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昏乱不辨忠和奸,武氏弄权朝野乱
话说张柬之等五大忠臣合力逼宫归唐,立下不世之功。但,独独忘了将武三思一并剪灭,以致留下天大的祸患。
想那张柬之也是人中翘楚,大唐顶尖明臣,但依然存有书生意气,只知忠于李唐,却未能看透中宗之为人和武三思之阴险毒辣,最终被中宗的昏庸和武氏的凶恶所害。
当初,张易之兄弟被诛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敬晖说:“张氏二凶虽除,吕产、吕禄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再发生。”二人说道:“大事已定,武三思就像那案板上的肉,还能有何作为!所诛已多,不可再杀人了。”季昶叹道:“我不知死所矣!”
朝邑尉武强刘幽求亦对桓彦范、敬晖说:“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及。”二人依旧听不进去。
薛季昶和刘幽求是很明白的人,但,却不是决策的人。张柬之谓武三思如案板上的肉,可以任其宰割,却想不到中宗会把武三思引为宠信。中宗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武三思的儿子,这样一层关系,武三思等于是上了保险罩,任你张柬之如何了得,怎抵得这层姻亲关系。再说,武三思与韦后私通,中宗又宠爱韦后,这武三思岂不是保险之上再加了一道保险吗?
等到武三思势力重新恢复的时候,张柬之等人才感觉到了危险,于是,乃谋求剪灭之。但,这个时候的情形与逼宫之时已大不相同了。所谓师出有名,当初是非常时期,有着恢复李唐江山的道义,可谓出师有名,如今中宗已在位,要想有所作为,就没了以前的理由,只能借助中宗来达到剪灭奸臣的目的。但中宗岂是明君,昏君护佞臣,这几乎是必然的。张柬之等人的举动不仅没有好的结果,反而加速害了自己。
张柬之等数劝中宗诛灭诸武,中宗哪里听的进去。后来,张柬之等觉得依靠中宗诛灭武三思无望,于是转而求其次,只希望能抑制武三思势力的疯长。
柬之等谏劝中宗道:“革命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邪!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中宗依然不听。
柬之等或抚床叹愤,或弹指出血,曰:“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
唉,这等言语思虑,真的是书生意气了!如果张柬之等人果能识人,也不会想到把武三思留给中宗扬威,张柬之等人真所谓留虎于妇人,不被虎伤倒是天大的奇闻了。
中宗多次微服幸武三思第所,监察微史清河崔皎密疏谏曰:“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陛下奈何轻有外游,不察豫且之祸!”中宗不但不听,还把这些话都泄漏给武三思,武三思党羽于是对张柬之等忠臣更是切齿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中宗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月,壬午,迁周庙七主于西京崇尊庙。制:“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
这等尊崇,武三思势力不疯长那才是怪事了。
中宗以张柬之等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皆为立功之人,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想那中宗所以能即位,皆是张柬之等忠臣的功劳,武三思等要么是祸害李唐江山的人,要么是妖妄之人,怎么可以与张柬之等人并肩立为功臣,中宗昏庸可见一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