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巫石吉:自然美感的形而上思維

巫石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9日訊】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閱讀思考上,愛默生說:「創造性的閱讀。」閱讀不只是創造力,既然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當下就是生命的永恆,我們更需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生命,原來就是一首生命之歌。透過閱讀,學會欣賞,就可擁有美感思維,進而擁有美麗人生。

閱讀讓我們不再庸俗,古人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似乎以我們喜歡閱讀思考寫作的人而言,三日已經太長,透過閱讀寫作,讓自己的心靈活躍了起來,可以與一切人傑之秀相互感應交流彼此的哲思偶感,又能感通悟透無極的時空,這份美妙的怡然自得,想必已經超越了當下時空的思維,超脫了此時此刻的生命束縛,能形而上的提升昇華到哲學智慧的箴言中。

喜歡安靜獨處的人必定喜愛讀書。所以孤獨的另一良伴是好書。而夜深人靜時就是閱讀思考最佳的舞台。透過李白的花間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是詩仙,他也一定是個愛讀書思考的詩人,特別是在月下獨飲的孤獨,透過詩人的神奇想像,讓明月也鮮活了起來,連影子也富有生命的光輝,使得後人歌詠玩味於詩仙的浪漫的詩情畫意中。

靈感始終不是必然發生,但是形而上的神來之筆,佳作詩文必定來自偶然偶發的靈感,透過美的心靈的靈秀之氣,將空靈的自然現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其實,美的心靈總有形而上的智慧,這智慧就是一種「道」,可以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讓人意猶未盡,夢裡還神遊不已。

談到「道」,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呢?」

莊子說:「大道無所不在。」

東郭子說:「務必請你說個具體的地方。」

莊子說:「在螻蟻之中。」

東郭子說:「怎麼會在這麼下賤的地方呢?」

莊子說:「在稻田的稻草裡。」

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下賤呢?」

莊子說:「在瓦塊磚頭中。」

東郭子說:「怎麼又更低一層呢?」

莊子說:「在大小便裡。」

東郭子聽了以後不再吭聲。

莊子說「道」,是樸實無華的自然之美;美在人心,美在人的心靈,美在人的胸懷,美在人頓悟道理,美無處不在。美中之美,美極了,然而美有完美的嗎?應該沒有才對,我們對於唐朝人審美的標準如孟子說的:「充實之謂美」,豐腴體態的美,然而在宋朝人的眼裡,那不是美,真正的美是巧笑倩兮,婀娜多姿,體態輕盈的有點惹人愛憐的靈秀之美。所以說,美在人心,美在流行時代的觀點,美在內心的自然之美,那不只是美,還是真與善的融合,有了真善的因素在裡面,美就自然而然產生,「自然就是美」。

在我的體驗裡,不期然的自然寫作文章,常有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蘇軾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裡的「天成」有自然去雕琢的意味,不要刻意想要寫些什麼?發抒心中閱讀體悟的心得,偶然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佳思,透過心靈妙手的烹調,自然能烹煮出一道道天上人間的美味佳餚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讓後人傳頌歌詠不已,妙的是當時的情境與時空背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詠詩為文,下筆如有神助,寫完【蘭亭序】後,王羲之又重複寫了同樣內容的作品,可是再也寫不出當時的意境,似乎說明一件事,不管文章或書畫藝術,「藝術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說是最能描述藝術創作者的創作歷程。

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都足以說明讀書的重要性,閱讀思考可提升人的心靈,改變人的氣質,昇華人的美感情操,讓美的精靈透過閱讀思考也活化了起來,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美的精靈,那是自己想像的一個寫作或練習書法的藝術靈魂,有時候它會與我軀體合而為一,產生神奇的創作靈感,彷彿「神將相之」的神妙境界,那是濃得化不開的深刻感受。

