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9日訊】引言: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一部有關修煉方面的「百科全書」。而閱讀小說文本的過程,也就是心靈歷險闖關的過程;也就是了悟道法、徹見本原的過程。既為三乘解法,遂當儘量以今日正法的大局觀為其參照,再專以細緻的研讀,惟願析出結晶之文章與佛果之覺品。但終因寫作時間倉促之故,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望大家海涵與指正。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一)
有人稱《西遊記》為神話小說、神魔小說,其實從文本的角度出發,嚴格講來,他實是一部有關修煉過程的體裁與形式的小說。意即一個修煉者修煉歷程的活生生的展現和詮釋。既為小說體裁,既為通俗讀本,可謂老少皆宜、婦孺皆知。其大俗大雅、大善大惡,宇宙高層至低層貫通其中。「西」乃西方之意,佛之所在;「游」乃經歷之意,本書著重潑墨炫染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全過程。故又可稱之為《西遊釋厄傳》。也即行功完滿的大圓滿數——九九歸真。一陰一陽謂之道。在二元世界的獨特的修煉中,處於特定空間的、時間的熬煉有其特殊的意義與真實不謬的真諦涵蓋。這也就是本書第一回篇首詩曰:「慾知造化會元功」的因緣由來;「記」乃由「言」與「己」字部,左右組合而成。可理解為「說明有關自己的故事」,也即從真我墮落到假我,再由假我返回、修出真我的歷程總結。東漢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中,關於「紀」字解釋乃做「別絲」講,故「紀」的本義為絲頭絲端也。「紀」應通「記」,實為「說破佛法源頭之端倪。再慾往深層次闡釋,凡偉大傳世的不朽經典的小說作品,皆是寫作有關自己的自傳體形式。筆者以為《西遊記》也應並不例外。冥冥之中,我以為作者及書中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寇洪老員外應系一體生命所幻化形成的,意即自己寫自己的前世經歷及其為後世行將所要做的大事進行著最後的鋪墊的功用。
關於佛法三藏,本書中釋迦牟尼佛所言三藏,與世間所傳經、律、論有著本質的區別。這裡所說的三藏乃是《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關於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說,小乘佛法用於自身解脫,證得羅漢果位即告成功,即行圓滿;而大乘佛法實是為普度眾生的需要所設立的。又因末法末劫,大法開壇在東土中原的緣故,也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旨派唐僧玄奘西天取經,還佛法回傳於她的主人的說法。因之本書的解讀方式,也就分為三個層次的解法,也即高、中、低錯落有緻。上乘解法,如上所述,還佛法回傳與她的主人的說法;中乘解法,即為文本所闡述的心猿意馬,陰陽五行,唐三藏師徒四人,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形象所進行的心性修持大道的過程。所謂整體提高,整體昇華,直至全部生命洪微本質形象的層層圓滿歸位,同化大法;下乘解法,即為常人學者與讀者所閱讀的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戰勝妖魔鬼怪的故事。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二)
本書第一回篇首詩歌真正點明了寫作此書的宗旨與意圖。「混沌未開天地亂」,可從中看出,在沒有本次人類文明以前,宇宙已經處於末劫亂世之中了。「自從盤古破鴻蒙,開啟從茲清濁辨」。自從產生三界、地球與人類以來,就是將天上大亂的景象,搬演到地上人間來,從而為最後的正法以及證實法,而進行的宇宙大穹從組做了充分必要的準備工作。佛法即大道有著「沖」的特徵。而石猴的出世及其使命的過程,恰是先天本來的自我完善的過程,自我完善機能、機制的使然。誠所謂佛法無邊,悉數具備,無需他求。
言歸石猴本事。石猴的出生地在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上。「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十洲」可看做「十方世界」的譬喻,而「三島」則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縮影,一切過往生命之來龍去脈莫不如此。而「傲來國」的一個「傲」字,點中心性的致命弱點與死穴。這在以後的敘述中,以一個「牛」字,成魔王,滅邪性而出現。而花果山「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從而道出花果山的不凡經歷:隱遁先天果位,下凡重塑的根由所在。石猴的出生與天地陰陽合和,宇宙中物質運動孕育所成,「遂有通靈之意」。「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了高天上玉皇大帝,說明石猴佛性未泯,來歷不凡。但是隨著以後「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作為一個自然的生命體,在三界之中,五行之內,逐漸為物事的習染及自身的觀念作繭自縛,先天之本能神通及其純正的一面將漸次消失直至殆盡銷毀。心裏必須有法,才能活於世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其生命才能達到永恆。也才有修煉這一恆定的事業,宇宙真正意義的大學也才就此產生。其實這部書也便可以看做是心性靈修的寶典,永生永世的華章。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西遊記》處於最偉大的地位,無與倫比,與日月媲美,通白曉暢,萬古流芳。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三)
花果山上有一個水簾洞,其實就是造就萬事萬物之道法的象徵。那是生命之水,生命源泉的所在。而她與外部事物的溝通,確是需要一座橋樑的架設。而這也是道法本身在普度她的芸芸眾生時,所賴以維繫的元素。此岸與彼岸,內心與外在,天地陰陽的平衡、交流與默契,彩虹之橋的形象不可或缺。
先是跨過此橋者為王,這也是石猴立世,成就美猴王的開始。也如詩中所云:「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美猴王也便有了自己的地盤,自己的勢力範圍。石猴有兩重解釋,一是「石」做「實」講,的的確確是個猴子,心猿難縛,思緒萬千,翻江倒海,人心雜念叢生;二是「石猴」做「時候」講,也即「火候」,等待之意思。石猴的出生需要等待機緣成熟,方可行事。五百歲天年的美猴王屬於天人的歲數,但當他跟隨菩提祖師得道成仙後,便「走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脫離了六道輪迴,了斷了生死關劫。「齊天大聖」也便由此而來。
