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5日訊】編者按:從出身貧困、追求正義的人權律師,到標舉「清廉執政」上任總統,最終因捲入腐敗案「無顏見國民」而跳崖自盡,盧武鉉六十三年人生在戲劇性的成功和失敗中度過,評價褒貶不一。
因捲入腐敗案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於二十三日突然在居所附近自殺身亡,消息傳出後,世界為之震驚,各國政界和民眾難掩悲痛之情。盧武鉉的六十三年人生在戲劇性的成功和失敗反反覆覆中度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經歷,比如,貧困、獨裁、地區情結等。二零零三年當選為韓國第十六屆總統時,人生挑戰達到了巔峰。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盧武鉉卸任後表示,要開創離任總統的全新模式,回到自己的家鄉——韓國金海峰下村過農民的生活。但僅僅十五個月後,他就在「朴淵次腐敗門」的案件中,用死亡打破了那種寧靜。
貧民之子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一九四六年出生於慶南金海市進永邑峰下村,他是家裏三男二女中的老么。他家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身體虛弱有時候還必須幫家裏做事,所以他有很多時候都不能去學校。可是由於聰明伶俐,所以成績在小學和中學期間在班級總是在一、二名之間徘徊。後因家境貧困打斷升入大學的念頭,進入韓國釜山商業高中學習。
他的母親對他抱有很大希望。據說,他的母親每天凌晨都盛上一碗清淨的水祈禱子女的成功。他從小開始就有下定決心即不輕意改變的倔強性格,而且具有出色的組織能力,經常擔任隊長帶領村裏的孩子玩耍。他回憶說:「到了高年級,班裏的孩子分成邑內出身和窮困農村出身兩派,我曾是農村出身的中心人物。」
在學校期間老師評價他:「頭腦聰明、成績優異、領導能力、進取心、自主性、正義感」等正面的評價後面總跟隨著「不合群、一意孤行、不安」等消極評價。
挑戰命運 擺脫貧困
由於他從小生活在貧困中,念中學時曾為此而休學一年。因此,盧武鉉決定挑戰命運走出貧困的陰影。「雖然並不是只有我們一家貧困,但小時候的我偏偏對貧困有深刻看法,並帶著這個想法長大。而且,這個傷口似乎與不管怎樣我一定要脫離貧困,熱切盼望、創造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的茫然夢想一同在我的潛在意識中扎根。」
為了擺脫貧困,他開始挑戰司法考試。那一年是一九六六年,他剛二十歲。
為了能專心準備考試,他在家鄉山腳下用黃土搭建了一個小屋。期間,他為了掙書本費曾到建設工地幹苦力,後來他還去軍隊服役。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歷經九年的時間,他以不屈的精神在三十歲那年終於通過司法資格考試。
兩年半之後的一九七七年九月,盧武鉉榮耀地成了韓國大田市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從此擺脫了窮困潦倒的生活。盧武鉉稱,法官職業與他的個性不符,於是在短短七個月之後便果斷提交了辭呈,轉行開了個律師事務所。
人生的轉折
一九七八年,盧武鉉在韓國釜山開了屬於自己的一間律師事務所。他接辦的案子多為有關稅務訴訟案,他以很高的勝訴率在該地區獲得了名聲。
