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的模范君主——路易九世(下)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12月22日讯】 司法改革与币制改革
路易九世(1214~1270年)对法国影响更大的还在于他的司法改革。路易认为争端可以依靠法律解决,他将司法权收归王室法庭所有。在他统治期间,法律对犯法的人绝不徇私,国王在司法方面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国王的法律超乎领主的法律。
像腓力.奥古斯特一样,路易九世惯于把一些法学专家罗致到宫廷。根据1260年教令,这第一批“大理院法官”有权以国王的名义审理上诉的案件。国王还规定叛逆、矫诏、铸假币等重要案件均必须在王室法庭审理。
他颁下法令,禁止非法卖淫、赌博、渎神,禁止贵族携带武器,禁止王室领地内发生私斗,而在王室领地之外的地区则实行“国王40日”制度,即任何贵族受到侵害后,在40天内不得实施报复,只能上诉王室法庭,由国王裁决,剥夺了诸侯“先斩后奏”的权力。国王坚持亲自审理案件,不允许以强凌弱的行为。路易没有通过战争使贵族们就范,而是通过仁慈达到了同样效果。
与司法改革同时的是币制改革,路易规定王室领地只能流通王室的铸币。国王亲自过问钱币的铸造,规定使用金币、银币,统一国内币制。他杜绝贪污,并通过自己的官吏检查大法官和总管的工作,这种执法精神和完善的行政管理使国王赢得了清廉和善良的美誉。他的司法和币值改革是法国迈向中央集权国家道路上的坚实一步。
对文学艺术非常关心
11世纪末之后,欧洲的商业蓬勃发展,新城市渐渐成为充满生机的文化焦点,城市生活密切了人际接触,刺激了人的思想和艺术,教堂和大学可说是中古欧洲高峰文化的标志。
路易九世很重视教育,对文学艺术非常关心,以温和可亲的态度鼓励文化发展,还予以资助。国王的神甫罗贝尔.德.索邦在1253年创建的索邦神学院,就是巴黎大学的前身。路易对此很高兴,不但给予充分财政支持,还邀请很多欧洲有名的学者来这所学校讲课。
在他统治下,巴黎大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西欧各国学者和文化名人前来聚集的圣地,吸引了全欧洲的学生,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学。当时并非巴黎才有大学。在昂儒和奥尔良,已经有人教授法学;在蒙彼利埃,有人教授医学。但自圣路易的时代起,用教皇亚历山大四世的话说,巴黎是生命之树,它吸引了最好的学生,有时还吸引了来自外国的最优秀的教师。
路易九世对艺术的鉴赏力也颇高,他的作品Morgan Bible,是中世纪的绘画杰作。在他的鼓励下,博韦的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撰写了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大镜》(speculum majus)。
黄金时代的恢弘教堂
圣路易的时代是中世纪法兰西的黄金时代,国家强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赞助艺术,使哥特式艺术及建筑获得很大的创新与改革。任何其它风格的教堂,包括之后出现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都不如哥特式教堂那样充满神性。步入一间哥特式教堂,空间立刻变得深奥莫测起来。
在整个法国,路易九世的时代是建造哥特式大教堂的时代。其实这些大教堂在十二世纪末巳经开始修建。当时,由于政权鼓励、加上社会普遍富裕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了高耸云霄的“中古时代”典型的“石建教堂”:漂亮的玻璃花窗,精致的尖形穹窿,教堂正面富有抒情色彩的更新了的人像雕塑艺术。
路易九世的宫廷艺术风格通过巴黎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王室联姻传播到欧洲各地。在他虔诚信仰的时代里,一座座恢弘的教堂在法国拔地而起,巴黎圣母院、圣礼拜堂以及沙特尔、鲁昂、兰斯、亚眠的大教堂,作为圣路易的遗产矗立至今,成为法国的骄傲。圣路易时代的法国于是成了西欧最辉煌的文化中心之一。
皇家圣礼拜教堂(La Sainte-Chapelle)
圣礼拜教堂(La Sainte-Chapelle)在法国巴黎市西堤岛上,是路易九世在巴黎的个人附属礼拜堂,于1242~1248年花了6年时间建成。当时的拜占庭皇帝为了筹措军费,拍卖耶稣受难的圣物。路易九世花费巨款购买了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后来又买了十字架的残片。路易九世亲自护送它们来到巴黎,并修建了皇家圣礼拜堂存放圣物。
皇家圣礼拜堂被法国人称为巴黎的彩色珠宝盒。它极为精致漂亮,像珠宝盒一样色彩斑斓、华贵艳丽。虔诚颂扬耶稣受难的雕塑与彩绘玻璃窗,使得教堂沉浸于光影和色彩之中,使人感觉如同进入天国耶路撒冷一样。彩绘玻璃窗自建成后就享有盛誉,15面彩窗绘制出1113幕人类历史的场景,从创世纪一直到耶稣复活,其中14面窗展现圣经的故事,还有一面窗是表现圣海伦娜在耶路撒冷发现圣物,直到圣物抵达法国的故事。
自四世纪起,圣物属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路易九世购买遗物的行动,大大提高了法国以及巴黎的声誉,使巴黎成为中世纪欧洲的“新耶路撒冷”,也就是基督教的第二圣都。此外,这座教堂呈现连贯样式,这非常少见。其样式也多次被他的后裔所模仿。
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位于市中心、塞纳河中小岛西堤岛的东侧南岸,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法国哥特式教堂中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而且,在圣母院门口外的圣母院广场中,有个原点(Point Z□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使得圣母院被视为法国文化中心点的象征意义。
1239年,路易九世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从此巴黎圣母院在法国政治上拥有重要地位。教堂东北角小门“红门”(Porte Rouge)的弧形顶饰(Tympanum)上屈膝跪着的王家人像,传统上被认为是象征国王路易九世与他的王后普罗旺斯的玛格丽特(Queen Marguerite de Provence)。(注:王后是普罗旺斯伯爵雷蒙•贝伦加尔四世的女儿。)
