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02年底,全國開工的麵粉廠共12家,其中8家是中國人投資創辦的。保興麵粉廠在當時是規模較小的一家,它僅有4部法國石磨,3道麥篩和2道粉篩,但它採用了60馬力的引擎,裝備技術與當時各廠相比是較先進的。全廠僱傭工人30多人,一晝夜生產麵粉300包。雖然設備簡陋、產量不高,這個小廠的誕生卻標誌著榮氏兄弟開創近代工業的開始,奠定了榮氏兄弟「麵粉大王」事業的基礎!
保興麵粉廠卻沒有能「保證興隆」,因為它生產的麵粉,銷路並不理想。一方面,江南人的主食是大米,麵粉的需要量不大。另一方面,打敗了官司的豪紳們不甘心失敗,到處散佈謠言。有的說:「保興麵粉廠的大煙囪是用童男童女作祭品,才豎起來的!」有的說:「機製麵粉看著顏色雪白,吃了不好消化。」有的甚至說:「保興的麵粉中摻有毒藥,已經有某家的姑娘吃後中毒身亡了!」傳得人心惶惶,各家麵館、點心店都不敢買保興的麵粉做點心,寧願多花錢去買質量較差的土製麵粉,結果造成保興的麵粉嚴重積壓。
面對重重困難,榮氏兄弟沒有氣餒,他們堅信,只要貨真價實,就一定能爭取到買主。榮德生採取了兩條促進銷售的措施。一是派人到本地各麵館、麵店、點心店去推銷,採取降低售價、先吃後付款等優惠條件,吸引消費者;為了照顧本地人的習慣,他們甚至將機製麵粉和土麵粉混和起來出售,價格比土製麵粉還低,這樣終於使一部分當地人開始接受機製麵粉,什麼「有毒」、「沒營養」之類的流言蜚語也就不攻自破了。另一方面,他們認識到,南方人的飲食習慣是以米為主,麵粉的需要量不可能太大,所以要向北方謀求銷路。然而,榮氏兄弟長期以來的活動範圍一直限於南方,對怎樣打開北方的市場一無所知。
無巧不成書,有一天,榮宗敬在恆來油麻店正好碰上專門在北方搞推銷的無錫人王禹卿。王禹卿也是個有才志的人,善於察言觀色。他見榮宗敬憂心忡忡的樣子,便問起緣由。榮宗敬就把保興麵粉銷售不暢的困難如實告訴了他。王禹卿聽後,當即坦率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銷售之道就是財源之道。經商的人不善銷售是不可能發達的。就麵粉而言,市場主要在北方,寶號侷限於蘇州、上海一帶,當然打不開局面。依我之見,應在山東以北,遠出山海關到東北各省廣開銷路!真能做到這樣,別說保興日產300包麵粉,就是你日產3000包麵粉,也不愁銷不出去。」
榮宗敬一邊聽,一邊想自己的心思,這時突然開口說:「王先生,您在恆來油麻店,一個月薪水是多少?」
王禹卿如實答道:「3塊銀元。」
榮宗敬當場對他說:「你到「保興」來吧,我每月給你12塊銀元。」見王禹卿沒作聲,榮宗敬繼續不動聲色地說:「銷售麵粉的佣金,慣例是2%,我給你10%。這筆錢全部由你支配!」
3天之後,王禹卿來到保興麵粉廠的批發處。榮宗敬說話算話,將北方的銷售事務全權委託給他。王禹卿多年在北方經營,與北方的商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所以保興麵粉很快在北方站住了腳,庫存一銷而空。到年底結賬,不但沒有虧本,居然還略有盈餘。王禹卿被任命為銷粉部主任,月薪也增加到30塊銀元。
榮氏兄弟這才鬆了一口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向靠做官賺錢的朱仲甫,覺得辦廠兩年,油水不大,麻煩倒不小。他對辦實業失去了信心,所以決定抽出他的股金,再回官場去做官。頓時,榮氏兄弟在資金上發生了嚴重危機。有個在怡和洋行當買辦的祝蘭肪聽到消息,立即託人轉告,表示他願意獨資購下「保興」。榮氏兄弟又一次面臨命運的轉折關頭。他們思前想後,最終作出了決斷:事業剛剛開始,前景已經看好,怎麼也不能輕易放棄!他們咬緊牙關,一方面追加自己的股金,一方面也吸收了祝蘭肪等的新股,擴充資本。為了表示這是一個新的開端,他們將廠名也改為茂新麵粉廠。榮德生擔任經理,榮宗敬擔任批發經理。
幸運總是屬於具有堅韌不拔精神的拓荒者。
1904年初,由於日俄戰爭爆發,俄國人在東北開設的麵粉廠紛紛停產,而交戰的日、俄兩國,以及東北各地對麵粉的需要量卻直線上升,麵粉的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榮氏兄弟現在不是為銷售發愁。而是為產量有限發愁了。這種時候,誰有麵粉誰就可以賺大錢啊!他們果斷地決定擴大茂新廠的生產能力,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訂購了6部英國鋼磨,並自己仿製了輔助設備。19O5年8月,新廠投產出粉,不但日產量由300包增加到800包,麵粉質量也有明顯提高,每天的盈利就達到500兩白銀,當年的利潤高達6.6萬兩白銀。這是榮氏兄弟自開設廣生錢莊以來獲利最多的一年!
賺到了錢,榮氏兄弟首先考慮的,還是事業的發展。他們採取少發股息、不分紅利的辦法,把賺來的錢儘可能多地投入到擴大實業中去,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從1家廠發展為12家廠,生產能力佔到全國麵粉業的1/34,生產的「兵船牌」麵粉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名牌產品,榮氏兄弟也成了當之無愧的「麵粉大王」。
在麵粉業成功的鼓舞下,榮氏兄弟又向棉紗業開拓,在無錫辦起了紗廠。後來又向上海和內地發展,先後建成4家紡織廠,形成了在「衣」、「食」兩方面都頗具規模的輕工業體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