一九八一年他擔任韓國的「釜林事件」的辯護。所謂的釜林案件是指,韓國釜山地區一些學生和市民因以反政府集團為由,遭反噬的事件。這也是他的第一次時局事件辯護。後來,盧武鉉和學生運動圈接觸之後就把他的生計問題拋到了九霄雲外。從那時起,他結束了較為安適的律師生活,踏上了充滿荊棘的人權律師之路。盧武鉉也曾回憶說:「『釜林事件』成為了我的人生中的一大轉捩點。」
一九八七年,在韓國大宇造船工作的李錫圭(音)在示威遊行途中被催淚彈擊中胸部而死。當時,盧武鉉為澄清事件而奔波,但卻受第三者介入嫌疑而被拘捕。這也成了「人權律師」盧武鉉的名聲傳開的契機。
作為人權律師的盧武鉉出名後,當時也一直站在民主鬥爭第一線的統一民主黨總裁金泳三選中,並推薦其競選第十三屆國會議員。一九八八年四月,盧武鉉竟然奇蹟般地擊敗了當時的實權派人物許三守,正式踏入政治圈。
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盧武鉉經由一九八八年的第五共和國聽證會成為了韓國政治新星。當時,面對韓國現代集團會長鄭周永等實力派證人,盧武鉉井然有序的尖銳的提問,通過電視螢幕深入到普通市民家中,成為了「聽證會明星」。
之後,在一九八八年國會議員補選中,做為金大中陣營中的一員再次當選國會議員;而在二零零零年十六屆國會議員選舉中,為了向「地區情結」發出挑戰,高舉克服地區保護主義的旗幟的盧武鉉南下釜山參與競選,結果敗給了大國家黨的許泰烈。但這一敗績卻成為了造就「盧武鉉總統」的寶貴的經驗。
由於盧武鉉這種「百折不饒精神」,感動了很多韓國民眾,他們自發的在韓國慶尚和全羅道形成了大規模的「愛戴盧武鉉之聚會(簡稱愛盧會)」,同時也成為了二零零二年總統選舉中一支強勁的「盧風」催化劑。
二零零一年九月,盧武鉉再次宣布參加韓國總統競選,當時,在韓國總統選舉投票之日凌晨,「國民統合21」鄭夢准代表撤銷總統候選人單一化放棄對盧武鉉的支援,在這充滿危機的最後一刻,盧武鉉又是選擇正面突破而成功成為青瓦台的新主人,成為第十六屆韓國總統。
盧武鉉的競選口號是「實現新舊交替,打破舊政治和特權政治」。他的座右銘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波濤洶湧的五年
二零零三年二月至二零零八年二月是盧武鉉任職總統的五年。韓國媒體稱,盧武鉉任職五年時間沒有一天是風平浪靜的,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任職期間,他與國會發生衝突,與警方鬥爭,與媒體更是摩擦不斷。
並且在政治、經濟和對朝關係所施行的「陽光政策」等各領域中的突發性講話經常招致譴責,使民心背離及執政黨支援率急劇下降,從而使得國政運行困難。
盧武鉉自己和他的親信也出現了問題。二零零四年,他以違反選舉法的嫌疑在憲法史上首次被啟動總統彈劾議案,但卻引發強勁的支援盧武鉉的逆風,反而使本來位居第三的「開放的國民黨」抵制大國家黨在國會內獨領風騷的局面,成了占據過半議席的第一大黨。
對於一直被認為是韓國總統重要統治手段之一的「司正機構」(是指,法務部、國情院、檢察廳、警察廳、青瓦台等五個部門),盧武鉉甚至放棄了對其的控制力。對這種變化,有意見認為這是秩序與權威的崩潰;但也有意見認為,這使得「總統一人的霸權」有所解除。
二零零四年議會選舉在即,盧武鉉說「投民主黨的票,就是幫助大國家黨」等,說了一些支援「開放的我們黨」的話,從而陷入了彈劾危機。於是國會於二零零四年三月通過了彈劾動議案。但憲法法院五月十四日駁回了彈劾訴訟。
三月十二日,韓國國會以一百九十三票比二票通過了彈劾總統盧武鉉的動議案,如果此次投票結果獲得憲法裁判所的認同,盧武鉉將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遭彈劾的總統。
引爭議的南北韓握手
