看,而是看“露天电影”,也就是现在俗称的“蚊子电影院”。每到暑假,眷村里偶尔会放电影,尤其是放过去的年代所流行的黑白歌舞国片,这种电影会将音乐、歌唱、舞蹈编入电影的剧情里。还记得有一个国语歌舞老片《风雨桃花村》,里面有一首插曲〈卖汤圆〉,歌词至今居然没忘,还能朗朗上口的唱出来:“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哎~哎~唷……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蚊子电影院”几乎都设在眷村口的通道上,这里是村子里最宽敞的空地,有时候也会在篮球场放映电影。夏天的夜晚,空旷之地清风徐徐、蚊子很多,家家户户携家带眷的端着自家的小板凳和扇子,高矮不齐、一排排的围坐在一块白色大布幕的前后。不想看电影还得闪躲前排观众的后脑勺,其实布幔的背面也是不错的选择,能不受干扰更清楚观赏电影画面;反正国片都有配音,不像外国片必须看清楚中文的字幕翻译,也就无所谓电影看的是正面或反面。倒是随风飘动的布幕,让“影中人”不时的变形扭曲,让人觉得美中不足,却是我小时候生活里面,最简单纯真的快乐!
我念中学之前,父亲尚未调职,那时候还住在台北的“妇联四村”。记得小学五年级吧,每逢假日的晚上﹙因为平常要写功课不敢出来﹚,我会带着弟妹和隔壁邻居的孩子,几个小萝卜头各自带着小椅子,必须走上一段路,到附近的“妇联五村”去看“电视”——这算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蚊子电影院的经验。当年的电视机是有钱人才买得起的奢侈品,所以我们眷村里每个家庭都没有,要看电视就得“越村翻墙”,到妇联五村墙外头的杂货铺去看哪!
过去的眷村都有灰色的水泥外墙,将眷村围出一个村里村外的范围。我们如果按照正常的路途去看电视,得先从妇联四村口出来,沿着马路走完一段不算短的路程,才能到达杂货铺看免费的电视。但为了节省时间要抄近路,也不知道是那个孩子起头的,总之村里的孩子都知道不用“舍近求远”,只要走进妇联五村后,沿着村子的围墙就能看见一个紧挨着围墙边水泥砌成的大垃圾箱,踩在垃圾箱的木盖子上,就能顺势爬上不高的矮墙,然后从墙头轻松的一跃而下!墙外不远,就是路口转角的杂货铺啦!
杂货铺外头看电视的人非常多,大人小孩都有备而来的带着小椅子和扇子。口渴了就上店里买瓶汽水冷饮、边喝边看露天电影院般的享受一下;也有人不花钱,自己带着水壶过来的。过去的电视台很少,播映的节目有限,几乎是晚上11点前就收播了,只要一看到唱《国歌》出来,大家就知道播映完毕、各自散会、由原路打道回府吧!
最近经常想起这段似有若无的记忆,那天和弟妹们一起团聚过中秋节,也聊起许多孩提时代有趣的陈年往事,弟弟居然说︰“姐,我记得你带我们翻墙看电视,还带着小椅子哪!”啊!那逝去的童年真令人怀念,还有那段属于怀旧时光的蚊子电影院。@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