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做情緒的小主人》序

書序:幸福不是漫天蓋地

文╱王理書
【字號】    
   標籤: tags:

昨天開車經過一條小巷子,目睹車禍現場。我將車子在路邊小停,跟女兒旦旦說:「你等等,媽媽想送光給那兩個人。」那是一名躺在地上的歐巴桑以及一名無助的卡車司機。

送完光之後,三歲的女兒問:「為什麼摩托車會跟卡車相撞?」我說:「就像我們走路有時候會跌倒,人生有時候會無常啊!」母女在嘀咕對話後,手牽手過馬路,在新竹的護城河畔,撕下一小片一小片吐司,餵魚,餵小鳥。

女兒澄明地在她的快樂中,我的心思回到到方才馬路的兩人。是否,這樣一起意外,讓兩個家庭開始一段艱辛的奮鬥時光呢?而在艱辛的生活裡,他們從何處得到愛的滋養?

最近的我,經常能感受到「世界的浮動與變化」,在變化的局勢裡,無常才是恆常。因此,特別珍惜,能相互陪伴的時光。能與媽媽手牽手在公園散步,能感受女兒貼在耳後柔軟愛笑的臉頰,能看著兒子快樂地踢球,能與老公相約吃個午餐,說說貼心話或吵吵架……這些生活中的平凡時刻,在我的知覺經驗裡,嗅聞起來有濃郁的芬芳,散發出淡淡的金色銀色光澤。

珍惜此刻幸福的我,深深記得無常來襲的凜冽。

《帶著傷心前行》的故事,訴說那段凜冽而深刻的記憶,許多諮商界的朋友推薦給個案看,陪伴失親的心碎。《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則寫出教養孩子的小法寶,許多讀者紛紛學會「把害羞給我」的親子魔法。

而眼前的手稿,寶瓶的第三本書,說的是:「在生活裡撿拾下來的幸福」。這些記憶,當時若沒有寫下,有80% 是遺忘的。因為,這些記憶如此細碎,如此輕盈,如天使掉落的羽毛,它帶來愛與光的訊息,卻又如此容易視而不見。

打開自己的手稿,一個又一個小故事,像魔術帽中變出兔子鮮花一樣,連自己都驚喜。原來,當年樹是這樣學會上學不哭的……是耶,他跟爸爸有過權力爭奪期!還有,兒子曾經那麼ㄍ一ㄥ才說出他的第一個「對不起」!閱讀這些帶著甜蜜芬芳的文字,心也被照亮了。

兒子樹已經是個凡事都有自己看法的小一生,經常,在我們需求不合相互協商時,我感受到,自己與兒子有一種契合與關愛,我們會彼此退讓。這關愛的基礎,是在他幼兒時,我們共同挖掘的愛之泉源吧!例如:我可以說:「先洗澡的打屁股300 下!」樹會立刻大聲說:「我要。」他很愛被我打,是那種輕輕拍打皮膚的舒服享受。

拍打他,是樹恢復被關愛能量的活動;透過拍打全身上下,甚至打個七、八百下,不只接收到觸碰的溫柔能量,還兼做穴道按摩。在這本書裡,可以閱讀到,當年在生活裡很細微的小地方,我們如何共同挖掘這道深泉。

分享一段最近描寫的親子關係:年初三,是婆家的大家族聚,我們的責任是盡早回去,讓阿祖開心,接著去餐廳,和三十多位親族聚餐。樹一進阿祖家門,就有禮貌地拿到了遙控器,聚精會神看著海綿寶寶。大夥兒要出發了,我要他關電視,他用生氣口吻說:「為什麼要出去吃飯?在家裡吃不就好了?」走去餐廳的路上,他甚至氣哭了。

我停下來,摸摸他的臉蛋,我說:「樹,你能看電視,是因為有眼睛和耳朵對不對?」他點點頭,淚水流下來。

「記得媽媽帶過你,謝謝你的眼睛和身體,那次你很開心,記得嗎?」他點點頭,放鬆一些。於是我繼續說,說起誰讓他擁有身體,他要謝謝爸爸,那又是誰讓他的爸爸擁有身體……他要謝謝阿公;

那阿公的爸爸又是誰?於是我說了,「今天,我們要跟阿公的兄弟姊妹吃飯!要跟你爸爸遠方的兄弟姊妹吃飯!」「這是很珍貴的,很遠的兄弟姊妹,你相信嗎?這群人身上,有一半以上的人,跟你擁有相同的DNA 源頭,因為,你們都是從同一個阿祖和女阿祖來的。」◇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觸電般頭髮、睿智的目光和E=mc2方程式,是他的註冊商標,科學奇葩20世紀的物理大師——愛因斯坦,由於私人珍貴檔案文獻解密公開,以及多位學者參與評閱修正,得以一窺最趨近真實生活面的偉人傳記。一般偉人傳記大都述說其豐功偉業和光鮮亮麗的生活情景,這本書雖為傳記,實為近代物理史。
  • 愛因斯坦的思考實驗像拋進量子力學大殿堂的手榴彈,沒能對宏偉建築產生太大損害。事實上,這些思考實驗幫忙試煉量子力學,讓人更瞭解它的意義。
  • 生命閃耀令人讚歎的光彩時,總是發生在智慧解開困惑的當下。智慧是超越成見、包容異類和洞察妙理的能力,而困惑是心靈陷入昏昧漩渦時的感受,論其原因,有時候是事物的道理十分曲折幽微,有時候卻是自己內心設下莫名的偏差認定,以致於面對真相依舊大惑不解,甚至刻意抹煞它的存在。
  • 我要告訴你,自認不適合為人父的我,何以開始質疑自己對養兒育女所抱持的根深柢固的想法。如果我說我是在加勒比海開始重新思考這件事,想必你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那是我轉入新生物學的啟蒙地。事實上,我的省思還是一次不幸的摩托車意外事件引發的。
  • 《不登校:無校可歸的孩子》作者是兩位成長時期拒絕上學(本書稱為「不登校」)的日本人,他們在成人後寫出孩童時代拒學的心情、在家的過程及對學校教育的看法,其生命的歷程與誠實的反思值得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參考。
  • 但是,「選擇」理論還有一個重要的優點,那就是容易讓去上學及曾經去上學的人們來接受不登校一事。靠著使用「選擇」這個名詞變成擁有不否定學校,但是可以有不登校的權利。能夠認同「學校錯了」這樣過於激烈想法的人很少,但是若是說「因為我和學校不合,所以請讓我選擇另外一條道路」的話,大家就容易以「也可以啦!」的做認同。
  •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及書中的七章目錄標題,就不想閱讀。不只是我,恐怕大部分從事安寧療護,實際在第一線照顧臨終病人,且受過較完整訓練的醫療專業人員,也都不想讀此書。
  • 心理治療師常誤以為,赤裸裸的死亡焦慮不是針對死亡而來,而是掩蓋其他問題的幌子。珍妮佛的情況就是一例。
  • 「思鄉草」每一篇都很短,只有一兩千個字。那是應一家華僑的中文報紙副刊編輯的要求才寫的。我沒有每天都寫,大概是一周一兩篇,好像專欄的文章,有許多人愛讀。
  • 在這裡我要寫我夜行軍的奇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