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巫石吉: 人生如夢的哲學思維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科學家們對於夢,有「夢有如氣泡一般」的說法,但就口語來說,夢實在是非常美妙的。佛洛伊德深信夢為「願望的達成」。

小時候常作夢,也喜歡作夢,雖然作的夢大都是惡夢,常常夢到被壞人追殺的情節,等到被嚇壞了,夢中驚醒,猛然發現自己依然活得好好的,毫髮無傷,只是冒了一身冷汗。

漸漸成長後,由於學書法的關係接觸不少佛經的智慧箴言,讓自己的心靈提升不少。佛經說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十幾年前研習書法看到這段佛經箴言,尚不能了悟其中的內涵深意,但是對於有層次的形而上智慧思維,總不放棄的藉由練書法當中去細細思維其中的奧妙,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均能大部份豁然開朗的思索出意思來。

東西方經典名句,或是禪學佛法智慧偈語等等,總不容易一下子翻閱就理解其中的深意,古人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何況這些了悟的精思入神的智慧大都是畢生的精隨所在,如果光從字面上就了然於胸,那豈不是白白浪費他們一生的學問光陰。

有時短短幾句話,話中有話,經由自己不斷苦讀經研中國典籍,以及【周易參同契】等古籍,逐漸可以探索到這些智者聖賢的深遽精言,字面上好像沒什麼特別的,越精研典籍越發現他們平凡中不凡的高明智慧。

佛經說道:「如夢幻泡影。」在尼采寫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查拉圖斯特拉聽到一位預言家如此預言:「一切皆虛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經有過。」

尼采又說:「生存的永恆沙漏將不斷重新流轉,而你這微塵的微塵與它相隨。」

查拉圖斯特拉說:「萬物消逝,萬物復歸;存在之環永遠循環。萬物死滅,萬物復興;存在之年永遠運行。萬物碎裂,萬物復合;存在之屋宇永遠雷同。萬物分離,萬物復聚;存在之環永遠對自己忠實。」

生命永遠曾是,就是,將是,永生永世。人生是個循環。這循環不斷地來回,一起,分開,一起,分開,一直重複不斷地循環不已。

尼采他試圖通過輪迴之環,把人生命與永恆結合在一起。

還有一件令人好奇的事是,尼采讀到受苦對偉大的個人的必要性時是作何反應﹖拉斯柯尼科夫說:「苦難和受苦對一個具高超的智慧和深遽的心靈的人而言,是無可避免的,我想,真正偉大的人在世上必定有大的傷痛。」

在追蹤聖經中「神—人抗衡」的轉變時,我們發現第一個為人所擁有的神力是解夢的異能,夢和異象因而成為先知向人啟示的正式機制,聖經對夢境的嚴肅態度可說是夢在人類經驗中具有特殊定位的重要指標。

夢的國度也在尼采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交集地帶舉足輕重,畢竟,就某方面而言,兩人之間那條互通的路徑始於夢,也終於夢。而且都伴隨著夢境的實現——尼采童年的一個夢,緊接而來的是他的幼弟之歿;拉斯柯尼科夫的夢裡出現他已故的襁褓中的弟弟和一隻被鞭打的馬,結果是真實上也有一匹受鞭的馬。

尼采和杜斯妥也夫斯基都深深被夢的力量和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所吸引。夢也是尼采《悲刻的誕生》第一卷書的主題,他雖對夢作了和杜斯妥也夫斯基類似的評論,也不會使我們感到驚奇,例如他曾說在夢幻國度的創造上,「每一個人都是藝術家」。

佛洛依德曾在《夢的解析》中引用這段,露•莎樂美之後成為佛洛依德的朋友,自己也是精神分析師的她在其尼采傳記中寫道:「夢永遠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在他的最後幾年,他常從夢裡面找尋教導的內容。」

莎樂美繼續把夢境、真實和另一個尼采思想中十分重要的舞台連繫起來,即「瘋狂的國度」:「尼采統合的思想湧現:在特定的情況下,夢是所有過去事物的再活躍,另一方面生命之最深刻的本質就是一場夢,我們作為醒覺者必須決定其精神和意涵,所有和夢有關的情況,以及一切引至混沌、黑暗、永無休止的地底生活的,都是如此……。」