猴王在去西牛賀洲參訪仙道之前,途經南瞻部洲。「學人禮,學人話」,一呆就是八九年餘。他不曾遇到佛仙神聖之道,長生不老之方,只「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我們地球人類就在南瞻部洲,猴王主心,南方屬火,這是一個是非之地,名利之場。是人群最複雜,宇宙最垃圾的地方。所以猴王的經過,也為人之心性在火中的錘煉,修煉出高人來而播下了種子。
當猴王尋訪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時,也便到了心之修煉的場所。心為方寸之間,斜月三星構成「心」字。那菩提祖師也便是心之師祖也。當祖師問他姓名時,猴王答道:「我無性」,心猿本無性。不像世間男女,也道斷絕了許多煩惱,修煉起來也就便利一些;但心猿也應看做男女通用的東西,故無性。等祖師再問時,他回答道:「我無父母。」於是祖師給他起了一個法名:孫悟空。「孫」從「猢猻」的「猻」字而來。「猻字去了獸字傍,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這裡有幾層意思:一是去掉獸傍,乃修正之意;二是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是說修道是要修出元嬰來的。此乃本心本性本來本真的說道;「悟」乃菩提祖師門中有十二字,分派起名,到猴王這乃第十輩之徒矣。那十二字乃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這也跟宇宙大穹第十次從組相契合。凡一個修煉者,要想過渡到新宇宙中去,皆應在一個「悟」字上下功夫。不悟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算數。;「空」乃是空無之意,道家講無,萬事皆空,四大、五蘊莫不為空者也。孫悟空從此走上了修煉的道路。但這只是修煉的起點,他只是本心想求得一個長生不老的方法。以求小我自身的解脫。再以後跟隨唐僧遁入佛門修煉,則又是一次質的飛躍,為了兌現普度眾生的大我之洪願。大道既是正道,大法既在正法。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四)
孫悟空在三星洞一呆就是七年,所謂七日來復。只是砍柴挑水,燒火掃地之類,只在打磨其性情。這也是歷代出家人首先必修的一課。之後祖師特意要教授他道家功法。「術」字、「流」字、「靜」字、「動」字門中之道,孫悟空皆不學習。他只想學個長生不老,了脫生死的功法。最後祖師授予他永葆神體的秘訣。那就是精氣神體中牢藏休漏洩,惟此才能火裡種金蓮。並為將來的修煉以及迎接真正嚴厲的考驗,打下堅實的基礎。隨後又陸續教他躲避「三災利害」法,七十二般地煞變化,縱橫十萬八千里的「觔斗雲」,還有「身上有四萬八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這也說明,只要正念一出,修煉大道,就可當下覺悟,見性歸真。參禪悟道只在一個「觔斗」之間,易如反掌。一晃二十年光陰穿梭如箭,由於孫悟空在眾人面前顯示心旺盛,賣弄變化的手法,出於對弟子的呵護安全考慮,被祖師攆出了洞府,讓他從哪裏來,便回到哪裏去。其實舊時悟道,也便是悟出自己先天之所有,且能返本歸真,返回到自己先前所呆的層次。在這裡,菩提祖師也知他向後必生事端,惹禍行兇,在此規定今後不准說出是他的徒弟,出賣師父。其實作為一個修煉者,首先要做到敬師敬法,不可忘恩負義。否則,出賣師父,就是出賣自己的良心良知,連做人的資格都不配。孫悟空跟菩提祖師的修道二十多年,修成了太乙散仙,但這也只是剛剛入門修煉,但是很多功能和神通都修了出來。但在心性的問題與過關魔煉上,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圓滿得佛果,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不二法門的專一修煉,正念、恆心與堅定的勇猛精進才是。
當孫悟空回到花果山水簾洞的時候,面對著跳出來的千千萬萬個小猴,他又恢復了他的美猴王的稱號、資格與身份。其實這四萬八千萬個小猴也就是身上所帶的四萬八千個煩惱與執著。而他回來所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誠為三界坎源山,滋養五行水髒洞」的混世魔王打敗直至消滅掉。其實也就是自己的混世心必須要消除掉。修煉人不管是出家或在家,不可破壞常人社會的形式,最大限度的符合常人社會的生活,但是走在神路上的修煉者在處世的態度上與常人卻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這也就是混世心的表現與否,否則就極易混同一個常人而不能自覺,不能自拔。孫悟空終於打死了混世魔王,一把火燒燬了水髒洞,也就是正本清源。使自己心神主宰貫通一姓,歸了本位,合了元神。後天八卦就此確立,但要達到先天八卦尚有一段距離,有一段路要走,也尚須這一部書的努力結果。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五)
在花果山上有四個老猴,兩個是赤尻馬猴,兩個是通背猿猴。這可否象徵著人心起處並佛門所講的「貪、嗔、癡、慢」。雖說它們的出場及言語不多,但有一個私心藏露。榮歸故里的美猴王,剿滅了混世魔王的孫悟空,這時的身份具有雙重性格。猴性既魔性與神性的混同於一體之中,這是因為他還沒有得到正果的緣故。而山中各類動物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美猴王至此稱雄稱霸天下,這恰又違背了天道天理,走了人道獸道。他執意在向外尋找,而不是向內禪心悟道。由此可見,人的私心雜念一旦翻騰起來,便如「觔斗雲」一般,跳蕩不已,無有寧日。
而孫悟空自出家修行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業已得道,成為仙聖。他到東海龍王敖廣的水晶宮,尋得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大小變化隨心所慾,這正是海底神針,純陽一物,也正是孫悟空內心主張的外化表徵。待孫悟空又覓得金冠、金甲、雲履一身全副武裝,真可稱得上天下第一美猴王了。他遨遊四海,行樂千山,又結識了七個弟兄,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魔王、獼猴王、狨魔王,連他自家美猴王七個。這七個弟兄,其實就是孫悟空入世之心的表現。
