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看不到的人跑馬拉松
在西元1986年張文彥來到台北中正高中,他盯上了吳興傳教練。因為他聽說吳興傳教練是一位很有愛心的馬拉松選手,當時他已經在帶一位長短腳的選手練習長跑。但是張文彥畢竟是台灣當時三萬名盲人第一位想要長跑的人,就算吳興傳教練多有愛心、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帶領一位完全看不到的人跑馬拉松。想一想,盲人走在看不見的路上就已經非常困難了,何況要跑在看不見的路上?
我始終認為吳興傳教練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教練!他嘗試了一件當時全台灣沒有任何任何教練敢輕易嘗試的事情:帶全盲的選手跑步。況且身為一位長跑的引導者,吳興傳必須要放棄自己的腳程。當張文彥跑的慢,他必須要跟著慢下來。當張文彥拔腿快跑時、吳興傳教練也要有把握自己可以跟得上!
張文彥每天都花500塊計程車費來中正高中,懇求吳興傳教練答應。連續七天的懇求,吳興傳教練終於答應了張文彥。於是這段因為長跑而結下的師生緣份一跑就是二十年。
一開始,吳興傳只敢帶領張文彥在操場上跑,不敢跑在路上來。過了三個月之後,他才帶張文彥在馬路路上跑。因為他必須跟張文彥手牽手跑步,所以往往會引起路人異樣的眼光,吳興傳回憶當年的往事不經笑了出來:「當時經常聽到有小朋友問媽媽:『為什麼這兩個大男人要手牽手跑步?」
吳興傳教練的偉大不僅僅只是張文彥跑步時手牽手的引導者,他也照顧張文彥的生活,當張文彥去國外比賽時,無論吃喝住都是由吳興傳教練一手包辦。
我想一般教練大概是光教不練,但是吳興傳教練必須亦步亦趨地陪伴著張文彥跑步。張文彥每跑一公里,吳興傳教練就要陪著跑一公里。而且當張文彥挑戰台北101大樓爬樓梯大賽,吳興傳也是陪著他一路跑上101大樓頂樓。
我曾經用類似「日本電視冠軍」節目中的制式問題問過張文彥:「對你而言,馬拉松精神是甚麼?」。張文彥想也不想就立即回答我:「馬拉松的精神就是贏就要贏在終點,倒也要倒在終點。」。不過張文彥隨後靦腆地補充:「這是吳興傳教練過去二十年來一直對我耳提面命的要求,並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啦!」
成功地攀登理想的最高峰
在1999年曼谷亞運時,張文彥真的在比賽中實踐了吳興傳教練的馬拉松精神。由於曼谷的氣溫太高,所以張文彥在終點線最後七公里時,腎功能已經瀕臨崩潰、居然尿出血尿來。但是張文彥還是努力撐到終點,因為吳興傳教練說:「倒在終點,就是馬拉松精神!」
張文彥的馬拉松長跑足跡遍及美國、泰國、日本、波蘭等國家,並且已經完成世界十大馬拉松比賽的其中四場比賽。張文彥同時也獲得「十大殘障傑出青年」與國內體壇最高榮譽「體育精英獎」的殊榮。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得自信後,他又挑戰其他運動項目,他成功地攀登台灣最高峰:玉山、接著也征服了日本富士山。
或許我以前在台北南陽補習街教書,也算是為人師表,所以在整段專訪中,我特別注意吳興傳教練的一舉一動,其實我深深被他所感動。他對張文彥不離不棄、長達二十個年頭。
吳興傳是張文彥的眼睛,他帶領了張文彥共闖天涯,甚至連張文彥在香港驚天動地的「求婚記」都是吳興傳教練所安排。不然看不見的張文彥萬一跪錯人了,那就糟糕了!
我猜想在吳興傳的心中,也許已經將張文彥的夢想變成自己的夢想,為了完成張文彥的夢想,吳興傳竭盡所能地在旁幫助。因為吳興傳以前也是經常得獎的長跑名將,但是自己拿到獎盃與幫助張文彥拿到獎盃的感覺一定不一樣吧?
吳興傳幽默地回答我:「這種感覺的確不同!因為當張文彥每回跑過終點線,他只能聽到群眾的喝采聲,但是我卻能享受到眾人圍觀的壯觀模樣。」「他在跑步的時候,我也陪他一起跑。雖然最後獲獎的人是文彥、而不是我,文彥在台上負責領獎,我在台下負責鼓掌。但是張文彥對於長跑的執著感動了我,所以我一直將將張文彥的成就當作是自己的成就!這二十年來,我真的有很大的成就感!」
面對不可能的極限
在跑出名堂之後,全盲的張文彥自許為「光明的引子」與「台灣阿甘」,他希望藉著自己的經驗來鼓舞和他同樣承受生命磨難的身心障礙朋友走出來挑戰自己,面對不可能的極限。他大聲疾呼「只要在日光下運動,就會忘卻黑暗帶來的恐懼和害怕。」的阿甘理念,所以他四處奔走、憑著一股傻勁創立了「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而且還與國內外知名團體舉辦「為光明而跑」的公益募款活動。
在為基金會奔走期間,張文彥與在基督教機構工作的林琦芳擦出了愛的火花。林琦芳被張文彥對生命的熱忱打動,決定與他攜手共度此生,而且他們今年預計要重返香港結婚、地點就選擇在當初那場轟轟烈烈的求婚記所在地。
節目製作人員常常笑稱這集節目是一場「交接典禮」,因為我們同時邀請了張文彥的人生上、下半場的重要人物:吳興傳教練與林琦芳小姐來參加我們的節目。他們都見證了張文彥的人生從黑白變成彩色的過程,吳教練在張文彥對於長跑無望時,伸手幫助他跑出一片天空,林琦芳在張文彥對於愛情無望時,與他攜手共度下半生。
張文彥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一再出現貴人扶他一把,所以他已經確定好人生下半場的目標了。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別人的貴人、為有需要的朋友盡上一份心力,所以他今後會更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用「台灣阿甘」的精神為自己、為視障朋友、為殘障團體跑出一片天地。@
摘自 《面對》 春光出版社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