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人生的絮语
《武韬•发启》中说:“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大智不显其为智,此乃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中的最高境界。古今多少智谋之士,在为人处世上,也是极聪明的,无不显出智者的风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智圣人生的座右铭。其中不但有吕尚的“大智不智”,还有诸葛亮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惩之,要看他会救。
老天爷要降祸于某人时,肯定先给他一点福气,让他起骄傲自满之心,看看他是否能够承受这份福气。而老天爷如果要降福给某人,也必定拿点小祸事先提醒他,看他能不能自我摆脱。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无论是碰上运气,亦或是触了霉头,我们都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它。
人生总是祸福相伴的,你应该很有信心地知道:无论是福是祸,它们的到来,都是必然的。而且,没有永远的福,也没有永远的祸。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福祉当中居安思危,而当遇上了倒霉的事,应对前途充满着希望。这样的人生,才可以越走路越宽,如果遇上好的运气就得意忘形,而碰上困难又举足不前,那他的人生,只能 是一片黑暗了。(辑录《小窗幽记》)
子得龙珠
从前,在黄河边上有个穷苦人家,有一天,这家的儿子潜到深渊之下,找到一颗龙珠,儿子高兴地把龙珠交给父亲,他的父亲却说:“我不要这颗龙珠。”不但如此,他还把龙珠打碎、扔了。儿子奇怪地问父亲这是为什么?父亲答道:“只有在九重深渊之下,黑龙出没的地方才有龙珠,而你之所以拿到这颗珠子,一定是因为正好碰上黑龙睡着了。如果黑龙醒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我要你今生今世,不再妄求非分,专心一意地老实做人!”
世人常为了珍奇的宝贝,而忘了自身的危险,哪里知道,这珍宝不过是上天对你的迷惑,如果为此而把性命都弄丢了,岂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老子不慕荣华富贵
春秋末年,老子在周朝的都城洛邑的守藏室,做守藏史。里面不仅保存着周朝建立几百年以来的大量典册史籍,而且还保存着夏、商以来的珍贵文物资料。
有一天,老子在楚国做官的一个同乡,借出使周室的机会来看望他。这位朋友见他的家里空荡荡的,连个像样的家俱也没有,吃的,穿的,也都很差,就十分同情地说:“先生的学问,没有人不佩服的,只要你愿意,现在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做高官,得厚禄,享尽荣华富贵,何必在这里默默无闻地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呢?”
“谢谢您的关心。”老子笑了笑说,“我认为,五光十色,会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会使人两耳变聋;山珍海味,会使人口不知味,金银珠玉,会使人不知满足;骑马打猎,会使人兴奋发狂。所以,古代的圣人,都不追求这些东西。我虽然清贫,但是心里像明镜一样清亮。我天天研究史册典籍,探索天地的奥妙,认识人世的往复,还真是乐在其中呢!”
那位朋友听了,才知道老子的追求,是跟一般人不一样的。老子不羡慕统治者的富贵荣华,乐于过清贫生活,是他品性高洁的缘故。(事据《道教史》)
顾炎武不尚空谈
顾炎武(1613—1652年)在艰苦的生活中,写了很多不朽著作,对很多学问都有研究。他的著作和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尤其可贵的是,顾炎武特别反对空谈,主张学习要有明确的目地,要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
他写的许多文章,都是经过实地考察得来的,纠正了过去书里好多错误。《清史稿》赞其“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清初学者有根底者之最!”
他曾说:“我嘛,不过一个书生罢了。可我总想:读书、作学问,要让它有用处。写文章也这样。写出的文章,对天下、对百姓要有好处;坏文章,瞎说一气,对别人、对自己都没好处,并且多一篇就多一点害处。”(事据《清史稿》)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教育学生,有丰富的经验。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说:“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刚退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吗?”
孔子以无可置疑的语气,回答说:“对!应该立刻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孔子:“先生,刚才子路和冉有问的是同一个问题,您的回答,为什么完全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情谦恭,办事犹豫不决,因此我鼓励他临事果断,敢作敢为。子路为人逞强好胜,办事不够周全,所以我就让他遇事多听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大哉孔子,不愧是万世师表!(事据《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