雖說孫悟空已成仙了道,已然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他的陰籍戶口還在地獄中。於是待他陽數三百四十二歲壽終之時,兩個無常來勾索性命之際,遂到了幽冥界森羅殿哄出十代冥王,在另冊上,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一筆勾銷了猴屬之類的名姓,不伏其閻王管轄。而如意金箍棒的重量恰是「魂」字號的十倍,是否可看做,三魂七魄,身神合一。孫悟空的水元下界取金箍棒,幽冥境界勾銷死籍,皆屬犯了犯上忤逆之罪。玉皇大帝因此盡遣天兵天將慾擒拿之。西方太白金星站進前獻此一策,宣孫悟空上到天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若受天命,再侯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太白金星乃光明的象徵,昇天的指引,一盞明燈高懸於人們的心中。正是由於孫悟空的領旨招安,也才引出了後來的大鬧天宮的故事。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六)
孫悟空受招安領旨,被宣到天界之上,玉皇大帝封了他一個「弼馬溫」一職。餵養天馬千匹。從此也算是授了仙錄,注了官名。由下界妖仙一躍而成為了天上人物。待孫悟空知道「弼馬溫」只是末入流的芝麻官時,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門,逕回到了花果山。自此懸掛旌旗,號稱「齊天大聖」。其實孫悟空已經了脫生死,悟得自心空性本真,處於無生無滅的狀態,可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庚。常言道:心為元首,膽做將領。還有那心比天高。可以說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也算名至所歸。而與孫悟空稱兄道弟的也各自封為大聖,牛魔王自稱平天大聖,蛟魔王自稱覆海大聖,鵬魔王自稱混天大聖,獅駝王自稱移山大聖,獼猴王自稱通風大聖,狨魔王自稱驅神大聖。皆是心魔外在顯化而致。
第七回有一首詩曰:「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作為孫悟空的天命來講,封他為弼馬溫可謂名副其實。只道人心最難降伏,心猿意馬,才會造成「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的天譴報應。再以後,玉皇大帝又官封他為齊天大聖,並且還為他打造了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有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靜司。只需他心安性靜,就能遂心滿意,知天達命,永駐天界。但是好景不長,事與願違,孫悟空兼管蟠桃園之際,假公濟私偷桃、偷餚、偷酒,又偷吃太上老君仙丹,後出天宮,終被二郎神擒獲,送上斬妖台,「刀砍斧剁,火燒雷打,但不能傷」;又在老君的八卦爐鍛練七七四十九日,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又是蹬倒八卦爐,一路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佛治伏,壓在了五行山下,渴飲銅汁,餓餐鐵丸子,這一壓就是整整五百年。雖說孫悟空犯的是逆天狂妄的死罪,但他已經「混元體正合先天」,又掌握了躲避「三災利害」的法術,這顆人心已是金剛純陽體,性空靈光徹太虛。所以入火不能焚,入水不能溺。「惡貫滿盈身受困,善根不絕氣還我「,更道是孫悟空命不該絕,再往後還有更大的使命與魔難在等待著他。只有當他遇到唐朝去西方取經的聖僧玄奘,才能脫得五行山的壓迫,方滿五百年的災殃。
倘從更深層次來看孫悟空從出生後跟菩提祖師修道,及至上天入地下海,一通打殺,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制在五行山的經歷,這一形象有其善與惡,靜與動,內與外,宏觀與微觀,抽像與具相的多元解讀方式。首先,他的善與惡,正如書中敘述的那樣,心安性靜時,可以悟道參禪修煉,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斷魔歸本,返本歸真,不泯先天本色;但因後天的飲食、習性、環境與觀念的污染,再有又喜結交獸類魔道上的朋友,致使心魔泛起,渙散了精神,心驕性躁,欺天欺心,大逆不道。內心的平靜則天下也清平安寧和諧清爽。否則貪求外慾,只會使心緒不寧,利令智昏,剛愎自用,亂了心法,盡忘天理,幹出圖謀不軌的事來。但再往深處挖掘,孫悟空下東海取金箍棒;入幽冥界銷死籍;上天界大鬧天宮,也是他這顆心脫胎換骨,與人決裂,超凡入聖的一段生死攸關的歷煉過程。一陰一陽謂之道,他雖說在三界內五行中修煉成道,得仙體使變化運神通,但他的思想觀念,心性的昇華與境界的提高都要同時突破跟上才行。所以說人的理,在孫悟空說來已經是個反理,必須剪除才對。而如來佛將他壓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正是三昧大定這種功夫的體現。遂孫悟空的整個心靈完全同化。也只有這顆向神敬道禮佛的心,一念歸正,完全不動心的時候,唐僧玄奘面對將要跋涉的千山萬水,崎嶇坎坷,時遇妖魔鬼怪的凶險之路途,也才會有滿腔的信心,堅忍不拔的意志與毫不動搖的信念,闖過九九八十一道難關,去西方取經,圓滿功成,五聖成真。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七)
開篇至此,孫悟空的上天入地下海的七十二變神通本領,說白了就是他先天本性的思想如意的表達方式,不拘陰陽八卦,三界五行。而他被如來佛指化壓在五行山則是深度入定的體現。從中表明他的這顆心,這個主人翁已經開始處於穩定的狀態,為今後的修煉與完成重大的使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下一步的安排就是釋迦牟尼佛想傳佛法給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譭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須「去東土尋一個善信,叫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蟬子遭貶下世第一難的緣起。金蟬長老作為唐僧這個取經人選的確立,使他的整個身心成為主要生命體的集合代表,意即作為副元神的孫悟空、豬悟能和沙悟淨以及白龍馬也就相繼確定了下來。在第八回中有一詩曰:「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這充分說明了,心主神志的孫悟空已然下定決心,走上佛法大道,修成正果。悟空在於悟出本心;悟能在於悟出本能;悟淨在於悟出本性。人的生命在於精氣神三寶,性靜則身心平衡而和諧,三者攢齊磨合的過程,也是唐三藏自我身心不斷學法,悟道,修煉魔煉與闖關提高心性的過程。而白龍馬是腳力,在於取經修煉人的意志力與品質的考驗。那唐玄奘卻是主元神、主意識,也就是意念。沙和尚在流沙河曾吞噬過九個取經人,他們的骷髏卻掛在了他的頭項下,等候取經人。在這裡恰也暗示了我們這個宇宙大穹九次毀滅又從組的過程。而他們師徒四人皈依所入的沙門,也在暗示未來將發生的一件大事。「沙」字的拆字分析為「三」與「少」,而八百里流沙河,弱水三千,恰恰在象徵比喻世界人類的景況,尤其我們居住的地球所處的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人們道德淪喪,甘於墮落,可見一斑。因故那裏的眾生急待道德的回升,免遭被淘汰的可悲命運。所以主佛慈悲,將要在末法末劫時下世正法度人。以前的十方世界恰恰因其「三」與「少」的稀缺,而致使宇宙生命已無心法的約束,所以才要廣傳大法,妙道三字真言——真善忍。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八)