在他任期即將結束之前的二零零七年十月,第二次南北高峰會談,盧武鉉跨過南北韓軍事分界線(MDL)從陸路到達了平壤,同北韓金正日會面。簽署了包括構建西海和平合作特別地帶,建設安邊、南浦朝鮮協作園,為達成韓半島停戰宣言將促進第三、四高峰會談的召開等內容條款的《一○四宣言》。
但有北韓問題專家李天笑表示,南北會談是失敗的,為什麼?第一、到目前為止,金正日仍然不斷的用核武試驗,用導彈等等向國際社會挑釁,根本沒有任何收斂;第二、仍然把南韓做為主要對手,甚至犧牲南韓來跟美國和日本進行交易。從這點來說,南北政策並沒有成功。有人說韓國民眾認為這件事情應該有可取之處,其實在南北會談期間,也有近60%左右的民眾認為南北會談不會有什麼結果,實際上也是證明了這一點。
五月二十五日北韓不顧世界的反對,強行的進行了第二次核子試驗,韓國政府二十六日宣布全面參與PSI。五月二十七日,北韓方面因韓國參與PSI,單方撕毀了一九五三年達成的停戰協定,並進行戰爭威脅。
極端選擇
盧武鉉退職後為自己未來的生活作出了規劃,他的願望是到老家慶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當農民。回到故鄉,盧武鉉在峰下村的生活開始較為平穩,而且如他所願地種起了莊稼。但隨著檢方對他的政治後援者朴淵次總裁開始調查,不祥陰影也隨之籠罩了峰下村。四月他被檢察廳傳喚調查,成了第三位被檢方調查的卸任總統。
強調「道德」並試圖以此區別於現政界的盧武鉉,再加上韓國各媒體大肆的報導,在自己的道德有可能毀於一旦的「真實之門」前徘徊又徘徊,最終於五月二十三日選擇了極端之路。
他同時給家裏人留下了遺書:
欠了太多人的了
因為我大家承受的痛苦太大
將來要承受的痛苦也無法計算
餘生也只能成為別人的包袱
健康不好什麼也做不了了
讀不了書也寫不了什麼
不要太悲傷
生與死不都是自然的一片兒嗎
不要對不起
誰也別抱怨
是命運
將我火葬吧
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一個小石碑
是很久以來的想法……
盧武鉉逝世韓國政局堪憂
盧武鉉的突然離世,使整個韓國社會被追慕的熱潮所籠罩,光是前往盧武鉉住地峰下村靈堂祭奠的悼唁者就接近二百萬人。
然而有不少人擔心,葬禮結束後韓國社會會不會發生「無秩序」的動蕩,這是因為他們擔心追慕熱潮可能會發展成為譴責李明博政權和特定社會勢力的過激的集體行動。韓國民主黨主張:「必須有人對盧前總統的去世負責」。
二十九日,李明博在參加盧武鉉國民葬遺體告別儀式上獻花,過程中遭到韓國民主黨議員白元宇斥責:「快賠罪,李明博是殺人元凶。請李明博總統賠罪,對自己的政治迫害行為謝罪」。當時在場的一些悼唁者也一起向李明博「開炮」。
金大中在二十八日的悼唁中說:「如果經受前總統盧武鉉所受到的那種恥辱和挫折,我也會做出那樣的決斷的。」使局勢更顯得撲朔迷離。
據韓國有關方面最近民意調查結果來看,除了因前任總統悲劇人生的終結而受到衝擊並深感悲痛外,還包含著對現政府的抗議、不滿和譴責之意,對總統和執政黨的支援率同時暴跌,令局勢更加堪憂。
韓國《中央日報》二十九日發表社論呼籲,哀悼應以單純的哀悼作結。沒有人比盧前總統因矛盾而經受更大的痛苦,但盧前總統自己卻留下了「不要怨恨任何人」的遺書。如果把哀悼變質為政治和社會鬥爭,就違背了遺書的意願。我們不能將社會再次進入「不安地帶」。 所有人都應該面對面討論相關方案,以防止這種悲劇再次上演。
盧武鉉方面有關負責人表示:「前來悼唁的人說得最多的是抱歉。人們似乎對單憑檢方發布和媒體報導就批判總統,和對盧武鉉的錯誤認識感到愧疚。」
另據韓國媒體界人士認為盧武鉉逝世將成為促進國民團結的「催化劑」。◇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24期(2009/06/04出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