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來之筆——十七孔橋
【大紀元10月21日訊】滿清是最後的傳統皇朝,而頤和園也隨著清朝的滅亡,成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絕響。那裏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昆明湖佔全園面積的三分之二,長長的西堤與從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將湖隔成三塊湖面,南湖島、藻鑒堂和治鏡閣島分立其中,分別象徵著東海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家信仰中的仙人居所。這種「一池三山」的古典園林的形制從尚道的秦朝就開始出現,到漢武帝時被固定下來用於皇家園林的湖景造園中,千百年來,無論中華大地朝代怎樣更迭,民族如何變遷,直至滿族當政的清朝,「一池三山」的造園方法與它其中蘊含的中國人對返本歸真的人生信念的追求從來沒有改變。
園中建築物中最突出的當屬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和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湖與山的陰陽特性在這兩座代表性建築物中也得以體現。佛香閣體態雄渾,色調凝重,豎向節奏層層通向天堂。十七孔橋輕盈秀麗,通體晶白,橫向韻律波波湧向仙島。在十七孔橋凌波仙子般的柔美襯托下,金剛一般的佛香閣顯得更加莊嚴。
水中神獸
神態各異的獅子(Getty Images)
北京地區流傳著一句歇後語: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其實,頤和園裡的十七孔橋,彫刻了大小共五百四十四隻石獅子,比蘆溝橋的獅子還多59只呢!這些獅子神態各異,或母慈子孝,或玩耍嬉鬧,或奮勇爭先,或凝神遠眺,個個活靈活現。對於這一大群小獅子而言,十七孔橋龐大的身軀就像是它們廣闊的世界。
十七孔橋橋面及橋基使用青白石、青石和花崗岩,護欄和望柱用京城房山的大石窩開採的著名的漢白玉。共有128根望柱,石雕極其精美。東西橋頭還各有一對一人半高的大麒麟,十分威武。
十七孔橋西通龍王廟,東接廓如亭,飛跨在東堤與南湖島之間。清朝乾隆皇帝四處題字,在這裡當然也不能免俗。他親手為十七孔橋撰寫了一整套匾聯。橋的南端橫聯是「修蝀凌波」,形容十七孔橋如同一道天地之靈煉就的彩虹,飛架於碧波之上。橋的北端橫聯「靈鼉偃月」,把十七孔橋描繪成水中神獸,是一條巨大的鼉龍橫臥水中脊背露出水面如同半月。橋北端的另一副對聯寫著:「虹臥石樑岸引長風吹不斷,波回蘭漿影翻明月照還望」,好一番詩情畫意。
晚風吹拂,雕石幽蘭的點綴下,船槳划出的漣漪打不碎石橋的身影,在銀白的月光下,倒影顯得更加潔白,這優雅寧靜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十七孔中藏玄機
遠眺十七孔橋與南湖島(Getty Images)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定是十七個孔呢?有人說是因為要是孔少了,跨度太大,拱券容易坍塌;要是橋墩少了,橋容易被洪水沖垮。
說這話的人可能忘了,我們中國的老祖先一直都是造橋專家。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朝,李春就在河北趙州造了單跨的安濟橋,只一跨就是三十七米。橋墩在水中是起到阻礙水流的作用,橋墩越多,水流就會越湍急,從而對橋墩造成損傷。安濟橋因為幾乎沒有橋墩,所以千百年來不倒,至今仍可過人。所以前面那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在普通的河道上,橋的跨度大是為了運米糧的大船通行方便。而在昆明湖上,最大的船隻恐怕也就是老太后的皇家遊艇了。另外昆明湖寬闊的湖面即使是在洪水期間也沒有湍急的水流,水流對橋墩的沖刷就可以忽略不計了。這些都為設計多拱提供了條件。
中華文化把「九」視為最大的陽數,認為是一切中的最高級別,並有「天長地久」之意。《易經》中最尊貴的乾卦也和九對應。皇帝貴為天子,為了和這樣的身份相襯,皇家的建設都要選在風水中對應乾卦的風水寶地,數字上也多用「九」為單位。中國的建築入口與通道,往往設計成單數,這樣大地的風水脈絡不至於因為建築的牆而堵住,也給皇帝留下了正中的位置。十七個拱,中間最大的給皇帝用,從兩邊數起,數到正中都是「九」。就這樣,皇家的尊貴在這個孔券眾多的橋樑中仍然得到了體現。
那為什麼不直接用九個,而用十七個呢?