涇河龍王因嫉妒袁守誠算卦準確,而剋扣雨點,犯了天條,理當處死。然袁守誠大發慈悲,指點他去找唐太宗李世民求情,以免遭人曹官魏徵斬處。唐王夢中應允,只道人間陰司兩下各異,命該有此一刀。涇河龍王還是陰差陽錯被魏徵在剮龍台上斬首示眾。如此說來涇河鬼王下森羅殿閻王那狀告唐王允救反遭殺害。致使唐王在貞觀十三年魂靈下走幽冥地府一遭。目睹亡魂,地獄慘狀,承諾自歸陽間二十年修建水陸大會,超度亡魂怨鬼。唐王果然言而有信,隨即敬天禮佛,仁德眾生,天下一片清平盛世。根據觀世音菩薩的旨意,唐王又派遣陳玄奘去西方如來佛處取回佛經,以普施大乘佛法,廣度善緣眾生。
在這裡筆者有以下的分析要點,首先此事的發生蓋因涇河龍王嫉妒所致,可以看出嫉妒心不去,對一個人來說,害人害己,毒性之烈,貽害深遠。作為一個修煉者必須首先去掉這顆嫉妒心。再有崔判官又給唐王添上二十年陽壽,可說是對以後延續來的生命,為佛法盡心盡力的一次明證與保證。不管是度人還是被度的眾生,凡入三界地球者,一切生命都是為法而來。所以說,時間的寶貴非常重要,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還有其實唐王就是佛法的真正主人的代表。就是為了主佛最後時期在東土中原開壇廣傳大法,回傳於自己的一次見證。而唐僧就是這次努力的結果。最後說一說唐玄奘。他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蟬子,佛號仙音。因不聽法遭貶下世,觀音菩薩引送投胎陳光蕊家。一降世便是個遺腹子,無奈被殷母拋江而去,幸遇金山寺的法明和尚救起,取名江流,撫養成人,替父母報了血海深仇。這便是本書所述
九九八十一難的前四難的概略。第十二回有詩描述了唐玄奘的身世遭遇, 其中「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逐浪泱。」從中可看出因「落江星」而造成的法難。這雖是一個楔子,也是更大範圍法難的借口與延伸的暗示。唐三藏作為大德行者,肩負的唐王交給的旨意和巨大的歷史使命——去西天取回佛法真經。為這次人類最後的大法洪傳,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可以說,人類的整個歷史是神佛早已安排好了的。主佛下世正法度人,萬神萬佛跟隨下世證實法、修煉與救人也都是在久遠的年代細密的安排好了的。從《西遊記》中可以深深的感到這點。表面看似偶然,其內涵確是必然。都在指向人類這出大戲最後的高潮階段。意即五百年前《諸世紀》預言所提到的「一九九九年七月恐怖大王降臨」。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九)
第十三回唐三藏正式出行之前,在法雲寺跟眾僧有著這樣一番對白。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說下洪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迴轉,願聖主皇圖永固。」這可以看做是這部小說的「書眼」,也就是關鍵之所在。他對瞭解本書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其筆者的深層闡釋給予了最為直接、明白的揭示與印證。同時,也可從中看出,取經這一修煉方式的成行,也是本人自己發此的洪願。而取經過程,也便是兌現自己許下的諾言的實踐與依據所在。還有唐玄奘今願立誓:「路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這也是剛剛走上修煉道路的修煉者必須具備的信條。信師信法,自己的內心要時時的清掃,不斷的向內找,也才能真正做到勇猛精進。唐僧出行的啟始時間是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在這裡「十三」數字,可以說是一個甲子輪迴數目。有從新開始的寓意。在以後的章回中也有這一數字的出現,解釋大抵相彷。
唐三藏一開始去西天取經是隨身帶著兩名從者,一匹白馬。在他們初出長安後就遇到第一場苦難。在雙叉嶺被一隻老虎精捉住,兩名從者被老虎精、熊羆精與野牛精給吃了。而那匹白馬也在以後的情節中被白龍馬吞下肚裡。從象徵的角度來分析,修煉就是個人自己的事情,誰也替代不了。這種外在的從者及白馬就是人心外求的體現,人心的脆弱性與意志力的薄弱是會毀掉修煉者的意志於一旦的。所以先從被妖邪與白龍馬吃掉,的確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修煉惟有需要自己的正念與本性的覺悟,信師信法才是永遠能走在神路上的最根本的保證。唐僧第一難就發生在雙叉嶺,從象徵的角度看,這可以說是剛剛修煉,人神分別的開始。老虎精是寅將軍,象徵著人存有的爭鬥心與貪婪心;熊羆精是熊山君,便是人的雄心、野心與膽怯之心的混合表現;而野牛精是特處士,可看做是自大固執與特別會處世的混世油子。此三種妖邪正是人心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一開始就要剔除掉的。也即放下執著就是個神,否則就極易退回人的狀態中去。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
唐僧行至與韃靼的交界處,救出了在五行山壓制了五百年而期滿的孫大聖,收他做了徒弟。而孫悟空脫離五行山時卻是地裂山崩,說明他身上的丹已將命門震開,已處於開悟或半開悟的狀態。從功能變化已昇華到神通手段。心定歸正,從而走上了真修大道上。這也就是兩界山收他的標誌,人與神分界的喻意所在。而與大唐交界的「韃靼」,其亦有「通宵達旦」的意思。黃帝在《陰符經》曰:「三反晝夜,用師萬倍」。表明唐僧作為主人、主元神,孫悟空也做主人翁、副元神,同時產生了共同精進成度的標誌。正是由於孫悟空的心正,在遇到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嚐思,意見慾,身本憂六個毛賊時,將這六個心魔一棒打死。其實這也是佛家所要求的「身、口、意」。同時要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等,也才能使自身六根清淨,六賊無蹤。
