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住之美——保存小鎮文化(上)

蔣勳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七○年代我要去紐約前,朋友一一警告我說,傍晚四、五點以後就不要走在街上,因為一定有人會來搶劫。還沒到那個城市,我得到的所有資訊都已經是恐懼的、害怕的;結果到了紐約以後,走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到任何一個人,我都心生防範,擔心這個人會不會來搶劫。

雖然這種感覺讓我很不舒服,可是我沒有辦法,因為大都市好像已經構成了人跟人之間一種排斥現象。如果是這樣的狀況,你即使把家弄好了、社區弄好了,最後都市的居住品質也提升不起來。所以我特別希望在居住環境的品質裡,大家能夠體認到居住環境最後的目的,是為我們締造一個美好的城市。

現代化的迷思

我們提到了城市、鄉村、和小鎮,好像過去我們對於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分得蠻清楚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幾年在台灣旅行時,會覺得好像鄉村失去了鄉村的寧靜、小鎮失去了小鎮的素樸。所有的鄉村跟小鎮都急切地向大都市學習:弄滿霓虹燈,蓋起一棟一棟的樓房,人口變得很擁擠,最後好像整個的島嶼呈現出無人關心居住品質的現象。

我相信很多朋友去過歐洲、日本。日本有大都會東京、甚至大阪,你要玩最熱鬧的東西、看最現代化的建築,東京、大阪都有;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在東京、大阪的周邊,只要大概新幹線一個小時車程內,就可以到達幽靜的小鎮。

我常常跟朋友提說很喜歡大阪,飛機場的建築有特色又現代化,方便的捷運系統可以立刻載客到京都。我也很喜歡京都,這個古都擁有非常傳統、同時是在大化革新時從中國唐代學去的日本文化,所以有時候在中國大陸已經感受不到的唐代美學,反而在日本的京都感覺得到。京都就在大阪的旁邊,卻可以完全不去學大阪的現代化。

我的意思是,「現代化」三個字,會不會變成我們的迷信?

如果我們的小鎮,像美濃或鹿港,都急切地想要現代化,我不知道美濃最後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或者鹿港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當我走在京都街頭,感受到那些古老的建築、寺廟被保護得這麼好,你可以看到一些木頭牌子上用書法寫下來的警語,告訴你已經靠近清水寺,清水寺是一個多少年的古蹟,所以在幾百公尺以外,你就不許抽煙了……保護古蹟可以仔細到這種程度。所以走在京都,永遠感覺到一種文化的品質;你也感覺到這個現代化、講究科技、速度的日本,它有一個穩定的文化力量存在著,是在京都。所以大阪跟京都,相距不到一個小時的火車車程,呈現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城市風格。

同時我也喜歡從京都再搭車到奈良,大概半小時左右就到了。奈良是一個更古老的城市,日本聖德太子接受當時中國鑒真和尚傳律受戒,就是在奈良,所以奈良還留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寺廟,叫做唐昭提寺,是當時的鑒真大師帶著弟子完成的寺廟,非常幽靜。

這樣一個小小的鎮,有這麼美好的古老文化在裡面。當我帶著川端康成的小說《古都》走在奈良、京都街頭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文學豐富的美,因為這些古老的小鎮沒有被破壞掉。在這樣的小鎮當中,人們被鼓勵著用非常傳統的方式生活著。

如果去過京都的朋友可能會記得一些花間小路,非常漂亮的小街。

小街上有些店舖,有賣紙雨傘的、旁邊是五金的打鐵舖、再旁邊在賣扇子、然後是賣日本草蓆掛簾的店,每一間小店都擁有傳統的手工藝。若是一家一家逛大概可以看一整天,所以那裡現在變成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

可是真正的觀光是對文化的認識——我們去了一個小鎮、去了一個小鎮的老街,然後在這個老街上可以看到傳統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用最傳統方式做出來的那把紙雨傘,價格可以賣到很貴,下雨時我也不會拿來使用,我會把它放在一個牆角,變成我家裡非常美的收藏品。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傳統手工業可以在現代工業社會裡繼續存在著,並未被淘汰。

我覺得在某一段時間,由於迷信現代化,大家把居住環境裡很多品質完好的老東西全部都破壞了。

大概在七○年代,有一次我跟朋友去鹿港,看到鹿港家家戶戶都在蓋新房子。當然這反映出經濟的富裕,所以一方面很為他們高興;可是也一則以憂,因為你看到原來蓋房子的優質老檜木木料被拆掉、被任意的糟蹋,原本的中庭、天井全部被破壞了,然後蓋起一些粗糙的三或四層樓的販厝,其實那是居住環境品質的惡質化。

