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人生感悟:漢賊不兩立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47
【字號】    
   標籤: tags:

我在青年時代通讀《三國演義》時,內心曾充滿了許多疑問而不得其解。記得當時於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蜀國在同時鼎立的三個國家之中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在軍事及各項實力都不如另外兩個國家的前提之下,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六出祁山,主動出擊?而且魏國雖然強盛卻並沒有侵蜀,即使不願意屈就稱臣,蜀國只要堅守險要關隘就足以自保,大可不必冒險與大國爭強。而且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的得意門生姜維明知其智慧不如其先師,卻也不畏艱險,八次伐魏。雖然敗多勝少,卻也稱得上前仆後繼,心志可嘉。這個疑問曾在我心中盤旋了很久,直到中年時代又一次拿起《三國演義》時,書中的一句話突然點醒了我,使我頓時恍然大悟,這句話就是「漢賊不兩立」。

漢賊不兩立」 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可以找到詳細的出處,原文是:「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其意思是說蜀漢與曹魏不能同時並存。比喻誓不兩立,不共戴天。自古正邪不兩立,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把屈膝降敵視為奇恥大辱,諸葛亮在江東舌戰群儒時,為激怒孫權與曹操對決,就曾說過「若其不能(與曹操抗衡),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當孫權反問劉備為什麼不投降時,諸葛亮回答說:「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孫權聽了此言之後,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由此可見忠孝節義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面臨強敵也要堅守心中做人的準則。

因此,每當我看到現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在與大陸的中共邪黨交往時進退失據,我的腦中就不禁回想起「漢賊不兩立」這句名言。如果說曹操是一個挾天子而令諸侯的竊國之賊,中共邪黨則是一個西來幽靈附體在中國大陸的邪惡團體,自二十世紀上半葉起,這夥汪洋大盜在中華大地上打家劫舍,它們打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口號,用大刀長矛土槍洋炮奪取了政權, 霸占了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國母親。它們用精緻的謊言裝扮自己,掩蓋自己的真實身分,搖身一變成了中華兒女的「母親」。 這夥巨匪劫國之後,開展了一輪又一輪血雨腥風的政治運動,執政59年殺害了八千萬中華兒女,並企圖毀滅延續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以從德國引進的馬列謊暴文化取而代之。中共的這種血腥殘暴統治延續至今,是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全體炎黃子孫的奇恥大辱。中共不滅,華人永無寧日;中共不滅,天理不容;中共是中華民族的公敵。

人世間最可恥的事莫過於正邪不分,認賊作父。當我看到被中共洗過腦的網特們以及紐約法拉盛的中共幫凶們為中共惡黨搖旗吶喊時,心中就泛起無名的悲哀。醒來吧!中華兒女們,漢賊不兩立!退出邪黨才是真正的愛國,退出邪黨才是真正的中華兒女,退出邪黨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走向未來。@*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天性本是善良的,人們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為習染不同就會變得相差的很遠。在世風日下的現代人類社會中,為了不使自己誤交損友、沾染不好的習慣,交友與擇鄰也應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 4月8日美國2008年普裡茲新聞獎揭曉,人們除了讚嘆《華盛頓郵報》一家獨得六項獎項外,還發現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報紙Concord Monitor獲得了今年的專題攝影獎。攝影師Preston Gannaway的19張獲獎作品全都來自該報的專題報導:《Remember Me》(譯為《親愛的,請記住我》。有網友留言說:我敢打賭,沒人看完這篇報導不落淚的。
  •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由此可見,任何一個人隨意說過的的話,都將產生不同的後果。激勵他人的良言會為說話的人積德,傷害他人的惡語則會使說話的人得到惡報。造謠中傷他人的壞人自以為得計,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必有更大的惡報等待著他。
  • 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緣不能以強求而得之,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緣,也不是每一個尋覓的人都可以抓住緣。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即使只是相視一笑,這也是緣。
  • 世人無不在有限的人生中不停的追求著幸福。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哪裡?世俗中有許多人認為金錢能給人帶來幸福,所以窮其一生都在拼命的追求金錢。俗話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一個人要想明是非、辨真假、知善惡、識正邪,就必須具有明慧不惑的大智慧。真正的智慧與人的心靈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智慧與道德並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他們其實是更像一張紙的兩個面。
  • 對於許多成年人來講,他們都曾經有過一個溫馨、難忘的童年時代。幼小的生命未開化之時,其心毫無雜念,潔白無瑕。單純的心靈也是一個高度純淨的心靈,因此童年時代的思想中很少有憂慮和恐懼的感覺。孩童之所以能對生活無憂無懼,不只是因為對生活的感知不足,更在於他們對生活中的得失看得不重。他們對得失只在暫態的一喜一悲,不會長久,很快就有了新的好奇。
  • 中國古代文人把梅、蘭、竹、菊,尊稱為花中四君子。這四君子確實各具特色︰梅,傲雪凌霜,高潔堅貞;蘭,空谷幽香,清逸典雅;竹,虛心有節,堅韌不拔;菊,冷艷清貞,花中隱士。因此,對於君子的雅稱,她們是當之無愧的。如果從中國古代道統文化的更高層次上來評述高尚的人格,還有一種「鮮花送美人、美玉賜君子」的說法。
  • 於一般人來說,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從小學到大學的系統教育都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卻似乎被現代人忽略了。
  • 「隨遇而安」這一句非常平淡的話,說出口來卻猶如空谷幽蘭,發出縷縷的清香。正是蘇東坡的這闋小詞曾經讓我在獨處異鄉的時候,心靈從中得到莫大的寬慰,也使我用這闋小詞安慰了許多朋友飄泊不定的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