大道至簡至易,直指人心。修煉就是修心,人的各種執著心都要修掉才能功成圓滿,得金身正果。本書一上來就著重描寫渲染心之主人翁——孫悟空,意即唐僧只有悟到這個本心之空,才能使修煉與取經獲得雙豐收。可看作者的煞費苦心,喻意深遠。所以,在皈依佛門真正踏上修煉的大道上,有著心性穩定與一雙超凡慧眼,他就能識別六識外魔的侵擾,而將其打死清除掉。然後,作為肉眼凡胎尚未盡脫的唐僧來說,人的思想與人的理會時常冒出來,影響取經的行程,他在因此事教訓孫悟空時就充分暴露了出來。而作為心猿意馬的孫悟空,也會因心中的不平之氣離開唐僧這個師父的管教與束縛。當他離開唐僧竟然一頭先去了東海找老龍王敘舊。大海之水可看做是生命的起源的象徵。孫悟空的這一去說明他的確因此事是在向內找,路子是對的,只是還欠火候。而老龍王的一番開導,也是他自我開竅打開心結的明證。作為上師的觀音菩薩,為了使他們師徒更能齊心協力,走好走完這條異常艱難的修煉之路,特賜予唐僧緊箍咒訣,並把緊箍咒套在了孫悟空這個行者的頭上。這也就成全了他作為一名行者的外部特徵吧。意即當做了壞事、不好的事,不聽師父的管教與不符合修煉者標準的時候,就會令其頭痛。這也是作為一名修煉者普遍遇到的事情。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一)
有句成語叫做心猿意馬。就是說心思不專一、三心二意。所謂心猿上下,意馬縱橫。孫悟空既然有翻江倒海的手段,那麼這白龍馬就會在「這條澗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在第十五回,心猿既已歸正,那麼意馬肯定要收韁。作為他的生命本源的象徵,他所棲居的鷹愁澗已然清澈見底。「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邪鵲不敢過,因水清照見自己的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身擲於水內,故名鷹愁陡澗。」在心猿中本有自大傲慢的弱點,致使在收縛白龍馬時頗費了一番周折,否則正像觀音菩薩道:「邪猴頭,專倚自強,哪肯稱讚別人?今番前去,還有歸順的哩。若問時,先提起取經的字來,卻也不用勞心,自然拱伏。」可以說,內心的謙虛,禮數週到,應是修煉人所必備的素質與涵養。在收了白龍馬後,可以說,這顆被馴服的心就可以穩穩的、一心一意的保唐三藏去西天取經了。
還有在第十五回中首次出現了上師觀音菩薩派來暗中護佑的護法神的身影,他們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修煉,其實一上來就有師父的法身或護法神等時刻看護著修煉者。因為修煉是極其嚴肅的事情,行與不行,全在於自身的一念是否歸正;當然也有邪魔的干擾並會取其性命的。所以說,要想修煉,沒有上師、師父的全面保護,是根本不可能的;直至修到你自己能保護你自己為止。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二)
當唐僧師徒二人行至觀音禪院,由於孫悟空顯示心又起,將錦襴袈裟拿將出來給那金池長老覽閱。致使活了二百七十歲的他奸心貪念頓起,老淚縱橫,並與兩個徒兒廣謀、廣智定毒計置他師徒於死地而後快。但到頭來「弄得個高壽老僧該命喪,觀音禪院化為塵!」在這裡,人物的名字有其寓意:金池長老即矜持之心的表示。虛榮心、嫉妒心使他妒火中燒,害人害己,不見南牆不死心,一頭撞牆而死;他的兩個徒兒廣謀、廣智可謂智謀廣大,但人心邪念作祟,是非原則時刻,因一己之私利,往往會幹出殺人越貨的狠毒勾當。修煉人對財物的執著,尤其是對佛家寶物更應捨此妄想貪心。而孫悟空借廣目天王的辟火罩,好借好還,倒給修煉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原故,袈裟才失手的。想當年在三星洞菩提祖師處,不也是因顯示心,在眾人面前變棵大樹,被祖師開了出去的嗎。修煉人得有個記性,否則一大堆的執著心何時才能剪除了斷。要知道修煉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不等人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熊羆精趁夜又盜走了那件佛衣袈裟。這妖魔竟與一道人、一個白衣秀士商量開個「佛衣會」,以示慶賀。不期孫悟空趕到先後將那道人與白衣秀士一併打死,乃是一匹蒼狼與一條白花蛇怪成精而成。宇宙中有一個理,就是不允許動物修煉,因為一旦修行成精就要出來害人,幹壞事,干擾正法。而那熊山君黑大王卻也是個修成人道的熊羆精。它常來寺裡與金池長老講經,並傳了些養神服氣之術,故以朋友相稱。熊羆精這一心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雄心、幹事心。所謂人的雄心壯志,也不過是人的一些小志行於世間罷了。這種心雖能濟世,但不能救人,終是貽害無窮。倘再從金池長老方面看,既修行佛門,就有個不二法門的問題。他自己引進那旁門外道,無異於摻煉了邪法,故此引火燒身。再有他們都貪戀那佛衣袈裟,乃是出家修煉人的執著大忌。在常人的一切執著都修去的同時,為什麼還要對修佛修道的物品物件還這麼執著呢?與此相反,在本書的第九十八回,阿儺、伽葉引唐僧看取經書時,一再找唐僧要贈物。「唐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在這裡既有為後世信眾供養和尚僧尼的示範;其實也有要將本次修煉這最後的一點人心執著修盡而無漏的深刻喻意所在。最終觀音菩薩收伏了熊羆精,做了個守山大神。「菩薩亦帶了熊羆,逕回大海。」大海乃佛慈悲之淚化成。菩薩從慈悲中來,復又回慈悲中去。待孫大聖一把火燒了黑風洞,從此也了斷了一段關難。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三)
唐僧師徒二人行至高老莊,在雲棧洞孫悟空收伏了豬悟能。豬悟能原本是天蓬元帥,只因酒醉戲嫦娥遭貶黜下界。正如他自己介紹的那樣:「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閒愛懶無休歇。」下得凡間,也是姻緣巧會,在高家做了一個女婿。畢竟他慧根不淺,有此大緣分,被觀音菩薩看中,做了唐三藏的二徒弟,得法號悟能。他其實就是人的真實本能,人的智慧、智力的真實不謬的想法與體現。又因他本人已斷了五葷之厭,遂唐僧又給他取了一個別名豬八戒。可以看到戒律在修煉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破戒則千劫難修,無異於自我毀滅。第十九回有一首詩恰如其分的說明了唐僧收了孫悟空與豬悟能的好處與自在:「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髮揮。一主一賓無間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並喜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既收伏了他倆徒弟,這也使唐僧在修煉的路上性情得以合和與穩定了下來。也正是由於這智慧的提高與境界的昇華,也才使他心智大開。烏巢禪師口誦傳之的《多心經》,唐僧耳聞一遍,即能記憶。其實,路遇浮屠山,這個烏巢禪師也是有其喻意的。浮屠即覺悟的意思。烏巢可理解為這個世間黑夜中的修行並所證悟得道的心路歷程。禪師既是這心靈修煉,行於黑夜的一盞指路明燈,惟有心燈一盞,才能照亮通往西天我佛如來境界的前程。而「那禪師化作金光,逕上烏巢而去。——只見蓮生萬朵,祥霧護千層。」那孫行者「舉鐵棒往上亂搗,縱有攬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籐。」說明真修得道之人是誰也動不了的。
