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中有句成語,叫做心猿意馬,被當作想入非非或是思緒萬千在常人中用。在《西遊記》中卻是指悟空和龍馬,暗示玄奘的修煉不能放走他們,否則就在常人空間中表現的是入不了定,清淨心不夠;而在另一空間的表現就是玄奘因為自己的執著心沒去或者悟空的執著心沒去而使師徒暫時分離。
悟空剛上路便遇到了所謂的六個強盜剪徑,代表著修煉人必去的六個心:喜、怒、哀、思、欲、憂。悟空將其除根,玄奘卻不忍,教導悟空。玄奘本可善言相勸,與悟空說明修善的道理,但一是此六賊其實是執著心在另外空間的體現,就像業力一樣,是不容留情的,二是玄奘一番教導中透著很強的顧慮心,並不是純正的善心,再加上悟空雖懲惡揚善,畢竟尚存執著,「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造成了師徒二人第一次分離,第一次被放了心猿。
幸好悟空悟性好,被龍王用圯橋三進履的典故所感,決心還是回去保唐僧繼續修煉。而玄奘這邊受了觀音菩薩的金箍和緊箍咒,以便今後降伏悟空。果然悟空歸後便吃了苦頭,收起了一片狂妄之心,死心塌地奔西而行。而玄奘這一「對惡行善」的心,也使他在後邊的路上一次次吃盡了苦頭。
後邊收服龍馬時,也是因為悟空狂傲心盛,不報姓名和來由便與龍太子爭鬥,白白添了一難。待菩薩來助悟空降龍時才將此理講出,使玄奘也收了「意馬」。
悟空最初就是因為起了顯示心被須菩提祖師趕出師門,這次又是在觀音院向人家顯示錦襴袈裟,吃了大虧,被黑熊怪盜了袈裟。同時金池長老的佛口魔心也是害人害己,丟了性命,賠上寺院,半途而廢,又墮輪迴。真是執著心一起,立刻招來魔。
當菩薩下山隨悟空來熊洞降魔時,按著悟空的主意要變成蒼狼怪。變後悟空貧嘴道「還是菩薩妖精,還是妖精菩薩?」,菩薩笑著點悟他:「菩薩妖精,總是一念。」可見修成佛還是墮為魔,還是人自己說了算。一念之差便有不同的結果。
八戒既收,色心不改。貪吃偷懶,牢騷滿腹,全然不像修煉人的樣子,叫人給他捏一把汗。悟淨在流沙河皈依,加入了取經之路。為了試探師徒幾人的心是否堅定,黎山老姆隨三位大菩薩變化成富庶的寡婦孤女之家。在黎山老姆變成的寡婦提出招親之事後,各人之心立刻昭昭:三藏取經之心雖如磐石,怕心顧慮心如影隨形;悟空天生毫無色心淫慾,且明知此事為菩薩欲試探各人之心所安排,更無他意;沙僧神通有限,根基一般,但修煉之心堅定無二;只有八戒既存色慾,又貪富貴,且少勤勉,最終摔了個大跟頭。
來到五莊觀又歷了一大劫,但還是與執著心未去有緊密關係。五莊觀觀主是道家一位道行很深層次很高的真人,悟空卻未聽說過,因而一開篇便因狂妄埋下了禍根。而三藏的怕心顧慮心也成了導火索:因為不敢吃人參果而導致徒弟偷人參果。八戒的貪吃更是火上澆油,讓悟空最後偷了人參果。既偷了人參果,三人本要抵賴,三藏一番善言使悟空回心轉意,承認了錯誤,卻因粗心大意引起了果數的誤會,引得道童破口大罵。其實還因悟空忍性太低,受不得一點委屈,否則何難之有?後斷了仙根,罪上加罪,取經人又不承擔責任,想要逃走。
待鎮元子歸後,按理將四人擒回等待處罰。這裡要交待一句,鎮元子是得道真人,並不是象電視劇演的那樣一怒之下要報復三藏四人,而是樂呵呵的聽完道童講述,不動氣而為的。而他所作的也是符合常理的:做了錯事就是要還,拔了仙根就是要醫。他只是維護他那個層次境界的理而已,而不像常人想的那樣。當悟空借觀音之法力醫活樹後,鎮元子立刻履行諾言,與悟空八拜為交,也讓悟空明白了不能忍的嚴重後果。(//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