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時代,放榜之後,可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虛、失望,交織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寫落第生心情的詩,要算是盛唐詩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長安」。
常建是開元十五年(727)的進士,算起來,他當時應該是二十歲。顯然的,他在進士及第之前,曾經有過名落孫山的紀錄。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故鄉別來無恙,而我卻依然寄身長安。(「秦」是長安的別名。)在太平盛世,無法踏入仕途,我感到羞恥。(「明時」是指太平盛世。)如今落榜,想回去故里,又怕被黃鶯與花兒嘲笑。且讓我在長安,再停留一個春天吧!】
唐代中期的詩人李廓,也寫了一首「落第」。李廓是元和十三年(818)的進士。這首詩是未中進士前所作的。
榜前潛制淚,眾裡自嫌身。氣味如中酒,情懷似別人。
煖風張樂席,晴日看花塵。盡是添愁處,深居乞過春。
【(榜就是發表錄取名單的揭示板。)在榜前,偷偷的抑制著眼淚;在人群中,自己嫌惡自己不如人。那種感受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恍恍惚惚;心懷渺茫虛空,好似已非己身所有。及第者,在溫暖的和風中,大張筵席盡情歡樂;在晴天裡,欣賞著無邊的花海。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加添我的愁緒,我只好關上門,深居簡出,期求春天趕快過去。】
中唐詩人孟郊(751→814),在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他有無數次落榜的經驗。在第二次落榜時,他寫了一首〈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一個晚上,驚起了九次;午夜夢回,百感交集,哪能不令人噓唏長嘆?我本來寄望能在夢中回到故鄉,可惜夢都太短,還未到家,已然驚醒。我已經兩次漫步在長安的大街上,而如今依然也只能夠以淚眼,無奈的面對繁花。】
到了四十六歲,孟郊終於金榜題名,他高興極了,寫了一首〈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以往未曾及第時,日子過得窩窩囊囊的,哪有什麼足以自誇的事?而今朝金榜題名,不盡的意氣風發,思潮無際。在春風裡,得意的加快了馬兒奔馳的速度,一日之間,我看盡了長安各處的繁花美景。】
這首詩也因為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的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裡宴集同年。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