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德國傷痕文學創作:《歸鄉》

font print 人氣: 26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實真編譯報導)德國法學教授兼作家施靈克(Bernhard Schlink)繼其全球暢銷著作《朗讀者》(德文Der Vorleser,英文The Reader,台灣譯為《我願意為妳朗讀》)之後,再度推出以揭發二戰創痛為主題的一部小說:《歸鄉》(德文Die Heimkehr,英文Homecoming)。

《歸鄉》中的主角彼特.德包爾(Peter de Bauer)和作者施靈克有著相同的背景,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德國人,彼特自童年時即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已在戰爭中死亡。某年夏天,年輕的彼特前往經營出版業的瑞士祖父母家渡假時,偶然發現了祖父出版一套系列小說,其中一本描述一個名叫漢克(Karl Hanke)的德國軍人,淪為前蘇聯的戰俘,在逃離戰俘營後,歷盡艱辛回到德國家中,卻發現他的妻子已改嫁的故事。

彼特深為這本作者不詳的小說情節所吸引,卻發現小說最後一章的結局被撕去,在彼特心中,漢克故事的結局一直是個謎。隨著年齡增長,他發現漢克的戰後歸鄉情節,似乎是荷馬的史詩「奧德賽(The Odyssey)」的翻版,不過這個故事換了主角,結局也不如奧德賽的圓滿幸福。

經過一番調查,彼特發現漢克歸鄉故事的作者竟是他的親生父親約翰.德包爾(John de Bauer)。彼特離開德國飛往美國,找尋這位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政治學教授的父親,並化名參加了他父親的講座,企圖在適當時機用支持納粹的文章來挑戰他父親。

有趣的是,德國軍人漢克的歸鄉故事,在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彼特.德包爾自己生活的寫照,也暗寓著他的未來。

施靈克在《歸鄉》中也引用了1960年代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著名的「服從實驗」,在實驗中受測的學生被迫遵從權威者的命令去對另一組學生施加殘酷懲罰。未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彼特在一次類似此實驗的場合中,被迫為德國發起二戰的錯誤道歉。最終,彼特的歸鄉實際上換來的是他與父親這兩個世代揮之不去的問題:「爸爸,你們在戰爭中做了甚麼?」、「你們怎麼合理的解釋?」

施靈克的《歸鄉》就像他的前一部著作《朗讀者》一樣,字裡行間表達著作者身為法律人對正義理論的探索;文學與真相的關係;以及戰後出生的德國人面對其父執輩發起戰爭罪行的掙扎,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德國對過去這段歷史的態度,總體而言,這本深入探索戰爭創痛的小說獲得書評家相當正面的評價。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德國中部大城住宅區發現一枚二次大戰的炸彈,一萬多名居民疏散。
  • 德國當地時間2月16日晚(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第58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閉幕。
  •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普里斯蒂納十七日專電)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柯索伏,今天即將脫離塞爾維亞宣佈獨立。首都普里斯蒂納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一晚走上街頭手足舞蹈,熱情揮舞著阿爾巴尼亞和美國、英國、德國等支持柯索伏獨立國家的國旗,煙火聲和喇叭聲到了午夜依然不絕於耳,熱烈迎接獨立日的來臨。
  • (大紀元記者黎莉德國報導)2月16日晚,神韻巡迴藝術團在德國法蘭克福的首場演出圓滿落幕。現場演出高潮迭起,特別是下半場,舞蹈演員的高超舞技,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演出結束後,一些中國觀眾紛紛稱讚:「太精彩了!」,「為咱們中國人爭了光!」
  • (大紀元記者Nina Hamrle德國法蘭克福報導)卡特琳‧伯恩米勒女士(Katrin Bornmuller)是德國國際人權協會(IGFM)理事會的理事長。2月16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法蘭克福的首演讓伯恩米勒女士感到耳目一新,她認為神韻晚會向德國社會「發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提醒人們注意中國的實際狀況。
  • (大紀元記者Rosemarie Fruehauf德國法蘭克福報導)瑞納.迪克曼先生是個商人,是個很投入的業餘鋼琴家。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法蘭克福的首場演出後,迪克曼先生(Dickmann)告訴記者:「二胡就像一個放在膝蓋上的小提琴,演員的演奏非常感人。曲調喚醒人的情感,有時有些傷感,可正是這傷感讓人感動。」
  •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故事中,伊麗莎白的偏見產生於她的視角和觀念。當她站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用自己僅知的生活經驗和思考方式為標準去衡量達西時,達西怎麼看都是傲慢的、不招人喜歡甚至是令人氣憤的。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