還有豬八戒既有妻室而出家跟唐僧去西天取經,又因他在天界胡為之故,難免心內積澱一些愛慾、色心的惡習。在以後的修煉道路上也時不時的表現出來。惟有一念正,守住戒律,才能將此固習克服掉。再有就是他說的「恨苦修行」,這在剛入門修煉階段尚可。但是修煉就是返本歸真,這個基點一定得擺正,否則,忙乎一生也難成正果。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四)
當唐僧師徒三眾走到黃風嶺時,遇到了擅吹三昧神風的黃風怪,使他們進步不前,也使孫行者害了眼病。得虧李長庚用「三花九子膏」治癒了他的風眼,復又請來靈吉菩薩,用那飛龍杖與定心丹降住該風魔,將唐僧從定風樁上解救了下來。這全賴孫悟空與豬悟能這一對性情初次磨合的功勞,心靈與本能的和諧。正如兄弟情誼,性情怡然,脾氣調順,心堅定者,風魔堪可破。而那黃風怪竟然是一個黃毛貂鼠,它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為偷油遂而成精故成此難。這真是無風不起浪,然風能使火旺而攻心,火是克木而傷肝,此謂之不仁。所以要使火滅而養仁,就須先將此風魔搞定才行。子鼠乃初破混沌之意,一元復始,作為唐僧師徒的取經修煉之事,更應是而今邁步從頭越。
待到了「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的流沙河時,孫悟空與豬悟能的配合就更漸成熟。只因為沙悟淨的心性狡黠,才使得豬八戒三次交鋒無功而返。向後來還是觀音菩薩派慧岸木叉行者,才收了沙和尚的心,做了唐僧的三徒弟。沙悟淨當然是悟得本來之性淨也。悟淨乃性之金者,而心性也正是悟空與悟淨相結合的真實體現。所以說修心性才是修煉的根本之道。前因作為捲簾將軍的沙和尚在天庭由於心性不淨欠穩失手打碎玻璃盞,多虧赤腳大仙說情,也才成全了這手足之情,也才有機會臨凡界保唐僧入沙門求得正果,返回天庭。至此,書中第二十二回,師徒四人並白龍馬一起聚齊,他們將全心全意,勇猛精進,一道共赴西天取經。有詩為證:「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而「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實是比喻人生之景況。他們一行越過八百里流沙河,也至此超越了人心煩累,自性昇華,「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自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逕投大路西去。」而那用九個骷髏繫繩子結作成九宮狀,再在上安上菩薩葫蘆,所做成的法船,正是明喻天上的神佛已派大法船普度眾生來了。九個骷髏形象卻是暗寓此乃這是宇宙第九次大毀滅,而九宮卻可解釋為新的宇宙大穹將會再度從組。這也就是這法船用葫蘆做成的一大天機秘密所在,這才叫大秘密的葫蘆,大法船的根底。不到最後神佛不會說破。而真修惟有大智慧者才能抵達圓滿的彼岸,因故菩薩才會派他的使者木叉行者,又曰慧岸。而孫悟空每一次遇到棘手解決不了的難題時,就去找觀音菩薩等一路能解決問題的佛道神。其實這正是他學好法、向內找的一大法寶與智慧運用的如意體現,也是在修煉路上真正解決問題的一把萬能的鑰匙。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五)
唐僧師徒四眾繼續向西行時,所遇到的首難便是觀音、普賢、文姝和黎山老母四菩薩對他們的考驗,可以說這次考驗是全方位的。人活在世間無非是名利情或財與色。而求富貴、美色與成家立業就成了修煉路上必闖的三關。看那孫悟空「情知定是佛仙點化,他卻不敢洩漏天機。」說明他的心性已經相當穩定,明心見性,凡事做到不動心,才是修煉者的當行本色。唐僧、沙和尚在過關面前,也是經住了考驗,只是豬八戒卻才動了心,心還是放不下,險些破了戒規。他曾說:常言道:「和尚是色中的餓鬼」,哪個不要如此。正因為人皆有此心,所以說一上來這一關就要求修煉者人人都得過,無有例外,這也是修煉人與常人的真正區別所在。
再說他們個人手中的法器。唐僧手中的九環錫杖是釋迦牟尼佛親傳奉送的。但錫作為金屬,在人間來看,他的熔點很低,易熔化。這也說明惟有修煉出金剛意志,堅如磐石,走到終極目標,才能成功圓滿。同時「故金錫以喻明德」之意(《文心雕龍》);而孫悟空的金箍棒是天河定海神珍;豬八戒的九齒釘耙是神冰鐵製成,他兄弟倆的法器都是鐵傢伙,表明他倆的心堅定似鐵;而沙和尚的降妖寶杖雖說是一條木棒,但也非凡,乃是月亮上採伐製成的,但木杖的心裏卻有一根金條封藏。正可以說明他的金性難移,一心不二。這四人的法器都可以說是他們各自如意思想主張與智慧神通的外部體現。金箍棒應屬純陽一條,打遍天下無敵手。九環錫杖,九齒釘耙皆應在「九」,屬老陽尊數,惟有沙僧的寶杖從月亮上採伐而成,當屬老陰,也是其性靜,至真至性的表達。再加上白龍馬,五行陰陽平衡合和,一體歸正歸真,才能超凡脫俗,超凡入聖。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六)
唐僧師徒一行坐上葫蘆法船渡過了象徵著世間惡水的八百里流沙河,實際上他們已然超凡脫俗,脫胎換骨,業已進入到出世間的修煉境界。而這具體表現就是他們已經走到了萬壽山上的五莊觀。到了萬壽山實是在說明他們已經超脫六道生死輪迴,得以永生;而五莊觀,也就是自我身體五臟的返觀內視。要說五莊觀的主人是鎮元子,即真元子也。他的觀宇中有一棵奇異大樹,所結的人參果,像三朝未滿的孩童,「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卻是只與五行相畏。」可以說,吃得人參果,就表明此人身體內已修煉出元嬰來,也就是佛家講的金剛不壞之體。而與五行相畏,說明他不能過來到我們這個空間,但他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道家講性命雙修,可以修出元嬰來;同理,有許多佛家高深的修煉方法,同樣也是本體也要,修出金剛之體即佛體來。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和尚作為護法的副元神,他們明白所以各自偷吃了一枚,就證明了這一點。而唐僧因附著肉眼凡胎,是主意識修煉,可能是潛意識中不二法門的緣故,使他不敢輕易妄為吃下。而道童手裡拿的金擊子,托著的丹盤,丹盤上的人參果,不正是人的身體內丹田所產生的元嬰形象的體現嗎。而清風、明月兩個道童也正是體現了修到這等境界的胸懷之朗照。但是由於孫悟空兄弟們的不良舉動,也惹得他倆大動肝火,孫行者一怒之下又將那棵參天大樹撂倒了,斷了靈根。致使鎮元大仙回來,又對他們師徒皮鞭相加。其實這有一個修煉者仁忍的功夫在裡面,第二十六回開篇詩作便是明證:「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常言刃字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無爭傳亙古,聖人懷德繼當時。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修煉人就是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更何況有時又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太好的時候呢。
