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2年06月24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施芝吟台北专题报导)一群搭乘观光游轮来台湾花莲半日游的日本观光客,钱包遗忘在计程车上,司机曾世诚发现后,以飞快的速度送回码头,再用拖船追邮轮,在“海陆连续接力”下,最后用吊篮把钱包吊上邮轮,终于完成了物归原主的任务,邮轮离去前还鸣笛表达感谢!
“这件事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游客来到花莲,就是希望他们抱着愉快心情回家,掉东西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任何人看到有东西遗失在自己的车上,肯定第一时间会想要物归原主,不会有什么贪念。”曾世诚谦虚地说。
大陆作家韩寒造访台湾后发表一篇名为“太平洋的风”的游台见闻,文中提及让他留下了比“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松鸿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个计程车司机。”韩寒不小心将手机遗失在计程车上,司机不仅把手机送回饭店,还婉拒酬谢,引来大陆网友热烈讨论。
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台湾人“拾金不昧”、“物归原主”的美德,常见媒体报章报导,也引起很大的回响。
台湾大学新闻所教授张锦华指出,很多好的报导,可以会加强对于正面价值得肯定,对于行为人的一种赞赏及表扬做为典范的作用,其实拾金不昧,这种是一种德行,不只拾金不昧,像是对弱势的关怀对受迫害的人权关注,都是良知正义的德行。当然,一个社会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建立,不是只靠报导,也靠社会教育本身重视这个层面。
这种德行本身的培养必须要有更好的道德伦理教育,像哈佛大学很多通识课,其中有一大类都在讲ethics(道德学伦理学)问题,学校教育对于伦理道德教育,是国家要重视并投资的,可惜的是现在比较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学术本身,缺乏伦理生命。
张锦华表示,传播具有扩大效应,不管好坏皆是如此,对于好的事情,基本上对于社会是肯定及正面价值,像最近有一位台中民众赵文正登上美国富比士杂志亚洲行善英雄,他是铁工厂工人,每天节省开销兼作资源回收,捐助家扶中心等慈善机构将近400万元,今年4月间还捐助台中市消防局一辆价值60多万元的消防警备车。
她说,社会上许多的小人物没有人知道,一旦经媒体报导,除扩大善行知悉程度外,对社会也产生好的影响。许多科学研究也指出,好的事物、好的讯息具有感染力,一方面会觉得社会是正面,活得比较有价值、有尊严感,甚至有典范可追寻,正面好的讯息分享,可让看到的人有感染到好的正面讯息的能量。
至于台湾媒体在报导正面光明讯息现况?张锦华认为,台湾媒体问题不是出在不报导好的事物,而是太会炒作腥膻色及蓝绿的冲突。国内媒体有心把正面的做大,有的媒体炒腥膻色虽炒得凶,但是对于正面人物有也会有大幅报导。最后,她说,“台湾社会很可贵,大家很珍惜台湾善行力量及事迹。”
拾金不昧 从物权教起
捡到钱,怎么办?“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的说了声:叔叔再见!”一名外籍配偶,开心的唱着。她说,小学老师这样教的,因此她捡到钱都会送至警局。
新闻报导指出,有人拾获重金却因报酬谈不拢,气得告上法院;但也有穷苦人家捡到钱,坚持物归原主。社会价值两极呈现,究竟是“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变了调”?还是如同民众所言“现代人的公德心需要用奖励激发,赞成索取报酬”?
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谢国清说,要求索取报酬的民众,对于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已经扭曲。
他认为,台湾过于功利主义,一切都是求取利益为主,而不是为了品德道德去做,捡到东西或金钱时,马上想到回馈金问题并非拾金不昧这种美德,要导正必须回归教育本身,从小就需教育孩子。
明慧学校豆豆园长卢丽娟表示,台湾教育在拾金不昧这部分,为很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导孩子“物权”的概念,这概念在孩子发展中相当重要,让孩子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过程当中,孩子就开始理解别人的我的。
如何教导孩子物权?她指出,“孩子在早期不清楚,孩子只觉得我喜欢就是我的,我想要拥有,跟我好奇而接触物品盖过于孩子知道什么是我的。可从身体上的器官开始教导,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手、我的脚等等,藉由知道我的才知道什么叫别人的”。
卢丽娟说,由物品来讲,孩子会好奇,孩子会把自己喜欢的放入自己的包包里,但不会大剌剌的,他暗地里拿来用或偷偷放入包包,其实他已经有物权概念, 这时是最好的教导时机,千万不要责备他,要他知道并分清楚,想要想拥有与该不该要慢慢告诉孩子,或是教导运用何种正确方法会能得到孩子想要的,才是正常管 道,慢慢加强物权概念。
她说,台湾人都有个习惯,有时候弟弟抢哥哥的玩具,哥哥不服气,妈妈为了平息就说,没关系,你是哥哥要让弟弟啊。这是错误的方法,这不是教孩子兄友弟恭,其实是要教导弟弟认知道那是哥哥的东西必须尊重,不可以抢,也可以教导孩子怎么用正确管道借用及归还。如果哥哥让弟弟,将来要教弟弟建立正确物权概念会更辛苦。
此外,也可教孩子感受他人的感受,哥哥玩具被抢走或是不见了,哥哥会伤心,要还给哥哥。
藉由这样的事情告诉孩子,替别人着想,同时他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一想,去感受,有时强调自我强调孩子发挥自已,把我放很大的时 候,忘了教孩子感受别人的感受,当孩子从小学会去感受别人的的感受时,当事情发生时,不会只有我的角度,同时会跳出别人的感受,孩子就会判断要怎么做。
(责任编辑: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