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快樂學》序

快樂大師的快樂秘密

文/丹尼爾‧高曼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我第一次遇見馬修,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市雪謙寺後方的小房間裡,他正躬著背擠在電腦前。當時馬修正指導著ㄧ群僧侶,努力的把經文打入電腦,這些傳統的經文都是用手刻在長方形的木塊上,然後再用刻好的木塊印在紙頁上;而現在這群僧侶正運用一種特殊設計的藏文字體,把經文一字一字的打入電腦中。

最近我有機會與馬修一起在「心智與生命學院」(Mind and Life Institute)合作,這個機構是專門邀請科學家與佛教的學者們對話。這個尚在進行中的對話,已然有著驚人的發現,這些發現顯示出禪定能如何形塑腦部,強化產生慈悲及幸福感的神經中心。

在這一方面,馬修的談話具有無可匹配的權威。我見證了他與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情緒神經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Affective Neuroscience)的李察.大衛森(Richard J. Davidson)教授的研討合作,他們正試著為資深的禪修者準備一系列的腦部測試,馬修既是主要的研討者,因為他要考慮哪一種測驗是最具效力及意義的,同時他也是第一位被測試的對象。

在第一個測試中,馬修躺在聲響很吵的核磁共振影像(MRI)箱筒中,診斷的影像機器運用巨大的核磁共振,在被測試者的身上旋轉著。核磁共振可以將一個人的腦部(或其他的內部組織)影像準確的呈現出來,但對很多人而言這是一種磨難,有些被困在這個像怪獸般機器裡的人,會感到驚慌失措。馬修躺在核磁共振的箱筒中三個多小時,這期間他按著步驟做了幾種的禪定,包括專注、觀想及慈悲的禪定。

在一段激烈的測試結束後,我們衝進房裡去看馬修的情況,對他剛才所承受的壓力,我們心中都有著些微的不安。然而馬修微笑著從箱筒機器中起身,他的評語是「這就像一次迷你的閉關。」

對很多人而言,馬修的反應是很驚人的,這也說明了他的特殊心境,能夠以平等心甚至喜悅的能力,來面對生命中的起伏上下。而我也了解到馬修擁有全然的生命喜悅。

除了修養好外,馬修總是帶著一份安靜的聰慧及敏捷的心。我見證到馬修在「心智與生命」的會議中,與達賴喇嘛及一群科學家們,對一個科學主題的深度探索。馬修通常代表著佛法的觀點,他言談帶著流暢的才智,輕易就把心靈及科學的語彙交織在一起。

在《快樂學》這本書中,馬修巧妙地結合他所熟悉的科學、哲學和佛學智慧,提出實用而富啟發性的洞見。他對快樂的見解,挑戰我們每天所談到的喜悅概念。他提出具說服力的辯論,主張知足勝於享樂時光、利他主義優於自私。此外,馬修還告訴我們如何培養這種快樂的能力。

另一方面來說,馬修沒有提出速成的解決之道,因為他非常了解心意的訓練需要時間及努力。他回到整個機制的根本,也就是造成痛苦及快樂的根源,對於心意是如何運作,馬修提供了清新的洞見,同時也告訴我們在處理困難情緒時,應採取甚麼樣的方法。他提出一個完善的路徑圖,引導我們切實修練真正的幸福。

我和妻子第一次遇見馬修後,又碰巧在加德滿都的機場與馬修共度好幾小時,等待著無止境延遲的班機。因著馬修的磁場,那等待的幾小時就像幾分鐘般的飛躍過去。毫無疑問,馬修是我認識的人中最快樂的人之一,而快樂是會傳染的。願讀者同樣被傳染,享受著書頁中的樂趣。◇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東方社會中,最常聽到的是:「我們缺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貸款……」事實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業經營上的,就是缺「企業倫理」(或「企業品德」)。
  • 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最會運用中文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首推高希均教授。他舉筆為文時,總會引人入勝;在演講時,更是鏗鏘有力,風趣橫生。有人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筆鋒常帶感情,易滲入人的肺腑,而我認為現代的經濟學者高希均筆鋒不僅常帶感情,而且也富理性。本來,經濟術語是無感情而重理性的,但高教授卻賦予它趣味,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 現代父母比過去的年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有了更好的專業訓練,但是在為人父母及教養孩子的挑戰中,因為社會文化的快速改變,卻也面臨了更多的挫折與不確定。

  • 自十七世紀起,法國人便不斷地造訪中國,無論往昔造訪的理由為何,今日大底是宗教、軍事、商業或藝術。法國對中國的這種狂熱,並未將台灣排除在外;十九世紀末法國遠征台灣未竟其功的經驗,及今日與台灣的文化經濟交流,都讓西方發現,台灣是一個中華文明未受革命摧殘的真正中國。
  • 中國所呈現的整體形象,並不協調:中共文宣影片所強調形塑的是成功、進步、穩定及和諧,但影像卻是經濟躍進、暴發戶新貴及悲慘平民交叉呈現。當影像出現貧苦的農民、百受凌辱的移民、遭排擠的勞工,以及孤獨老人與病人時,影片都以「我們正處過渡時期」一語帶過。這不正是昔日導致中國帝王遜位時所呈現之民心渙散的景象?
  • 正如威兒瑪‧瓦歷斯透過莎,較年輕的那個婆婆說的:「我的意志力比我的身體知覺還要強大。」這句話,從原始洞窟到現代職場,在所有人類群聚型態裡,都可輕易找到擁護者,也可輕易成為艱難處境時的救贖。
  • 兩個老婆婆靜靜的坐了很久。最後莎開口了:「可是你們也許會在我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再一次拋棄我們?」達古花了一些時間想要怎麼回答,心想要是酋長在這裡回答問題就好了,因為酋長對於回答這樣的問題比他有經驗多了。
  • 人生目的何在?生命意義何在?人間真理何在?這類「大哉問」的問題,正是本書所探討的主題。

    處在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的無常世界中,人如何面對困境?如何活下去?在人生列車即將抵達終站時,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的短篇小說《中間歲月》(The Middle Years)中,主角是面臨死亡的作家,由一位年輕醫生照料著,這位醫生心中懷著成為作家的祕密願望。作家想要以治療者與藝術家的身分為醫生指點迷津,透露關於生命與世界的唯一真理:「我們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盡自己所能,付出所有。我們的懷疑就是我們的熱情,而熱情是我們的任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