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慢慢學習自我關愛

文/蘇絢慧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卿容的母親在上班途中,被公車擦撞,意外命喪在車輪下。卿容全家無法置信,父親更因此情緒崩潰,只能癱在床上,卿容自己也好悲傷,但她要自己堅強起來,好好照顧父親的身體,並維持好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失去重要他人

望著父親悲傷不已的神情,卿容只能偷偷哭泣,好怕自己的情緒會加重父親的悲傷。可是,日復一日,父親的狀況似乎沒有好轉起來,卿容必須要苦勸父親想開點,好好的為家人保重自己,同時又常常覺得好疲倦,一直有個壓力在自己的肩頭上,特別是一堆現實問題——需要處理的訴訟、母親的後事、家庭的經濟與對家人的生活照顧,每一件,都讓她好厭倦。

卿容不明白,何以生命要歷經這樣的痛苦,何以有這麼殘忍的事發生,為什麼母親要突然的離開?自己若無法撐住該怎麼辦?而父親的悲傷又該怎麼辦?……

當我們失去重要他人時,正代表著非常重要的愛的來源,或是被照顧、被關懷的來源消失了。沒有人會在早晨時,總是為你沖好一杯溫熱牛奶,告訴你早餐最重要;沒有人會在你疲累一天後,為你準備一頓溫暖的晚餐,讓你感受到幸福;沒有人會在你沮喪、挫折時,對你說幾句打氣鼓勵的話,或是靜靜聽你說,讓你感受到不孤單。那一份愛,不論你願不願意,都正隨著親人的遠去而逐漸消逝中。

喪親者的痛楚吶喊

人生在世一輩子,誰不盼望有份永恆不變的愛,依著這份愛,我們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可愛與被接納。如果,這一份愛消逝了,我們憑什麼相信自己是一個被愛與擁有愛的生命呢?

「我覺得沒有人愛我了」、「我好久沒有感受到被愛了」,許多喪親者都曾對我吶喊出這般深沉痛楚。

是的,曾經,那位重要的親人,讓你深深感受過如何被疼愛,也讓你體會到溫暖與溫馨的陪伴。在過去,那位重要親人參與在你生命中,你們一同走過人生裡困難或是輝煌的特別時刻,但這一切一切的記憶,隨著摯親的遠去漸漸的變得稀薄,猶如清晨空氣中的薄霧,無法觸摸,又隨著高高昇起的豔陽,在光線的照耀下飛快消逝。

如果人生裡,不再感受得到愛,生活只剩下事物的處理,與不得不的責任,生命是無法感受到熱情與美好的。如果人的誕生與存在只是為了完成一件又一件的生活必須,與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要求,很快的,就會感到生命了無生趣、索然無味,厭世的念頭很快就會升起。

失落愛後的生存挑戰

在人生裡,真正能讓我們感覺活著的美好與幸福,是因為我們感受到愛,體驗到被接納與被重視,體驗到被在乎與關愛。這是生命非常重要的需要,能有愛的來源與保障,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存在只是孤單寂寞,沒有情感的流動。

可是,愛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從此不在,我們如何再感受活著的美好呢?

當一切都失去動能時,過每一天成為極度費力的事。因此我常看見喪親者不再能穩定的進食、睡眠、參與活動,有時候,連出門都變得困難。

失去關愛我們的人,讓人心力交瘁,體會不到被保護、被在乎,於是很容易的,我們也會失去對自己的關愛與在乎。即使知道自己身心狀態不佳,卻失去了照顧自己的能量,以致生活的品質持續下降,健康也明顯出了狀況。

喪親之後,遇到的挑戰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要開始學習關愛自己。這可能是長久以來未曾學過的事。也許,過去一直有一個或數個照顧我們的人在生活中提供己需,也許我們是一個很會照顧別人,提供他人所需的人,無論是哪一種,都可能不曾好好關注自己的所需,並成為滿足自己所需的那一個人。當生活被迫只有自己一人時,或是再也無人可以依靠時,關愛自己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學習——學習慢慢成為支持自己的人、成為保護自己的人、成為願意愛自己的人,在接下去的人生道路上。

