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騎竹馬嬉戲的情景,在兩千年前的《後漢書》郭伋傳,就有記載;晉朝張華(西元232→300年)所寫的《博物志》也說明了「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
將竹馬寫在詩中,最早的作品可能就是李白(西元701→762年)的樂府〈長干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典故,就是出自這首詩中的名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長干,地名,在建康(今南京)南方五里之處,是商人聚集的村鎮。長干行的「行」,是樂府詩的體裁。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我的頭髮剛剛只能蓋住額頭的時候,就常常折著花枝,在門前遊戲。而你騎著竹馬跑過來,繞著井欄,手裡把弄著青梅,咱倆同住在長干里,大家都還是天真的小娃兒,用不著避嫌與猜忌。(劇:遊戲;床:井上石欄)】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我十四歲那年,嫁與你為妻,當時由於害羞,未嘗展開笑臉。總是低頭面向黝暗的壁角,任你再三柔聲呼喚,也不好意思回轉頭來。】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五歲的時候,我的臉上才開始展露笑容。我倆時刻抱持著海枯石爛、此情不渝的堅貞信念,哪用得著上什麼「望夫台」去四處眺望尋你呢?你總守在我身畔呀!(抱柱信,古代有個名叫尾生的人,和所愛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不來而山洪爆發,尾生守約不離去,終於抱橋柱溺死。見《莊子》盜跖篇。這裡借喻為對愛情的堅貞。望夫台,古代許多地方都流傳女子思念遠行的丈夫,天天登山瞭望,化而為石的故事,因而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等名。)】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我十六歲那年,你離家遠行,行程中得經過水勢險惡的瞿塘峽口那個叫灩澦堆的大暗礁。舊曆五月的夏令,水勢正漲,舟船往來都必須特別小心才不會觸礁。因此自你走後,我日夜憂心的掛念著。想必那兒的猿啼聲,也淒厲的響徹雲霄吧!】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門前,我經常佇立等候你時留下的足跡,都一一長滿了青苔。青苔早已厚得無法清掃了,而如今門前又時時飄下許多枯黃的落葉,更讓人覺得今年的秋風來得特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初秋八月,蝴蝶雙雙飛舞在西園的草叢中。觸景生情,我心頭難過已極,只能孤單的獨坐這兒,任那青春年華不斷的逝去。】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你何時要從三巴乘船回家,請預先捎個信兒來,不問路途多遙遠,我要一直走到「長風沙」那兒迎接你歸來。(早晚,何時。)】
清朝紀昀(紀曉嵐)說:「興象之妙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這類詩確實是李白所擅長,同時這首詩描繪的還是市井小民的感情變化呢。首六句寫雙方兒時的天真行動;「十四」兩句寫初嫁時的羞態;「十五」四句寫婚後的親暱美滿;「十六」四句為丈夫遠行而操心,並寄以叮囑;「門前」八句,看到苔深葉落、蝴蝶雙飛,不禁為自己的青春而感觸,也更盼望丈夫早日歸來。末四句是全詩的總結:只要一接到預報回家的信,哪怕遠至幾百里外有急流的「長風沙」,她也會去迎接。
這是一首以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為題材的詩,它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寫對遠出經商的丈夫的懷戀,淳樸真切,還帶點故事性。採用年齡序數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調,巧妙的通過一些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臆測,聯綴成溫柔細膩、纏綿婉轉的女性成長史。依著人物性格的描寫,步步深入,配合著舒徐和諧的音律,渲染出縈迴曲折,一往情深的兒女情事。
「長干行」,樂府舊題「雜曲歌辭」調名,原為長江下游一帶民歌。其源出於「清商西曲」,內容多寫船家婦女的生活。而李白這首樂府詩淺顯易懂,讀來琅琅上口,極易背誦。仔細咀嚼,你會發現,通過羞澀情態的特寫,表現了她的女性矜持和真淳的天性。婚後「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以及與夫離別後的深刻思念,都鮮明生動的表現了古代婦女真實的生活風貌,讓我們理解古人「男主外、女主內」,這種生活重心按陰陽有別而安排的特殊方式與內涵。@*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