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1),巴山(2)夜雨漲秋池(3)。 何當(4)共剪西窗燭(5),卻話(6)巴山夜雨時? |
【註釋】
(1)君問歸期未有期:「君問歸期」是問,「未有期」是答。全句是說:您問我回來的日子,但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得歸。
(2)巴山:中國西部大山,或稱大巴山,為川陜界山。時李商隱在川,故「巴山」在此泛指四川的山。
(3)漲秋池:秋雨使池水高漲的樣子。
(4)何當:何時、何日。
(5)共剪西窗燭:一起在西窗邊修剪燭芯。後世因此詩而有成語「剪燭西窗」言朋友思念或相聚。剪燭:古時油燈或蠟燭,燃點時間長了燈心上會結燈花,剪去後才會更亮。
(6)卻話:回首重新談起。卻:回頭、回顧之意。
【參考語譯】
您問我歸期,但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今晚的巴山正下著雨,池塘裡漲滿了秋水。什麼時候才能在西窗下一起剪著燭芯,和你訴說此刻巴山聽雨的心情呢?
【賞析】
本詩在《萬首唐人絕句》中又題作〈夜雨寄內〉,是李商隱在四川時,因思家心切而寫給妻子的作品。當時李商隱的妻子身在長安,位於四川之北,故題為〈夜雨寄北〉。
詩人途經巴蜀之地,以詩代信與妻子對答:首句述說其實想要早歸但自己也不知道何時能成行,無奈思念深長卻身不由己。接著以景喻情,描寫巴山夜裡愁煞人的秋風秋雨,令相思之苦如池水般滿溢難當。隨之話鋒一轉,急切的盼望能立即飛到妻子身邊,兩人剪剪燭花談談天,敘聊著身當巴山夜雨的此刻心境。
〈夜雨寄北〉一反李商隱辭藻華美、精於用典和象徵暗示的華艷詩風,字句上也不避諱重複使用,給人一種樸素的親切感。但在「君問歸期」、「未有期」的一問一答中;在「巴山夜雨」、「共剪西窗燭」的時空和心境的來回往復中,卻也營造出了屬於李商隱獨特的含蓄朦朧美感。而本詩最大的藝術特點則在乎最末一句詩人以情寫景,於追思未來相聚的時空中再回望當下,原本淒苦的巴山夜雨,竟糝上了一層氤氳迷濛的薄霧,帶著幾分酸澀卻有著一絲幸福滋味。
李商隱一生顛沛流離、仕途崎嶇,後又捲入牛李黨爭,有苦不能明說,致使作品呈現出委婉感傷的特質,故清代評家葉燮在《原詩》中稱其「寄託深而措辭婉」。而本詩在敘寫夫妻分離的苦悶外,若從李商隱好用暗示與象徵的角度細細玩味,也未嘗不能解為詩人正寓以一生仕途不順的哀愁,並寄託著對家國責任難盡的鬱結孤憤,進而向天一問:何時是歸期?何時才能笑看如今的巴山夜雨之淒清?
似乎正是寄託於那樣一瞬間的回望中,詩人期待著有一天能跳脫出個人的逆境與時代的黑暗。跳出了當下巴山夜雨的淒苦,李商隱成了一個旁觀者看著此時此刻的自己,或許也正是在這樣的跳脫中使生命境界得以昇華,詩人釋懷看淡了一生的哀痛無奈與遙望期盼,溫和的溶於含蓄委婉的文字中,成就了不朽的傑作。@*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