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6月10日讯】186封家书汇集成册后,曾感动并继续感动数百万的读者,这本《傅雷家书》的作者也被誉为“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就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傅雷也是留学法国的华人精英之一。
留学法国 青年俊才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4岁那年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之后由母亲李欲振抚养成人。傅雷就读高中期间正值军阀纷争,一心向往去艺术之都法国深造,得到母亲应允后,1927年底,不到20岁的他来到法国留学。
留法之前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傅雷首先在法国西部贝底埃市(Peitier)学习法语,因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刻苦,半年后便如愿考入著名的巴黎大学,主修艺术理论,同时辅修美术史和艺术课程。为了最大限度的汲取欧洲的文化艺术营养,他经常去巴黎和南欧众多的艺术馆、博物馆,观摩美术大师的佳作,同时还去各地实地考察艺术圣地,并广泛接触文化、艺术界的人士。
留学期间,傅雷深受法国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的影响,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延伸在对儿子傅聪的培养上。果然,日后傅聪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
著作丰厚 艺术根底扎实
傅雷留学法国仅三年,却被公认为中国人了解法国文学最重要的翻译家,这与他的先见之明不无关系,他明白翻译是提升法语水平的非常好的方法,留学法国不过一年有余,1929年夏,傅雷便完成了第一篇译作《圣扬乔而夫的传说》。
1932年学成后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和法语。在美专两年期间,傅雷翻译了《罗丹艺术论》,作为美术讲义,同时又编写了《世界美术史讲义》。
1933年9月傅雷母亲病故,加之他个性嫉恶如仇,动不动就可能触犯人,便决定辞去教职,从此在家专心翻译。
从1929年第一部翻译作品问世,到1966年傅雷含冤去世,37年间他一共翻译了三十多部法文著作,主要作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以及巴尔扎克的多部传世之作,的确,“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的为人
说到傅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严肃、认真,他对孩子也严格要求,老友楼适夷曾这样形容:“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好友杨绛这样描述傅雷“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傅雷性格耿直,杨绛在《记傅雷》一文中如是形容“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
妻子朱梅馥这样评价傅雷“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