同時我們也看到每一家開始流行買沙發。當時從西方學來的沙發技術不夠好,內裡塞得是不好的木料和稻草,價錢卻很貴。大家買進了沙發沒有地方放,客廳裡面就有些東西要丟掉,丟掉的是什麼?都是最好的紅木、花梨木雕花桌椅、八仙桌,就丟在街上。我一位朋友那時就常常對別人說:

「一百塊給你,你幫我運回家好不好?」

於是將這些被丟棄的桌椅全部收藏起來。現在看來他是有遠見的人,因為古董店這樣一張桌子可以賣到十幾萬,可是當時是這樣滿街丟出來被蹧蹋的。所以如果我們沒學習到好的美學品質,就會把沒有價值的東西當成有價值的東西,而把有價值的東西全部遺棄。其實談起這二、三十年台灣居住環境的變化,經常產生有很大的感慨,當然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現在還來得及重新反省大家居住的品質,也可以及時作一些彌補。

摘自《天地有大美》 遠流出版社 提供 @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身黑色長衣,風度翩翩,脖子上則定要圍上一條紅色圍巾,美學演說家蔣勳現在到處演講,五百大企業對美學知識求知若渴不說,就連總統官邸也邀約蔣勳演講,曾被雜誌喻為台灣除了鴻海企業創辦人郭台銘之外「最忙碌的兩個人之一」,蔣勳昨天謙虛否認:「我跟郭台銘先生不能比的,我還是盡量保有從容的生活。」
  • 由14%博士、57%碩士共計約260位理科背景組成的工研院量測中心, 5日歡慶「工研院量測中心及國家度量橫標準實驗室十九週年慶」。當天除了頒獎給工作表現傑出者外,更邀請藝術美學大師蔣勳,以美學為科技人解釋度量衡科學,同時解讀度量衡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 【大紀元1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一日電)作家蔣勳又出書了,這次是他生活美學系列的第二本「美的覺醒」;蔣勳說,這是本「救贖的書」,三十多年來這個島嶼上的人迷信知性教育,感覺卻流失了,這種情形應儘快矯正,如果沒有感覺的教育,也就沒有了創意。
  • 談到聽覺,希望大家不要認為聽覺指的只是美好的音樂,日常生活中,我們用語言與他人溝通,我們身體一行動就會有聲音出來,這些講話、行動的聲音,其實反而是生活裡最應該要去整頓的,可以形成聽覺之美。我們不要讓這個社會的噪音多過於順耳之音。
  • 我常會跟朋友們提到自己記憶裡最美的一次音樂會、或記憶中最美的某一種聲音,感覺聲音可以對人有這麼大的安慰作用,是一種包容,一種擔待。

  • 有一種花在中國的美術界特別受歡迎,尤其宋朝以後的很多畫家很喜歡畫它,那就是梅花。

    梅花的一個特點是它在冬天才開花,於冰天雪地中展露著姿態,釋放著香味。它被眾人贊賞的最大原因,其實已經不只是花形的美與花香了,而是它能對抗生命裡最艱難最困苦的環境,依然堅持著傳承。

  • 大家都很熟悉的達文西曾經用非常理性的方法解剖三十具屍體,進行嚴密的科學分析,留下珍貴的解剖學紀錄,一般人因此尊稱他為解剖學之父。

  • 當我們談到衣服的美學時,我要特別強調不管是西方或者東方,紡織品的完成與女性息息相關。尤其在東方,我們知道過去稱做「女紅」,意思是女性用紡織、編織、刺繡等方式完成與衣服有關的製作品,所以女性在文化最偉大的創造其實是與衣服有關。
  • 就在那時我體悟到:家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讓你離開職場,我們在工作上的認真和專心,其實必須要有休息的時候。

    我在台灣有很多朋友從事美術工作,他們都在自己家裡作畫。可是我發現巴黎大部分的畫家是將家和畫室分開的,因為他們覺得回到家裡就不要再去想進行中的作品,其實是比較健康的生活態度。

  • 我覺得他這個家,其實需要一個家人聚在一起的空間,否則家人變成這麼冷漠,就算房子再大再昂貴,最後也沒有心靈溝通的地方了。

    我一再強調,房子變成家,是裡面有了人性的溫暖,那才叫做「家」,不然它就只是一個房子。一個房子就算非常昂貴,若是裡面沒有人住進去的溫暖,它就失去家的意義,我們也不會愛上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