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我們的未來……

文/愛詩美‧寇戴爾
【字號】    
   標籤: tags:

離開這些孩子已經三年了,學校情形仍然沒有比從前改變多少,令我極度訝異。當我聽到新學校的老師談論班級畢業,他們說:「孩子們個個都已經長大,變成真正的紳士和淑女!他們變成熟了!」

五年級孩子的畢業典禮

但是,今天當我看到自己三年前帶過的五年級孩子畢業(譯註:作者的舊學校,即透納先生擔任校長的學校,為美國八年級制的學校),他們看起來還是差不多,或許臉上少了一分軟弱,多了一分篤定。只是,他們是故做樣子嗎?我是否永遠都會用一樣的眼光看待他們?我是他們童年鬼魅的看守人嗎?

透納校長在講台上致詞,身後是華麗的藍絲絨簾幕,他正在演說他的指導方針激勵大家,刻意清楚地咬字,像機器人在說話。

除了我之外,在場的還有奧茲的媽媽,正在嘟噥著急忙找相機。我的四周坐滿家長,大多嚼著口香糖,彷彿沒有明天,這是他們能享受的最後一片口香糖。有些媽媽們梳著高聳誇張的髮型,像座冰雕似的。

台上站著一些等待領獎的學生,女生穿著全新的白色高跟鞋和毫無破損的絲襪。我看著前面幾排學生的後腦勺,他們戴方帽穿禮服,安靜、挺直地坐著。今天,不必竭盡精力就能維持秩序。我出門前也換上了適當的裝扮,沒有銀靴、迷你裙、沒有奇裝異服,只穿著一件花洋裝,戴了一個小鼻環。我越來越老了。

師長和嘉賓的演講像是疲勞轟炸:成功必須付出代價、追求心裡真正的夢想、過去的光榮事蹟、未來光耀門楣……但是現在呢?他們的演講越來越像是在哀求,「流落街頭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闖不出名堂的。」

關心孩子的表現如何

老師的聲音透過擴大機在耳邊迴響,台下的家長們嚼著口香糖熱烈鼓掌。白人孩子的畢業典禮也會講這種話嗎?孩子國中畢業時,家長的衣著還會像今天這樣嗎?看家長送來的花圈、花籃,看禮堂外站崗以防意外事件的警察!

今天的畢業典禮是一件嚴肅、隆重的事。我看著上台領取畢業證書的孩子們,深知有些孩子這輩子可能不會再有第二個畢業典禮,究竟可喜可賀,還是可憐可悲呢?

尹思敏老師曾經告訴我:「剛開始教書的新老師,與經驗豐富的老師之間的差異在於,新老師會問自己:『我的表現如何?』,資深老師會問:『孩子的表現如何?』」現在坐在觀眾席,我懷疑當年我的三十一個五年級孩子,除了今天到場的十五個以外,其他十六個到哪裡去了?他們沒有上台領取畢業證書。搬走了嗎?被留級了嗎?接著我想到自己。今天的我,究竟置身何處?

我待在透納校長的學校兩年。第二年他給我的評鑑成績較差,因為我請的病假天數,達規定天數的一半。「如果妳真心熱愛教學,就不會懷孕。」他解釋道。

新校長寄來的感謝函

但是今天,我並沒有感到平常對透納校長的仇視。他遙站在講台上,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他活在魔咒的控制下:一座講台、一群觀眾,卻毫無主見。

再說,我應該高興起來,因為我的新校長非常專業,比我自己對我更有信心。兒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我忙著帶他,新校長為我保留學校圖書館員的職位,不像透納校長逼我對懷孕的事感到內疚。「家庭第一」她說,「在這個學校,我們希望妳除了校內的事務以外,也能夠享受校外生活,我們等妳,我知道妳值得我們為妳等待。」

除了一開始的和善之外,這一年來我經常收到新校長寄來的感謝函。不僅如此,她最近找我去她的辦公室,告訴我她給了我非常優異的評等。我哭了出來,把她嚇一跳。她向我道歉,我想開口解釋,卻說不出話來……
 

摘自《31個孩子,31個機會》奧林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對於零用錢,孩子和父母會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嚷著「多多益善」,父母則認為「過猶不及」。父母常常為了究竟要給多少而苦惱,最後往往只能根據年齡、年級、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給零用錢。


  • 這本書的作者柯林.坎貝爾,在骨子裡其實仍是個來自維吉尼亞州北部的農場男孩。我們在一起時,總免不了會分享各自的農場故事,從施灑糞肥、開牽引機到放牧牛群,我們之間永遠有說不完的農場經。
  • 我的小兒子湯姆十三歲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漸漸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個星期天早上,湯姆從好友家過夜回來,他跟我們說了一個故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複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 我自己當媽媽後的現在,台灣環境變得很複雜了。雖然日子過得比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實,也就是更單一、更無聊了。
  • 生命是一連串失落的考驗,失業、失婚、失去親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實是失去自我身、心、靈的某一部分。在復原的路上,承認失落,尋找意義;重整新自我,重建新關係,完成悲傷的任務,將不難發現,Less is more!
  • 【編按】人在世間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對一個人而言,最難面對的失去是生命的喪失,

    自己的或親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論是你、我、他,不論是認識的、

    不認識的,大家同船共渡。長期從事安寧療護的蘇絢慧在

    《生命河流》一書中,與大家分享如何走向這個人生豐收的時刻

  • 閱讀保羅.霍肯的新書《看不見的力量》,從最後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讀到名為〈來自群眾的禮物〉的序言,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開始檢驗地球做為單一生命體的可能性,他後來命名的「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大大影響了生態學。這種假說宣稱地球會創造適合生命的條件,展現自我組織和自我管制的質素,類似於活的有機體。
  • 當我撰寫本文時,美國西部某州的州長正在發表就職演說,指出該州有許多不適任的老師和學生。但是他說,別擔心,說他和他的內閣保證讓他們負起責任。問題是,該州擁有全美最多的老師與學生人數,閱讀測驗的分數卻是全國最低,學校和圖書館支援評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說裡完全沒有提到。或許他認為,提高威脅會比增加書本效果更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