兰斯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ancienne abbaye Saint-Remi et palais de Tau, Reims)
兰斯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ancienne abbaye Saint-Remi et palais de Tau, Reims)是法国国王加冕、证明王室合法权力的圣地,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巴黎圣母院。这里曾经是法国第一位国王克洛维(Clovis)接受洗礼的地方,而从1027年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这里也是几乎每个法国国王举行他们加冕仪式的地方。
兰斯大教堂也属哥特式建筑,但其雄浑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尺度都在巴黎圣母院之上。罗丹面对兰斯大教堂曾经发出这样的赞叹:“浮士德想必配得上得到住在这座杰作的门内、房里、窗前、影中的特许;这一杰作的壮丽使这条街、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更加完美。”
大教堂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城中并无高大的建筑,教堂更有拔地而起的气势。在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浑厚繁复的石头合唱层层递进,直上云霄,绵无尽头。由于建筑的平面图是经过严格计算过的,所以达到了近乎完美无瑕的左右对称。整个大教堂就像一座博物馆,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共有雕塑2302尊,这些雕塑一直到13世纪末才告完成。
亚眠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
亚眠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是法国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法国最美的教堂之一,它位于皮卡第地区中心、索姆省亚眠市索姆河畔,在巴黎以北100公里。始建于1152年,由于在1218年遭受雷击而摧毁,1220年开始重建。
这座大教堂总面积达7760平方米,中世纪时,它可以容纳全城的百姓,还绰绰有余。东西长145米,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长度,它包含中厅及两边平行的侧廊,其中的袖廊(或者叫十字厅)长70米,其整个平面土上呈拉丁十字状。大教堂不仅仅是长和宽,而且高大,中厅内从地面到拱顶有44.5米高,当你站在大教堂前仿佛感到神之伟大、教堂的神圣、以及人又是如何的渺小。
亚眠大教堂从里到外,到处是精美的雕刻物品,林林总总,多达四千多枚。正门的雕塑是《最后的审判》,北门雕塑的是殉道者,南门雕塑的是圣母生平。这些雕刻被称“亚眠圣经”,因为这些木雕石刻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这对于中世纪那些众多、且不识字的教徒来说,是一套真正的活生生的圣经。人们无一不为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宏伟和雕刻群的瑰丽气势而惊叹折服。
沙特尔大教堂(Cathédrale de Chartres)
沙特尔大教堂(Cathédrale de Chartres)位于卢瓦尔省省会沙特尔市的一个土山丘上,距巴黎西南100公里。据传,圣母曾在此显灵并保存了圣母的头颅骨,所以是中世纪人们朝圣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1194年6月10日,一场大火烧毁了沙特尔镇上大部分建筑,沙特尔大教堂也未能幸免,留下的只有钟楼和正面雕饰。一位神职人员从废墟中找到了圣母玛丽亚在基督降生时所穿的衣服,激起了大家重建的信心与热情。
由于王室本来就和沙特尔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积极地参与了教堂的兴建。例如北面翼殿上的蔷薇窗和拱窗都是由路易九世的母亲布朗甚太后所捐助的。1260年10月24日,重建的教堂由路易九世亲自揭幕。
从重建后的风格看,它是继巴黎圣母院之后最为成熟的一座哥特式建筑,是法国哥特式四大教堂之一,被认为是哥特式建筑的顶峰,尤其是它上面的大量装饰雕刻,在西欧所有的哥特式教堂中也是最优秀的作品。
它的高耸的尖顶在30多公里以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尖拱、弯拱穹顶和拱扶垛结构体系使建筑物内部空间高大、窗体面积极大。其12~13世纪的彩色玻璃镶嵌画,以及附带的大广场也都是突出的杰作。
失败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共有九次,主要是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路易九世领导的两次十字军东征分别是东征史上的第七次(1248年~1254年)和第八次(1270年)。
路易九世时的基督教世界里,人们对十字军的热情已经远不如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仅仅是表面支持,教宗也转嫁财政负担,其它王国则忙于“复地运动”。虽然如此,路易九世依然坚持要东征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第一次东征,34岁的路易国王启倾国之兵远征,结果大军被瘟疫所困,付出的代价是: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付出大笔赎金后国王与他的士兵才被释放回国。此战对埃及的历史影响更大,阿尤布王朝因此覆没,开始了“奴隶王朝”的统治。
十几年后,国王决定再次进行十字军东征(东征历史上的第八次)时,支持的人比上次更少了:教皇空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支持,国内的贵族们认为国王年事已高,且东征不能带给法兰西更大的实际利益,也纷纷前来劝阻。54岁的路易九世还是于1270年7月1日出发了,7日登陆突尼斯。但是传染病再度肆虐,全军染上瘟疫,一路上有大批士兵死亡,路易九世也染病,于8月25日去世,其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于是这次又以失败收场了。
(责任编辑: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