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共產黨的末日

文/索爾孟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所呈現的整體形象,並不協調:中共文宣影片所強調形塑的是成功、進步、穩定及和諧,但影像卻是經濟躍進、暴發戶新貴及悲慘平民交叉呈現。當影像出現貧苦的農民、百受凌辱的移民、遭排擠的勞工,以及孤獨老人與病人時,影片都以「我們正處過渡時期」一語帶過。這不正是昔日導致中國帝王遜位時所呈現之民心渙散的景象?

在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統治下,當宮廷故步自封,緊守儒家教條時,人民卻在經歷22個帝王統治世紀後,首次於1912年以行動表達支持共和體制的決心,向現代大步邁進。

兩大派系的權力鬥爭

假如悠久的中國歷史可為殷鑑,中共應當坐立不安。22個世紀間,中國共有26個朝代均因暴亂而相繼殞落。中共內鬥史比起中國歷朝史,可毫不遜色:自掌權起,中共領導不停轉換路線所引起的內部鬥爭,遠比社會動盪來的嚴重。

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十年改革等所體現的中共內部政變型態,到底何時能終止?1979年以來所採行的路線有維持至今否?由於中共內部係採共同指定領導而毫無章法,派系傾軋一觸即發,讓我們不得不心存觀望。倘若路線持續維持?但此並滿足不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期望。

中共內部現存反對自由經濟的左派勢力,以及反對道德美國化的民族主義勢力二大派系。而這兩大派系的權力鬥爭之激烈,根本毫無協商或妥協契機。中共與人民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因中共所特許的鄉村選舉及請願辦公室等二種讓人民表達心聲的方式,並無法回應人民實際需求。中共具有不喜且不願傾聽與妥協專制的特質,根本無法與時俱進。他只知以鎮壓、禁止與囚禁等手段因應。如同1930 年毛澤東所言:「槍桿子出政權。」我看中共也只剩槍桿子可用了……

中共與人民間的短程競賽關鍵在於:重新分配經濟成長的收益,是否會平緩人民請願之心?然而缺乏民主制衡機制,貧富差距也可能日益加劇,富者愈富,貧者則一貧如洗,生活絕望。只消一地方性抗暴事件、銀行倒閉或傳染惡疾等星星之火,即可讓百萬中國人挺身要求中共下台!屆時解放軍將如何因應?

中國人的苦難不會因一個天安門屠殺就畫下休止符,反而會在每一個城市中陸續燎原,數以十計,甚或千計。中國流亡美國的民運分子魏京生認為,屆時解放軍將不會再以槍桿子指向人民了。1989年,解放軍雖由中共指揮,但其屠殺人民的指令曾讓下令的軍官與執行的士兵意見紛歧。假如再發生一次抗暴事件,可能會讓解放軍離心離德。但如同毛澤東的至理名言:在專制體制下,不開槍者即死!正如當戈巴契夫對下令屠殺波羅的海四小國及東德示威者顯得猶豫不決時,其實已敲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的喪鐘!

西方昔日對蘇聯此一發展,竟然無力預知,亦缺乏深度研析,而今面對中國居然也持相同輕率的心態。為何法國會對中共如此友好?或許是因法國自身也有崇尚專制的意識形態作祟所致吧。

法國「戀中癖」的意識形態

中國檔案依舊塵封,照片稀疏,影像無存:中共在二十世紀大肆屠殺同胞的惡行依舊渾沌未明,尚未引起普世良知注意。因此,法國對中國的迷戀依舊,稱不上與時俱進。法國歷來的政府,拋開天安門外交陰影,已將昔日對中國帝王的愛慕之情,轉移至中共身上。

中共也因帶給中國和平與繁榮,普獲國際信任。惟法國領導人似乎對中共藉警察治國,或利用人民害怕內戰再起的弱點達致上述目的之手段,毫不關心。如同法國漢學家貝菲特在1995年所言:統治這麼龐大的國家,只能採行鐵腕政策。而大多數中國民運分子目前所期盼建立的中國邦聯制,他也根本毫不在意。

對於中國民主此一議題,自詡漢學家的前法國總統季斯卡(Valry Giscard d’Estaing)於2005年對上述既實用且具文化面的建議,也持反對立場道:「中國幅員太廣大,可能不適合採行選舉制度。」及「多神論的中國人根本不知個人自由及民主為何物?」一聽到法國前總統竟出此言,我們是否也要禁止加拿大人、巴西人在幅員太過廣大的國度中投票呢?是否也要以印度多神論現象比中國更為顯著,而禁止印度人實施民主制度呢?

