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寫了一本書──《教學是一種保存活動》,以所有篇幅詳盡討論電視和學校這兩種課程的對立本質。我要在這裡重提兩點,正好切中本書主旨。
堅忍苦讀在所難免
第一點,電視對教育哲學的首要貢獻是,它提出了教學和娛樂密不可分的觀念。這是一項全新的原創概念,其他教育論述都沒有提過,從孔子到柏拉圖到西塞羅到洛克到杜威,沒有人提過這樣的觀點。搜尋教育文獻你就會發現,有人認為當兒童對所學感興趣時,學習的效果最好。你還會發現,柏拉圖和杜威也強調這點,根植於深厚感情基礎的理性最能成長茁壯。甚至你還會發現有人說過,慈祥和藹的教師最能促進學習。
不過,從來沒有人講過或隱約提到,只有在教育等於娛樂的時候,有意義的學習才最有效、最持久也最真實。教育哲學家曾經設想適應文化是件難事,因為其中必然要受到各種約束。他們說過,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堅忍苦讀在所難免;還說我們往往要捨卻個人享樂來成全團體利益,而且養成判斷能力、學習嚴謹概念思考,這對年輕人來講是很不容易的事,必須艱苦奮鬥才能成功。
沒錯,西塞羅說過,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擺脫現實宰制,然而,像現代年輕人這樣竭力反其道而行的人,可不高興擺脫現實宰制──他們根本是遷就現實來改變自己。
隨時都可以加入
面對這整個局面,電視提出另一種誘人選項,而且如我前面所說,這是完全原創的選項。我們或許可以說,電視提出的教育哲學是由三項戒律構成。這三項戒律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在所有類型的電視節目中都觀察得到,從「芝麻街」到「新星」、「國家地理雜誌」等紀錄片,到「奇幻島」等節目和音樂電視都不例外。底下就說明這三項戒律:
所有電視節目都必須是個完整單元,完全不必具備知識基礎。甚至還不得暗示學習要循序漸進,或說要先扎根才能累積淵博學識。觀眾必須隨時都能切入學習,而且完全不會跟不上進度。因此在電視上,你永遠不會聽到或看到節目一開始先提出警告,說是觀眾必須看過前面幾集,否則看這一集就毫無意義。電視是不分年級的課程,不論什麼理由、任何時間,它都不拒斥任何觀眾。換句話說,電視完全抹煞教育的順序、連貫理念,同時也徹底腐蝕了順序、連貫理念和思想本身的關連性。
不得令人心生疑惑
在電視教學當中,疑惑必然壓低收視率。觀眾學習時心生疑惑就會轉台,這表示節目中不得出現必須記憶、鑽研、應用,甚至(最糟糕的是)必須忍受的東西。這裡有個假設,那就是任何資訊、情節或觀念都可以安排得淺顯易懂,因為最重要的是要讓觀眾學得滿意,不是讓他們有長進。
遠遠避開闡釋
在電視教學的敵人中,連貫性和疑惑也包括在內,沒有一項比闡釋更令人生畏。爭執、假定、討論、說理、反駁等傳統理性論述工具,都能把電視變成收音機,更糟糕的是把電視變成三流印刷品。所以,電視教學一律採用講故事的形式,藉由動態影像和音樂襯托來講述內容。這種特色見於「星艦奇航」影集也見於「宇宙」,見於「小淘氣」也見於「芝麻街」,見於廣告也見於「星艦」系列。凡是不能同時以視覺呈現並納入戲劇背景的課程,全都不會在電視上出現。
這種隨時可加入、沒有疑惑,也沒有闡釋的教育,稱為娛樂恰如其分。當我們考慮到,美國年輕人除了睡覺之外,沒有其他活動比看電視占用更多時間,這時不免就要得出一項結論:如今大眾正在重新定位學習的意義。這便導引出我要強調的第二個重點,那就是這種重新定位影響所及,不只是導致課堂功能式微,而且諷刺的是,連教室這種教學和學習場所,也被改造成充斥娛樂活動的地點。
課堂改造成電視節目
我在前面提到:費城一所學校做了實驗,把教室改造成搖滾音樂廳。然而,這只是試圖把教育定義成一種娛樂的最愚蠢實例,從小學到大學,各級課程都逐漸提高視覺刺激的比重;學生必須理解的闡釋內容減少,閱讀、寫作的課業負荷減輕;還無奈地歸納出一點結論,認為培養學生興趣的主要手法就是娛樂。
我可以輕易舉出許多例子來填滿本章的其餘篇幅,顯示許多老師(有些是出於無心)如何把課堂改造成二流的電視節目。不過,這裡只以「咪咪號航海記」作為範例,或許可以綜括前述現象,甚至可以視之為「新教育」的樣板。「咪咪號航海記」是一項科學和數學計畫的名稱,這項計畫耗費龐大,集結了最富盛名的教育機構協力推動,包括美國教育部、河濱街教育學院、公共廣播系統,還有霍特、萊因哈特暨溫斯頓出版公司。
咪咪號航海記影集
「咪咪號航海記」電視節目每集播映十五分鐘,描述四個年輕人的航海故事。他們伴隨兩位科學家和一位脾氣火爆的船長,在緬因州外海航行觀察座頭鯨的行為。船隻由金槍魚拖網漁船改造而成,當船員駕駛船隻追蹤鯨群,一場暴風雨把船身打壞,船上人員困處無人孤島掙扎求生……
每集劇情之後還接著播映一段十五分鐘的相關主題紀錄片。在一段紀錄片中,一位少年演員拜訪長島格林波特的核物理學家泰勒。泰勒發明了一種冷凝海水淨化法。
這套電視節目播出時教師可以自由錄影存用,還有一批書籍和電腦習題可供補充教學之用。從這批教材可以學習四門學科內容,都由故事情節自然衍生而成,包括:地圖和航行技巧、鯨類和棲息環境、生態系以及電腦運用能力。
摘自《娛樂至死》 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