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形」漢字 網民稱「窮折騰」
【大紀元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偉林綜合報導)中國教育部日前表示,根據剛剛研製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擬對「琴」「親」「魅」等44個漢字在專家倡導下進行「整形」,調整其寫法。網絡調查顯示,逾八成網民表示反對,認為此舉純屬「窮折騰」。
8月12日,中國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表示,根據學術界反復討論的結果,教育部決定漢字原則上不恢復繁體,這一表態終結了一段時間以來漢字簡繁之爭。
同日,中國教育部就剛剛研製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通用規範漢字表》不僅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整其寫法。消息一出,瞬間網絡上響起了一輪批評「磚家」的聲音。
圖:中國教育部剛剛研製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圖為部分調整字。(網絡圖片)
44漢字遭「整形」 八成網民反對
按照《通用規範漢字表》,「琴」「親」「魅」等44個漢字在專家倡導下進行了寫法調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後一筆由「橫」變為了「提」;「唇」字的廠字頭由半包圍結構調整成了上下結構,「親」「雜」「殺」等字底下的「豎鉤」改為「豎」,最後一筆由「點」改成「捺」,等等。
8月18日,騰訊大成網為此展開網絡調查,截至當日19時,有超過500名網友參與投票。
其中,87.14%網友表示反對,認為此舉純為「窮折騰」;僅有2.69%的網友贊同,認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參與調查的網友持觀望態度,但「希望有關方面仔細斟酌」,另有2.88%的認為無所謂,「反正現在都改用電腦了」。
新華時評:漢字「整形」需慎行
面對網民的普遍反對,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也發表時評認為,對已經廣為人們接受並廣泛使用的漢字「整形」需謹慎,並認為這次漢字調整「並不成熟」。
漢字是一種負載信息的書面符號。據有關部門介紹,此次編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歷時8年,經過專家全盤考慮、反復研究才得以出台。
但是,已經廣為人們接受並廣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麼改?「新華時評」認為,恐怕不能光考慮專家們所說的漢字「字理」問題,更重要的要看應用是否方便。綜觀此次「整形」的44個漢字,絕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於識別的特點,何必改頭換面呢?
評論指,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方便信息儲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後反而不規律、不統一,給應用徒添麻煩。例如「剎」和「鎩」字中的「殺」字寫法本來相同,在修改後寫法卻不一致了。這說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選擇上並不成熟。
圖:中國教育部剛剛研製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圖為部分調整字。(網絡圖片)
網民:窮折騰13億中國人
網友「踏葉逐風」認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誌,可不斷補充、完善,但對成型的、廣泛使用的文字輕易改動,不可取。」另一位網友「禾水尹」也提到,現在是信息時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廣,會引起文字混亂。
網友「蘭花草」反問:「如果真的那樣改,『小』是不是該改成『豎撇捺』呢?」她認為,要改就全部統一,不改就不要動,「一些改一些不改,我們這些都懵了,以後輔導娃娃寫字都有問題。」
網友「紫水晶」評論說,要不乾脆取消豎提,「親」「雜」「殺」等字底下的「豎鉤」改為「豎」,最後一筆由「點」改成「捺」?暈喲!「有的改有的不改,天吶,窮折騰13億人啊!!」
網友「離愛」認為,「漢字是13億中國人的,幾個專家憑什麼說改就改?」並認為這些所謂的專家是「吃多了,沒事找事幹。」
網友「*~風~*」也認為,「和廣電局一樣,沒事兒找事兒。這些磚家簡直就是吃多了,研究了8年,就搞出這麼個東西。」他評價這些所謂的專家「無聊,無理取鬧,無事生非,胡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