面對中國時,法國外交圈通常會以尊重文化差異性為基調,中國人與法國人不同,因此不會強力要求中共要尊重人權。這種愛慕中國,卻又輕視中國人民的「文化相對論」現象,在法國漢學界可十分常見。自3個世紀以來,法國漢學界對這個所謂「恆久」中國可一直不停地表達敬意。

摘自《謊言帝國——中國雞年紀行》/允晨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我所認識的趙可式教授是個古道熱腸、積極進取的人,凡是她認為值得做的事,她總是義無反顧、全力投入。

    趙教授曾數次被成大師生選為教學優良老師。過去幾年來,她在成大開授的「醫師與生死」與「從醫學看生死」這兩門課,一直是叫好又叫座。老師教學時必須要能顯現其熱誠才能感動學生,燃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趙教授的課堂上,我總是感受到她散發出的一股難以抵擋的熱力。

  • 醫師也是人,也有他自己的家人及親朋好友。醫師有凡人的感情與理性,也有屬於凡人的身體、心理與靈性,脫下白袍,他與一般人無異——會生病、會死亡。

    前三章是醫師面對自己所診治的病人臨終與死亡時之態度,本章就將焦點回到醫師本身,探討醫師在面對自己親友死亡時之態度,同時探討醫師本身的生死哲學觀。

  • 第一次聽人說起青松穀東會,我好羨慕,那之前才剛嘗過一次果樹認養徹底失敗的滋味,當時我以一棵果樹五千元的代價,讓消費者認養,我擔任平日所有的管理工作,也歡迎認養者隨時來「鬥腳手」。消息寄給朋友,朋友再傳給朋友,收到二十多個認養訂單,但沒人依約預先付款,當然也沒人說要來工作。
  • 「喂!你好,我是跟你們買米的那個……」「喂!請問你們是不是有在賣米……」自從接下穀東俱樂部田間管理員的棒子之後,每個月總會接到不少這樣的電話。咦?穀東俱樂部難道不是標榜說,讓吃米的消費者,有機會透過「委託耕作」的模式,變身為貨真價實種米的農夫嗎?怎麼還會有人上門買米?聰明如你,或許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矛盾,但是究竟如何,還請耐心聽我娓娓道來。
  • 在東方社會中,最常聽到的是:「我們缺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貸款……」事實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業經營上的,就是缺「企業倫理」(或「企業品德」)。
  •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最會運用中文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首推高希均教授。他舉筆為文時,總會引人入勝;在演講時,更是鏗鏘有力,風趣橫生。有人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筆鋒常帶感情,易滲入人的肺腑,而我認為現代的經濟學者高希均筆鋒不僅常帶感情,而且也富理性。本來,經濟術語是無感情而重理性的,但高教授卻賦予它趣味,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 現代父母比過去的年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有了更好的專業訓練,但是在為人父母及教養孩子的挑戰中,因為社會文化的快速改變,卻也面臨了更多的挫折與不確定。

  • 自十七世紀起,法國人便不斷地造訪中國,無論往昔造訪的理由為何,今日大底是宗教、軍事、商業或藝術。法國對中國的這種狂熱,並未將台灣排除在外;十九世紀末法國遠征台灣未竟其功的經驗,及今日與台灣的文化經濟交流,都讓西方發現,台灣是一個中華文明未受革命摧殘的真正中國。
  • 高智晟承傳了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堅忍。他做律師,常常是免費為最底層窮人打官司。他走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心想著那些還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所以他告訴妻子,「我覺得我跟這個社會是隔開的,我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因為我掙的錢越多,我的當事人的苦難越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