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現代散文

馬悅然: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要講真話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沉靜報導)「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要講真話!」 84歲高齡的諾貝爾獎終身評委馬悅然的肺腑之言,引發共鳴,近300名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國際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應青年書局之邀,攜同妻子陳文芬來到獅城,11月29日,首次在新加坡發表公開演講《諾貝爾文學獎與華文文學》。

評選過程

馬悅然說,世界上有很多傑出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不是一個世界冠軍,只能每年選一個我們認為比較好的作家。諾貝爾的遺囑是「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馬悅然介紹,瑞典學院每年收到文學院士、各國作家協會主席和文學教授的幾百封推薦信。2月初,有200個候選人,5月底6月初,刷選成5—6個作家。委員寫報告評價這幾個作家。夏天放假,細看候選人的作品。9月的每個星期四開會討論,有時是非常激烈的爭論,誰得到絕對多數的票就當選。

「院士都會英文、德文、法文,有的還會俄文、葡萄牙語,會中文的只有我一個。不懂的語言,只能依靠翻譯。但無論多好的翻譯也不能完全反映作品的風格,要請專家幫忙評估不同的譯本。」

亞洲獲獎的4人:泰戈爾、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高行健。

翻譯家是非常重要的橋樑

「一個文學作品要超越語言之間的界限只有依賴翻譯家所架的橋樑。一個翻譯家要對得起作者,也要對得起讀者。」

他提到,老舍的《駱駝祥子》本來悲涼的結尾,被翻譯歪曲成樂觀的,這樣的翻譯很不成熟,該改行了。

馬悅然翻譯《到黑夜我想你沒辦法》時,很多方言土話,他都要聽曹乃謙解釋明白了再譯。「我讀了又讀,直到真的聽到作者的聲音、停頓、呼吸,才下筆。」

讓世界瞭解中國文學,需要翻譯大量的中文作品。「但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新加坡是英文、華文雙語的國家,他建議,注重翻譯工作,選拔真的愛好文學、有能力的翻譯家。

為何中國沒有一個獲獎?

常常有中國記者問他,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何就沒有一個作家會得諾貝爾文學獎?

馬悅然說,其實,先秦時代中國文學已走在世界前列。《左傳》、《史記》,都是很好的作品。當唐朝大詩人吟誦著豪邁優美的詩句時,瑞典根本沒有文學,還在叢林裏呢。中國文學歷史比西方悠長得多。

2000年 高行健獲獎,掀起軒然大波。沒讀過他的作品的大陸評論家,說他沒有資格獲獎,指出高行健入了法國籍,不能代表中國。

有人甚至認為,中國作家沒獲獎,是因為瑞典學院的種族歧視。

魯迅拒拿諾獎 純屬謠言

馬悅然如數家珍,49年前,值得考慮的獲獎人選有沈從文、茅盾、老舍等。《寒夜》是巴金最好的小說。曹禺受外來影響太強,李健吾的《端午節》、夏衍的《上海屋簷下》,很不錯。聞一多、艾青和徐志摩都是很出色詩人。

魯迅的純文學作品不多,以雜文為主。大陸傳說,魯迅1930年拒領諾貝爾文學獎。他公開闢謠,「我查了瑞典學院的檔案,敢肯定地說,這只是謠言。瑞典學院從來沒有問過一個作家願不願意接受獎。」

二十、三十年代確實出了許多很好的作家,但沒人翻譯成外文,世界無從知道。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沈從文

「沈從文的《邊城》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里程碑,是首散文詩。」 最近二十年沈從文的作品才翻譯成瑞典文、英文。

1988年5月10號,沈從文去世。龍應台打電話告訴馬悅然,他馬上詢問中國大使館,接電話的是個文化參贊,說「審淙聞是誰?」他竟然連沈從文是誰都不知道!他找新華社駐瑞典記者,跟北京聯繫,24小時後,才確認沈從文去世了。

「5月份,要是沈從文沒有去世,肯定會得到198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真的應該得到,他是非常優秀的作家。」白髮的馬悅然感慨著,對這位49年後被迫封筆改行的作家滿懷痛惜和遺憾。

阻礙文學發展的最大障礙

馬悅然指出,政治高壓對文學的威脅,從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始一直到70年代末,大陸就是個文學沙漠,沒有多少值得一提的作品,人們不願意也不敢寫了。王蒙、張賢亮,被扣上右派的帽子,一戴就是二十多年。

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壓抑已久的文學噴發期。湧現了朦朧詩人北島、顧城、芒克、舒婷,阿城的《棋王》,還有李銳、莫言等作家。

90年代後,許多有才華的大陸作家都去經商賺錢。可惜!不光是中國,全球性的商業化,對文學的衝擊相當大。

有讀者提到韓素音為何不能提名獲獎,馬悅然坦率地說:「韓素音的作品沒有多少文學價值,四人幫在台上時,把他們捧得很高;四人幫下台後,馬上就批評痛斥。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要講真話!」

馬悅然讚賞高行健有自己的創新和獨立思考,他的戲劇是當代外國荒誕劇與中國傳統戲曲的混合。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