覺察到自我需要

自我關愛,首先必須要能覺察到自我需要;若無法覺察到需要,自然無法提供滋養與關照。這些需要包括身體的需要、心理的需要與靈性的需要;或許,身體與心理會感受到極度的疲累,靈性會感受到極度的苦痛。或許,身體處於緊繃僵硬,情緒混亂不安,靈性感受到對人生處境強烈疑惑;又或許,身心都因著傷痛而受傷了,靈性也因為傷痛而受困。

這種種情況使我們承受超過原本所能負荷的重量,讓人經驗到一種被打敗的挫折感與無助感。如果任著挫折感與無助感不斷吞噬生命能量,而遲遲無法供應身心靈所需之關愛,人必定付出更大的氣力支撐自己,直到消耗殆盡。

也許你會這麼想:關愛你的人已經消失,又有誰會這麼愛你、重視你、保護你?

但既然,曾經有人那樣的愛你、重視你與保護你,對那份愛的體會就是真實存在的,不會隨著那個人的消逝而離去,只是,現在那份愛已在你身上,必須由你自己給出來。你可以想像,過去那位愛你的人如何使你感受到被愛,如何使你感受到被重視與在乎,你是否願意以他所對你的那份愛來繼續愛你的生命?

摘自《於是,我可以說再見》寶瓶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單純的遊戲中,父母以同理心,進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發覺恐懼的來源,不僅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支撐,同時,開創了一個發揮想像的空間,去表達、理解恐懼,從而走出恐懼。
  • 所以很多年輕學生在學習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數學時,心中都有一堆「為什麼」的問題,這也是激發他們想一窺堂奧的原因之一。
  • 康德有句名言說:「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每個人必須要有平等的機會才能去自我實現。基本權利是不能剝奪一絲一毫,否則就無法實現自我。
  • 周勍曾憂心指出:如果不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未來導致中國大陸國力崩潰的原因,非常可能是因為食品污染問題而引起的社會動亂。針對這個一髮千鈞的問題,他在幾年前就已開始了大量、翔實具體的研究調查工作,部分成果就是現在這一本書《中國大陸食品污染》。
  • 如果說在中國大陸的大城市裡兒童們的不少疾病是由於吃和補的因素所導致的話,那麼在廣大而貧瘠的鄉村裡的兒童的遭遇就更足堪憂。如蔬果農藥殘留、有機磷。會引起神經功能紊亂,重者中毒死亡。果蔬食品的重金屬、亞硝酸鹽污染屬於慢性積累中毒,是導致兒童癌症、軟骨病等多種疑難怪病的因素之一。在阜陽這個城市裡,因其經年製售劣質嬰兒奶粉,導致多名大頭嬰兒事件而臭名遠播海內外,引起了全球對中國食品品質的關注和警覺。
  • 一直想寫一本讓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國際關係書。這個想法其實在20年前就已經萌芽。1987年底,台灣宣布解嚴,報禁隨即於1988年開放。當時我剛回國教書不久,應《中國時報》余紀忠先生邀請,進入報社兼任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負責整個國際新聞的規畫。
  • 每一段時期,國際上都會出現一些大家所關心的議題,而且直接對國際政治(包括國與國的互動,以及各國權力的消長)造成影響。所以我們除了觀察體系結構之外,還得看這段時期國際上的中心議題有哪些,然後從這個議題或這幾個議題出發,輻射出去,看它所引起的漣漪效應。
  • 今天,如果我問一個剛認識的人是否喜歡古典音樂,非常有可能被人認為我心裡所想的無非是器樂演奏,亦即每天晚上在音樂廳裡演出的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等等。至於伴隨著言詞的音樂,譬如歌劇、神劇、連篇歌曲或某些教會音樂,通常都不會是最先被想到的。
  • 二十一年前,當我掉進那個我以為永遠爬不出來的、傷慟的深淵時,一位信佛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有位婦人哀求佛祖救她病危的母親,佛祖說你去找一個從沒死過人的人家,要一根稻草來,我就可以救你的母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