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楊儒門:農民要活得下去 農村才能永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2日訊】楊儒門:農民要活得下去 農村才能永續 楊儒門特別強調自產自銷,農民在「248農學市集」多了機會與希望。(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攝 ) 楊儒門特別強調自產自銷,農民在「248農學市集」多了機會與希望。(記者鍾麗華攝 )

記者鍾麗華/調查採訪

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的「二四八農學市集」,農運人士楊儒門忙到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說話,一會兒是試吃的有機玉米沒了,一會兒是消費者想到產地直接了解農作生長,還要忙著才剛開張的「開平市集」。

農學市集自產自銷 減少剝削

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城,每個週末假日,有一群農民遠從台東、南投、苗栗等地趕來賣有機農產,這裡少了中間商的剝削,多了農民的笑容。埔里牛眠山有機農場的李明隆說,才來賣六次,就有五星級飯店來找食材,而且台北人消費意願較強,「真的多了機會與希望」。

楊儒門認為,沒有農民還有農業嗎?沒有農民、農業還有農村嗎?只有讓農民種的農產品賣得出去,產銷問題解決,農民才活得下去,也不會被迫離農,這就是他辦農民市集的初衷,「如果農民種田就可以過活的話,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誰不想自己住的地方可以漂漂亮亮的?」

在台北辦農民市集、到社大講課,聞不到泥土的芬芳,小時候農村的印記,一直在腦海浮現。彰化二林的鄉間小路,兩旁是木麻黃與甘蔗園,楊儒門總會來到這裡,等待火紅的夕陽,他說:「紅得像月餅的太陽,在鄉下才看得見!」

楊儒門記得小時候農村很熱鬧,阿公、阿嬤、阿姨、舅舅、表弟、表妹,還有鄰居與同學,大家都和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阿公一甲的農地可以養活一家人。他也常與同學一起在田間防風林摘靈芝,一天可以賣個一百多元當零用錢。

農村逐漸消失 農民只能自立自強

曾幾何時,農田消失、防風林變少,摘不到靈芝;甘蔗園的甘蔗也被各式建築取代,當時念中學的他以為,這是社會進步的表徵。阿公家旁一磚一瓦蓋起的龐大建築,天真的他以為是飯店,結果卻變成彰化監獄。周遭的親友悄悄地離開農村,因為這裡的土地再肥沃,也要擔心吃不飽、活不下去的問題。

「農民要出路,如果活都活不下去,農村如何再生?」楊儒門說,他曾到農委會表達過意見,但「大家想的不一樣」,「農委會以為蓋房子、景觀好一點,人就會回流,但哪有那麼簡單!」農委會始終對於最癥結的產銷問題無力解決,也不願解決,農民只有自立自強。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