當然我們不應全盤接受莎樂美在尼采發瘋之後對他的分析,然而尼采在自己的著作《黎明》裡將夢和瘋狂作了對照排列,莎樂美曾引用其中一段:「在熱情的迸發中以及夢境和癲狂的奇幻化中,一個人重新找到他自己和人類的史前歷史。」

似乎在佛洛依德《夢的解析》一書中談到:「提出各種夢運作的機轉以及潛意識、意識的交互關係以充分解釋『夢程序的心理』。」

在尼采的夢裡,把他潛意識、意識的交互關係發揮到極致,讓他的思維再次活躍,雖然生命之最深刻的本質就是一場夢,所謂:「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是夢醒戲完,對於當下時代有特別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看起來好像尼采擁有了夢裡潛意識的願望條件:「過人的聰明思維、超凡的敏感度,以及文學的天才,或許還加上一點瘋狂,這些足以說明他激發潛能的一切。」

人生的過程就是變,生命即是變。
夢即生命,夢即是變。
心即生命,心即是變。
心即理,心即生命;理即生命,理即是變。

似乎很多目前顛覆不破的真理,有一天會改變,因為從這裡的邏輯推理出我的看法:「理即生命,理即是變。」

變即生命,變即是變;同理生命是分分合合的變與不變;
不變即生命,不變即是變,變即是不變。

佛經說的這句話:「如夢幻泡影。」牽引我許多的形而上哲學思維,似乎生命的過程乃一切皆有過,一切皆虛幻,一切皆夢境。

夢裡尋夢,是生命;夢裡有夢,也是生命;夢醒時分,還是生命。

我們全然不瞭解自己生命的本質,只有在夢境中找尋真正的自己。「人最不瞭解的就是自己。」誠哉斯言,屢試不爽。我們自負為萬物之靈,卻最不了解認識自己。

人生的永恆輪迴還是「如夢幻泡影。」然而別忘了,生命只不過改變了型態。而且一直生生不息的循環不已;從固體到液體,從液體到氣體,從可見到不可見,藉由昇華後的靈氣魂魄在適當時機輪迴成令人屏息的美麗與神奇,經由夢幻泡影重返人間,一個未完成的美麗夢境。

這是生命。生生不息滋養的生命。

這就是你們!

人生如夢,美夢人生。
@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愛因斯坦說:「在閱讀過程中,他找到了閱讀的方法,在所閱讀的書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

  • 永恆不朽的大法則,我尊崇的,因此,吾人便能夠使一己之存在,完成於宇宙的大循環中。
  • 在文學的天地裡,見證到最真誠的文學藝術來自真心的情感,情感的表現顯現出最高貴的靈魂世界,且看文學家們如何看待情感:
  • 重燃生命意志的人,不是從未曾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后,還能夠積極地往燃起希望,往他要走的心的方向之路不斷邁進。
  • 愛由一個微笑開始,經過戀愛、結婚而成長,以一滴眼淚結朿,最美好的將來永遠建基於已被遺忘的過去,若要你的生命順利,除非你放下過去的失敗和痛苦。
  • 我在【讀書獨到的方法】這篇文章中,談到曾國藩從他一輩子讀書思考經驗中,總結了四點讀書心得,我另外加上一點,稱之為「為學五法」,當中讀書思考寫作練書法,均是讀書心法之一,透過深入探索弘一大師,更肯定書法其中的奧妙處。
  • 錢穆對傳統文化始終抱有一種溫情的敬意,認為歷史是一種經驗,是我們整個的生命。這種生命不僅僅是自然的和物質的,更是歷史的和精神的。錢穆一生受曾國藩影響頗大,平生最欽佩諸葛亮之謹慎,王陽明之知行合一,曾國藩之通經致用,而於曾國藩可謂貫穿始終。
  • 天才型的詩人與文學家有一種特殊的心理性質-感傷敏感,在歌德的這句詩裡:「性格則生於激流。」彷彿已經替詩人歌德塑造出他的內心性格,才華來自於寧靜的優雅環境,可以是書房一角,可以是遠離塵囂的山林,也可以是置身無人認識的城市公寓裡。
  • 大自然是一種語言,是一本書,一幅畫,一句句智慧箴言,只有那些已經把自己的感官加以淨化的人可以讀懂。

  • 歌德說:「美,是神秘的自然法則之表現。如果不能以美的表現,而為人所知,則自然法則會躲藏,叫為永遠的秘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