其實唐僧一行來到五莊觀吃得人參果,這是修煉到高層次境界的體現。而孫行者撂倒大樹,斷了靈根,其實也是斷了自我身上的本真之根苗。要想從新修煉,就得自我悔過,自己修補才行。所以他又到十洲三島遍訪三老九老慾覓得一靈丹妙方,好讓大樹起死回生。無奈這些神仙的能耐只能施用於世間人事,這出世間的活計還非觀音菩薩這個上師來辦不可。其實這又是一次孫悟空向內找、學好法之後的改過自新,從新「樹」立正信,堅定正念的過程 。最後當唐僧曉得了個中緣由後,欣然也就吃了一枚人參果。這也正是他本人悟道得道的實踐所得。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七)
唐僧一行又行至白虎嶺時,遇見了一個女妖精,她是個潛靈作怪的殭屍,叫做白骨夫人。並且三次化作人形,騙取唐僧的肉吃。只道唐僧、豬八戒蠢動時,多虧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詭計,先後三棒才將其真魂靈光打死,登時化作一堆粉骷髏在那裏。「屍魔三戲唐三藏」,其實這屍魔也就是佛教常講的「三毒」:貪、嗔、癡。世間有此三毒,便永無寧日。貪慾之心,能製造色膽包天,恣意妄為;嗔怒之心,能使人妒火中燒,鋌而走險;癡迷之心,心智無明,癡心妄想,乃一切苦難之母。這也正是唐僧與豬八戒的軟肋弱點所在。到了唐僧還是聽從了豬八戒的慫恿,將孫悟空趕回了老家花果山。從此唐僧便失去了一顆堅定不迷的本心,這才教雪上加霜。
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山上的小猴只存活了一千二百多個。這也證明了他在修煉的這條路上已修去了很多的執著煩惱。但是他這一走,唐僧自然要六神無主,魂不守舍,犯了難,竟投向南邊「碗子山波月洞」黃袍怪住的地方,不期被綁在了定魂樁上。黃袍怪原是二十八星宿奎木狼下凡,它所搶佔的百花羞是寶像國國王的三公主。原也是天界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與奎木狼愛慕私情,思凡下界,與它配了十三年夫妻。這真是英雄愛美人。美人慕英雄。所以說,這一回書講的是如何過好「名」這一難關的故事。正如書中寫的那樣:「一個為聲名,怎肯干休?一個為師父,斷然不怕。」聲名即是奪取功名也,誰人都知道,人活著無非是為了名利情。而這浪得虛名卻佔了頭名,「黃袍加身「在所難免,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在裡面。倘如果是修煉人不站在法中修好自己,便容易自心生魔,隨心而化,弄出一些連自己都無法逆料的事來,毀於一旦。不是證實法,而是證實自己,有意無意都會出此差錯。特別是修煉了一段時間,自己已有了一些明顯的身體變化,天目神通是開著修的,更要警惕、謹慎行事。
寶像國正是莊嚴寶相的代名詞。當唐僧一行進入寶像國時,說明他們作為修煉人無論從內在與外表來看都與眾不同,非同凡響。這是有目共睹的,無論自己或他人都能感受的到。但是由於唐僧的禪心本念被迷,孫悟空之本心離位,沙僧之本性被妖魔俘獲,豬八戒之本能變得散漫,白龍馬之本意心有意而力不足,亦是苦苦支撐,正如詩曰:「意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盡凋零。黃婆傷損通分別,道義消疏怎得成!」這正是為名所累,反被魔欺心。那黃袍怪到了寶像國竟把一個好端端的唐僧變成了一隻老虎,被其妖魔化了一回。心性出的問題還須心治。當豬八戒到花果山請孫悟空搭救師父時,悟空道:「老孫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並道出了「一日為石,終身為父」的至理名言。當孫悟空收心並下海淨淨身子,去去妖精氣,證明作為水之法源,修煉者是須臾不能離的。守住自己的一思一念,方能一心同體戰勝心魔,遂得到通關文牒,走上通往西天的正道。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八)
唐僧師徒四人一山一山的走,一難一難的過。有時但有人言,山中有妖怪,唐僧被唬得怕心陡起。失了方寸。這時,孫行者便及時安慰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心無掛礙,方無恐怖,是啊,沒有怕的因素,那怕心自然會蕩然無存。隨即唐僧又發出慨歎:「幾時能夠此身閒?」在修煉了一段時間,到了一定境界之後,這安逸心,求清淨心就會泛起。佛法修煉是要勇猛精進的。這一顆心一有,那麼必將招致邪魔的侵擾。這不,當他們走到平頂山蓮化洞時,就遇到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二位魔頭,他們原是太上老君的兩個看爐的童子。他倆偷了老君的五件寶貝,下到凡間也想煉丹成仙。但他們一聽說,「唐僧乃金禪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洩。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就開始邪悟,頓生歹念。修道者本講清淨無為,所居蓮花洞正合此意。但其一念不純,目標不高,只為延壽長生,所以他們才有緣身處平頂山。其實,佛道兩家所走的路雖不盡相同,但是其最終的目標應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開功開悟,成佛成道,修成覺者與真人。所以說,佛道兩家的修煉,各有各的上師,各有各的修煉方法與機制,根本就不能摻合著修的。一摻合保準亂套,就連自己的意念都要求專一,就守住一門修,直至開功開悟。如此說來,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的煉丹術,是需要他們的五件寶貝來助陣的。而唐僧一行的佛門修煉,卻是不假外物,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悟即剎那成正」。倘從唐僧一行修煉的角度來看,遇上這兩個邪魔,正是由於唐僧怕心與安逸心,以及豬八戒這一本能在巡山等做事上的偷懶耍滑,貪吃貪睡,自己糊弄自己所造成的。如果修煉者只滿足於安逸心,認為自己修煉的不錯了,從而自滿,走不出自我,那麼這一層天就無法再突破,這就真的住在了「平頂山」了,修煉也就因此止步不前了,去西天取經這個目標何時才能實現?修煉就是這麼回事,不進則退,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好在孫悟空這個本心真性看得分明,不會上當受騙。正是由於這個主人翁在修煉路上的勇猛精進,「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也才最終戰勝修煉上這兩個攔路的魔障。要說起端由來,這還是觀音菩薩設計用來考驗,看他們「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雖說是上師的精心安排,但作為修煉弟子,你本身沒有那個難,師父也是不會給你強加上去的。凡是還得向內找,都是有原因的。從正理講,他們師徒所遇蓮花洞,也表明他們的丹田之上已經生出了一個蓮花盤,那先前產生的元嬰就當坐在這個蓮花寶座上了。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十九)