十七孔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橋身長一百五十米,寬八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座園林橋。它雖然形體巨大卻一點也不霸道。昆明湖西堤上還有六座造型優美的橋,無論是頂上有亭的觀景橋,還是彎彎的玉帶橋,都是一個高高的圓拱。十七孔橋的橋拱的高寬比例與那些小橋互相呼應,和諧相處。
十七孔橋的每個橋拱都被設計成半個紡錘形,接近水面的部份幾乎垂直與水面,這樣就與水中的倒影形成光滑的曲線。一實一虛兩個橋洞構成一個完整的紡錘形的優美空洞。從兩邊到中間又逐漸變大,形成優美的韻律感。在眾多橋樑的設計中,真是美輪美奐的難得的佳作。
上回文中講到了橋孔的數量與《易經》和風水的關係,一定要與「九」有關,但要是直接分成九個橋孔,這份幽雅的美麗就蕩然無存了。所以設計者巧妙的用十七個橋洞,無論從東數還是從西數,數到中間正好是九,「九」被暗含在其中,又與優美造型相結合,堪稱巧妙。
仙師助打龍門石
流暢的曲線橋身(Getty Images)
說道這做優美典雅的橋是如何建成的,還有這樣一段老北京們心口相傳的美麗傳說。話說乾隆年間,修橋工地上正在忙碌,來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兒,亂髮長的過耳根檯子,臉上的土有一個銅子厚。他背著工具箱子,一邊走一邊吆喝:「誰買龍門石!誰買龍門石啊!」工匠們看他那骯髒勁兒,都以為他是瘋子,誰都嫌棄他。
老頭子在工地上轉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還是沒人搭理他,就背著工具箱子往東走到六郎莊一棵大槐樹底下。從此風餐露宿,夜裡睡在樹底下,每天雞叫頭遍起身,掄起鐵錘,叮叮噹噹鑿那塊龍門石。村西住的王大爺打這兒路過,見那個老頭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樣子,動了惻隱之心,就讓他搬到自個兒家裏來住。
這老石匠在王大爺家一住就是整整一年,也鑿了一年龍門石。王大爺也不嫌棄,只當是找了個作伴的老朋友,一日三餐還從來不怠慢。一天早晨,老石匠起身告辭,把龍門石留給王大爺做答謝。王大爺瞅了瞅漢白玉的龍門石,對老頭說:「你也別說報答不報答。為這塊石頭,你勞累了一年,還是你帶走吧!我要它也沒用。」老頭說:「我這塊石頭,真要到節骨眼兒上,花一百兩銀子還買不到呢!」說完也不顧王大爺的推辭,就走了。
此時頤和園裡修建十七孔橋的工程快完工了。聽說乾隆皇帝還準備前來「賀龍門」呢!沒料想到,橋頂正中間最後那塊石頭,怎麼也鑿不好、砌不上。這可急壞了工程總監!這時候,有人想起了那個賣龍門石的老頭子,大家四面八方去找。
後來打聽到那個老石匠在六郎莊住過,工程的總監就親自來到王大爺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塊龍門石,一量正合適,就好像專為修橋琢磨的一樣。大伙這才明白那老石匠是魯班仙師下凡幫忙修橋。總監留下一百兩銀子,把龍門石運走了。這塊龍門石砌在十七孔橋上,不偏不斜,嚴絲合縫,龍門合上了! 眾人無不感激仙師的呵護,並反省自己只故幹活掙錢,卻忽視了做人。幸虧王大爺心地善良,經受住了仙師的考驗,才使十七孔橋順利完工。
仙境通途
聖境(Getty Images)
有了這座造型優美的十七孔橋,昆明湖的水面被分出層次,千畝碧波盡收眼底的空曠感、孤寂感消弭無蹤,這些都是造園設計者神工巧匠的神來之筆。
南湖島位於萬壽山前的水面中,從全園來看,與萬壽山佛香閣的位置在對景手法上呈一賓一主之姿。而西堤之外無限深遠,借用園外玉泉山和西山淡抹的自然風光,給人開闊之感,更有山外有山的意境。
十七孔橋就像是一道長虹,把人世間和蓬萊仙島連接起來,是通向仙境的唯一道路。踏上這條通路,兩邊的欄板潔白如雲,下面的湖水映出青天,通路那邊是瓊樓玉宇,極目遠望是渺渺群山。在這條通道上悠然而行,人世中的攪擾不知不覺地淡去,心境逐漸變得沉靜清澈。不知紅塵中的你是否也找到了人間返本歸真的唯一通途?
(文章和照片版權屬於作者與《家‧天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