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改革三十年與中國的畸形發展(2)
【大紀元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濤紐約報道)著名的經濟學專家何清漣在『中國的歷史教訓和未來挑戰–紀念大躍進五十週年和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表示,中國改革所創造的大部分財富被極少數人佔有,而90%的人仍然處於社會底層社會,改革還導致了對資源的窮竭,和對環境的破壞等嚴重問題;為了更大限度地斂取財富,中共政府的國家能力呈畸形發展,在市場經濟中間既是制定者、監督者、裁判者,同時自己還下場參賽。
以下是何清漣的發言整理:(接上篇)
中國過分龐大的底層社會
第三個視角,是從社會結構來看中國至今仍然是一個底層社會過分龐大的社會。我記得我在二零零年寫過一個『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的文章,其中我試圖打破一個「神話」,即中國會變成一個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社會。我當時分析中國的中產階級佔人口總共也就是百分之十五。後來的幾項研究包括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也基本上在百分之十五左右這個數字上徘徊。但是清華大學的李強作了一個報告,他的結論非常學術化,外行看不明白。我把他的數據講一下,你們就明白了。
他說:城市裡的底層是百分之五十五點多;中產階級是百分之三十多。但是農村社會底層是佔百分之九十八點多,那麼就是相當龐大。他把這個社會稱作「倒丁字型結構」,就是龐大基座,比我們講的「金字塔結構」還要厲害。那個報告,我想李強可能就是誠心讓大家看不明白,所以全是模型和數據。但是他這個結論我覺得是最接近真實的。所以這三方面來看中國的改革都不是成功的。
「世界工廠」一個龐大的血汗工廠
第四個視角「世界工廠」的倒閉。中國號稱「世界工廠」,但是這個「世界工廠」從技術上來說,根本就無法和幾百年前的「世界工廠」英國相比。到去年結束了「世界工廠」的榮耀為止,中國在技術上不處於領先地位;它只是「世界工廠」中間的一個加工組裝車間,很多的核心技術都在別的國家–發達國家。但是這個「世界工廠」是以透支中國的環境資源;透支勞工的生命福利所建立起來的一個龐大的血汗工廠。
這個「世界工廠」從去年起面臨極大的問題。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三大支出產業是:第一是紡織品。它這在世界一直是居於領先地位,市場佔有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第二個是制鞋。制鞋在二零零三年開始,市場佔有率國際佔有率,就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世界到處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鞋類。還有一個就是玩具。玩具的市場佔有率也是超過百分之六十。但是這三大產業去年都因為質量問題,遭到西方各國貿易的抵制。比如有毒的鞋子,還有有毒的玩具等等,遭到西方各國貿易壁壘和抵制。
今年中國經濟的心臟地帶 —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先後發生企業倒閉潮。珠江三角洲的倒閉潮從去年開始;長江三角洲從今年開始倒閉。倒閉的原因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我在這裡不說了。
去年年底日本的一家雜誌約我寫一篇文章評述二零零八年的經濟,我當時寫的標題叫做:『二零零八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我就從房地產、股市、還有企業倒閉、通漲指數,這四方面分析,最後歸結到一條,就是這四者都會造成銀行的爛帳過大,中國銀行前幾年通過股市轉嫁出去的金融危機又會重新回來。這篇文章雖然是寫在一月份,但是現在看來都一一驗證。不過共產黨現在把它歸結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實際上美國金融危機到現在對中國的影響還是相當有限,不像對歐洲、日本等其它市場經濟國家的影響。
貪官污吏百分之九十五都和房地產
很多外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反覆地問我: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快,GDP增加的這麼大,為什麼老百姓的反抗那麼多?我當時思考了一下,我回答說:非常簡單。這跟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直接相關。大家看一下,中國這個財富的尋寶圖,就是四大內容,哪四大呢?一個就是股市;一個就是房地產;還有一個就是資源型企業;再來一個就是金融。
股市,大家可能在國外都知道,我就不講了。房地產這些年來幾乎就是以圈占農民的耕地和城市拆遷戶的住房用地為主要內容,它支撐了近十多年的中國房地產業。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共政府和別的政府不同,在房地地產的市場上他一身兩任,既充當買者,又充當賣者。它充當買者,是從農民手裡用權力把土地低價強征過來,或者用很低的補償把拆遷戶的房子、住宅基地弄過來,然後再轉手倒給地產商,就賺很多的錢。所以 中國的貪官污吏百分之九十五都和房地產有關,這是近十年的一個事實。
還有一個就是資源性企業。資源性企業就是重化企業。大家去看一下二零零五和二零零六年的全國納稅五百強,排在前六十名的幾乎全是國家級的重化企業,這些石油重化企業都是高污染企業,其中包括近兩年不斷引起反抗活動的PX項目,那麼這些項目建到哪裡,哪裡就遭受到高污染。
經濟增長模式塑造社會反抗模式
所以中國近年來的社會反抗主要就是四大問題:第一就是反征地;第二就是反拆遷;第三就是反環境污染;第四就是洩憤型的。洩憤型就是老百姓多方申訴得不到解 決,大家積怨已久,遇到一個突發事件就會爆發。就像那個「甕安事件」 、「高英英事件」,都跟參與者沒有直接利害關係,大家都出於洩憤而參與。而且這種洩憤的事情是愈來愈多。所以你只要看一看哪個領域財富增長的最快,哪個領域的掠奪行為就發生的最多;哪個領域引起的反抗也就最高。這麼總結吧,就是中國的產業政策和公共政策塑造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塑造著中國社會反抗模式。(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