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寫了一篇「背影」,描寫他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的情形。一位平凡的父親,囉嗦地一直拜託同行的旅館茶房,好好照應他遠行的兒子,為了買橘子給兒子而弄得滿身塵土。這位父親把橘子交到兒子手上之後,撲撲衣上泥土離去,蹣跚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日後,朱自清常在晶瑩的淚光中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報紙普及率快速降低
「背影」是朱自清在1928年寫的,如此平凡的事物,通俗的境遇,寫在80年前,頗讓讀者動容。但是,像這樣平淡無奇的故事,若放在今日,是否仍能引起鉅大迴響?或者只落得寂寞向晚?
主計處不久前公布一項「2006年家庭設備普及率」統計,其中關於書刊、雜誌的普及率,只有12.2%。此項普及率,長期以來,一直維持著偏低比率。
報紙的普及率,更是快速地降低。1991年時,報紙普及率原高及62%,至2006年降至28.2%。報紙的功能被電視、網路與其他通路取代,使得不少報業紛紛歇業走入歷史,包括屬於文學類的副刊。白髮蒼蒼的老作家,偶爾遇到老文友時,不禁為著寂寞文壇感嘆:「可發表的園地,少了!少了!」
取代報紙的網路,出現若干文學網站,但是屬於純文學網站者較為蕭條,娛樂性文學則頗熱鬧,例如成人文學、科幻文學、色情文學等。愈是辛辣怪異,愈見熱烈回應,少有平凡二字能夠風光生存的紀錄。
追求簡單的空間
閱讀,乃是汲取思想與感受。閱讀者可體會到寫作者對時代脈動的感觸,以及對周遭人物的關懷,可以不受時空羈絆而深度地思索問題。待數年、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翻開文獻,回溯考證今日,問及這個時代的人,平常心靈所思考的是什麼?精神食糧是什麼?我們不希望,後人所見,都只是有形無實的炫麗霓虹、過眼雲煙的速食文化。
多元的社會下,有多元的面向,多元的對話,風貌多彩。但是,在平常日出日落不停循環的生活中,存在著那些最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可讓人細細回味的事物。是否紅男綠女、五光十色的社會中,能在人聲鼎沸之餘,給這份深刻的純淨更多的空間?
不只文化層面有待淨化,其他面向亦若如此。偶或聽聞一些呼籲,推動簡單、樸真的感受與生活,追求簡單的空間,這也是一種美學,在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亦有一席之地。
翻開幽雅的書卷
平凡並不代表與商機絕緣。曾幾何時,懷舊的追求下,產生了不少商機,例如古蹟的巡禮、家鄉口味的品嘗、繞樑老歌的重溫等等,就是這麼平凡,點點滴滴,串起了一代又一代的感情,凝聚同胞的心聲,商機便在人們相互寒喧取暖中拓展開來了。迎神廟會的人潮、小吃嘉年華會的盛況、老歌新唱的轟動舞台,春去秋來的花季盛會,總見扶老攜幼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誰說平凡的家鄉泥土與親情互動註定要寂寞?尋求適切的時機與商機,一直都不會過時的。
心繫文學的作家們,依然在一盞孤燈下,伏案眉批,心織筆耕。一些好書,無論年代久遠,始終占有書架一隅,不在出版市場上喧鬧,也不會消失。屬於純樸、平凡的那一塊,在多元的社會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雖不時髦,而可久藏,可細品,可回味,可在物換星移的時空裡長存。就待路人甲、路人乙,偶爾路過書香處時,駐足片刻,翻開幽雅的書卷,進入書香世界,滌洗心境,猶如遨遊新天地。◇
摘自《經濟的創意樂章》聯經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