當唐僧師徒來到寶林寺慾借宿時,寺裡的僧官因前次一些雲遊僧留宿在寺裡的惡行,拒絕唐僧的請求。這旨在揭示修煉人在生活細節問題上,諸如借錢、借物、留宿、吃飯與交往等等都應該檢點注重自我形象,並且行的正才對。隨後當他們暫住在寺裡後,唐僧對著當空一輪皎潔的明月,吟誦了一首古風。孫悟空則給他解釋了溫養二八,九九成功的道理。而沙僧也道得一首詩:「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既然五行的配合全在於土,那麼,從做人的角度看五常:仁義禮智信,其根本還在於信,無信則其他四項無存,而信屬於土。所以說,人的意念相當重要,一思一念都要歸正。
話說烏雞國的國王,三年前被鍾南山來的一個全真推下了八角玻璃井裡,溺水身亡。那全真道士搖身一變遂成了假國王。一晃三年災滿,國王鬼魂託夢給唐僧,請求降妖報冤一事。因太子從中週旋,問清緣由,使得真相大白,孫行者兄弟捉妖拿怪也就順理成章,手到擒來。原來這全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當年國王因褻瀆菩薩,致使如來佛降旨,遭此孽報。這表面的故事敘述尚且如此,但是倘從深層闡釋,象徵的意義非常明顯,同時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國王落得此難,皆因自己一時惡念所致。而命中能做得帝王,皆是仰仗神佛的恩典與賜予。行者說「立帝貨」是也。其次,國王的落難處是八角琉璃井,這「八角」便是人心勾心鬥角之意。半信半疑,疑心重當是修煉者的一大禁忌。尤其是真國王的手中還持有白玉硅,表明他的身體淨化的如白玉一般,意即是個佛體了。這時的修煉者無論從心態、境界與思想上都已經處於穩定的狀態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這個真國王,也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的法王就會死掉,被假國王替代。還有,太子可看做是修煉者身上所修出的元嬰,也就是佛體。倘或這時他還出外殺生打獵,口舌之慾未斷,捫心自問,所修出的慈悲心又到哪裏去了?再有,烏雞國,這「烏」字便做「黑」講,而金雞報曉,不久將大白於天下。證明唐僧師徒的修煉與西天取經之路,這時已經看到了一線曙色光明。將這個妖怪變成的假國王除掉,烏雞就將從新換上金雞。及時掃除修煉路上的魔障,自我真性更加淨化與純潔,明慧增智,神通法力也會更加高強。最後,唐僧在登上西牛賀洲後,特別是來到寶林寺,看到寺廟裡塑立起的神佛與菩薩的大型雕塑,感慨萬千,叩神拜佛之心油然而生,「遇佛拜佛,逢塔掃塔」。但也許問題就出在這裡,話又說回來,現在的人們又有多少是真心拜佛,求得正果的。你拜、我拜,大家都來拜,就容易拜出個假佛假菩薩來,這都是人們的有求之心所造成的惡果。一旦修煉人也去拜,問題的嚴重性也就相當大了。這也就是那個青毛獅子所以能做怪的原因,「獅」亦有「師」之意,但不是正路;同時,也因此被那妖精變做個假唐僧出來,使他們師徒難認,真法假法難辨。凡是不要被假我、假象控制,要讓真我作主。嚴格講來,唐僧這個師父其實也是個修煉之人。他自我也是遵循佛法的標準才能一步一步的修上去,直至功成圓滿的。所以說,誰是真正的佛,真正的師父,哪個是真法、正法,第三十八回開篇一首詩,敘道的再明白不過了:「逢君只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慾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塵世佛」也就是塵世中的修煉人。你的來源並非你所看到的表面那樣,也許你的來源與背景,通過真修才可能知道。一言以蔽之曰,真真假假重在悟。不悟什麼也不可能得到。
文章《西遊記三乘解法》(二十)
凡性命雙修的功法,是可以修煉出元嬰來的。但是倘心性把握不住,一念不正,雖是正法門修煉,也有可能修到邪法那去。聖嬰大王紅孩兒就屬於此類。還有就是一味的行有為的善事,摻雜著人情,致使陷入做事當中不能自拔,誤中惡人的圈套。唐僧不辨真假搭救紅孩兒就屬這種情況。但它們的性質卻是相同的,其實就是走了邪道。第四十回的一首詩講的明白:「道德高隆魔障高,禪機本靜靜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癡頑口外口。意馬不言懷愛慾,黃婆無語自憂焦。客邪得志空歡喜,畢竟還從正處消。」正因為唐僧心思用的不對,豬八戒這個本能也就易犯昏智的毛病,同樣被那紅孩兒擒了去。這紅孩兒住在號山枯松澗水雲洞。正因為居住的地方火旺心盛,又修煉出「三昧真火」,凡人不可近前,且又算計著想吃唐僧肉,得以長生自在。這正是心性不正,修煉不走正道造成的。也是唐僧有此心魔的外化體現,固有此難。「三昧真火」乃三昧大定,但是過去的修煉都是修煉人的副元神、副意識,如此坐禪定功,也許真正的自我並未修煉。也就是說自我容易被表象所迷,而幹壞事。而紅孩兒每一出戰必推出五輛車子以示五行運功配合之用。說明他對自己固有的一套功法的相當自信而不能自拔,終是走不出世間法的修煉。那六健將:雲裡霧、霧裡雲、急如火、快如風、興烘掀、掀烘興也正是這性格的外在表現與總結。再有就是他假變成觀音菩薩形象哄騙豬八戒。這可說是犯了逆天大罪,這是直接對佛法的褻瀆。而菩薩給他幻化的蓮花盤也就只是一個想往、虛幻與陷阱。但由於菩薩的大慈大悲,收伏了紅孩兒,便將金箍兒帶在了紅孩兒的頭上,以示對他的時時管束。如來佛給了觀音菩薩「金、緊、禁」三個箍兒。緊箍兒帶在了孫悟空頭上以示對心的時時管束;另一個禁箍兒給了守山大神熊山君,以示對事業心與雄心的管束。其實這三個箍兒對於收伏並修去自我的心魔,意義也是重大而深遠的,特別應注意的。特別強調的是,孫悟空包括沙僧,這個本心真性一直沒有被迷惑,意識清醒,誓與紅孩兒拚殺到底,也險些搭了性命。幸虧孫悟空向內找,找觀音菩薩,也就是找真法與學法的過程,心念純正,一路正信,才將這個心魔徹底制服,實屬不易。他們師徒一路走來,可以說退悔之意全無,盡心盡意盡力,前程一片光明,但是他們所走的修煉之路,離目地地——靈山,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