一般時候美的精靈常與我分開,此時喚醒它的靈魂與我融合在一起的,便是透過讀書思考的定靜功夫,或者是練習書法的專一神情,方能喚起美的精靈常駐我心靈深處,讓自己透過二元一體的神奇魔力,書寫出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或者是形而上的書法作品來,蘇東坡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那是很高的境界,經過數十年苦思專一的讀書詩文與書畫創作的積累功夫,像蠶吃桑葉吐絲一般,把古人的優雅高古的智慧經典,古今書畫與自然的結合,靈化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那已經是擁有自己的風骨風格,在藝術的內涵上展露出不俗的風貌,已是司馬遷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不是容易的事,然而淮南子說:「名可彊立,功可彊成。」需要與天相感應,這裡的天不一定指的是上天,可以詮釋成自然界,如果以自然界的說法,那更是格局宏偉壯闊,已經不單只是上天格局氣度而已,而是天地人三才的全面性思維與考量。這裡面透過人的思考思維出因緣際會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此乃程明道的詩裡的一段話,卻把司馬遷的箴言詮釋得淋漓盡致,直指核心。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中的「通古今之變」,在這裡有創作過程的意涵,如果以佛教的「因果論」,那「通古今之變」便是前因,「成一家之言」才是後果。但是在我的思考過程中,前因後果之間有時空的因素在裡面,就是氣的成分,嘗試把南懷瑾的「精思入神」推演成「精氣神」,「精思入神」中的「思入」是一種時空下思考的氣的流動,這種氣可以是清氣、濁氣、上氣、下氣、神氣、晦氣等等,不同的氣產生不同的結果,形而上的書畫詩文,在內涵上展現的就是清雅之氣,透過精益求精,將這股清氣融入美的精靈,靈化後的就是神采飛揚的不朽神品。

如果以此推論,「通古今之變」便成了「精氣神」中的氣,而且是與時空宇宙相容合的清氣,「成一家之言」已然成了神奇神妙的「精氣神」中的神囉!

可不是嗎?透過想像與邏輯推理,可以把一句話,一段箴言,詮釋得微妙為俏,美不勝收,頗有天外飛來一筆的神奇巧思,令人讚嘆不已,這才是真正「成一家之言」的神會,需要透過心誠則靈的生命意志,才有辦法將有志有識有恆中的志力發揮到無遠弗屆的境界中。

弘一大師的偈語:「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求一個與天與自然相感應的圓滿圓融圓通吧!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前些日子上課時,發現講桌上多了一瓶礦泉水,原本一瓶礦泉水也沒什麼,當我問到這是誰的?學生笑得非常開心,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時,有一位學生舉手了,我知道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學撿起來的,正當我要拿給他時,看到礦泉水的名稱取名為「觀自在」,讓自己驚訝不已。
  • 閱讀思考徹底改變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靈魂的深度;加之,閱讀思考寫作生活的進行讓我的心胸和視野更加寬闊舒朗起來,我努力從個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環境的轉變,從個人狹隘的空間向整個人生和社會的觸角延伸,試圖以更大的心靈境界作一轉念轉變。
  • 最近讀了尼采的哲學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學思考原則中,尼采只確立兩點:
  • 培根說:「人即心靈,心靈即知識。一般人知道些什麼,他就是什麼?」
  • 愛因斯坦說:「在閱讀過程中,他找到了閱讀的方法,在所閱讀的書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
  • 康德認為:「沒有感性, 則無對象呈現給我們。 沒有悟性, 則對象無法被思考。 沒有內容的思考是空的, 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的。」
  • 泰戈爾的這首詩頗耐人尋味,讓我聯想起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裡的一段話:「至少體驗一次大挫折,學習承受失敗,並且學會反抗。據說,從没有摔過跤的人不會真正學會騎馬,好鋼經得起烈火燒冰水淬。
  • 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傳取名為《墓中回憶錄》,對此一般人似乎很難理解。一個人預先置身于墓中,從死出發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就會具備一种根本的誠實,因為這時他面對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對他人時才需要掩飾或撒謊,自欺者所面對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