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我思尼采,我想尼采,我說尼采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20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8日訊】最近讀了尼采的哲學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學思考原則中,尼采只確立兩點:

ㄧ、要有健全的生命本能。

二、要有超越的精神追求。

本能和超越,生命哲學發揮了前者,存在主義發揮了後者。

曾經在彰化師大圖書館閱讀到一位哲人對尼采的評價:「現代生命哲學的領航者。」

對於健全的生命本能,與叔本華探究人類基本慾望的本質如岀一轍,但尼采更重視超越的精神追求的超越性,強調人的心靈是需要超越的。

就像弘ㄧ大師的心靈修練層次,是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靈魂層次。弘一大師偈語說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層一層堆砌上去的,由物質到心靈至靈魂層次,一般人不太容易進到靈魂境界。我看過一部電影「王者天下」,劇中的男主角因為奮勇殺敵,被國王召見慰勉,國王談到「你的靈魂要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才是偉大心靈的最大影響者,雖然世俗的紛紛擾擾困惑著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牽絆著你,但別忘了,一生只有一回,你的心靈由你決定,你的靈魂由自己昇華。

對於尼采詩人般優雅優美的哲學筆觸筆感,有如呼吸秋天山林裡的空氣一般,幽靜的和風,清新的氣圍環繞在飄渺凌空的雲霧中。

尼采在文稿中的一段話說到:「諺語說得好:『人的寶藏隱藏在其心靈深處。』」心靈所潛藏的知識就像蜜蜂窩一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猶如展翅飛翔的蜜蜂,喜好採集蜂蜜,人的心靈特性也是一樣,我們永遠在追尋當中。心靈唯一在意的,就是渴望採集些東西回蜜蜂窩。至於其他所謂生命是要累積經驗,有誰真正在乎?或有時間去在乎?」

從這一段尼采的話裡,探討人生各種理想境界,均要以人生的超越與提升來結束,尼采的說法正好引領我進入更高的精神層次,似乎與弘一大師偈語說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層一層堆砌上去的,由物質到心靈至靈魂層次,一般人不太容易進到靈魂境界。

雖然很難提升昇華到靈魂境界的層面,然心嚮往之,我一直在思考ㄧ個問題,由物質到心靈至靈魂層次,靈魂境界達到了,還是要回歸物質層面,這裡便有了我稱為「心靈三部曲的循環。」

不要一昧的只想著尼采的思想,也不要只是想往靈魂層次邁進,當下就是物質,肚子餓了要吃飯,但是昇華後的吃飯滋味不ㄧ樣,那是知足圓滿的幸福味道,這樣的想法就是心靈精神的層面,古人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這裡有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思維,因為修煉下的功夫還不夠,不足以像孟子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慢慢地有達到靈魂層次的氣味,但平凡的我們常常不自覺,因為心不在此,無法像南懷瑾國學大師說:「精思入神」的形而上哲學智慧挺進。

尼采的生命觀中,認為上帝已死,及現代性虛無主義的危機中,而提出:

(1)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人可以靠著自己的生命力量提昇自己。生命是追求權力、力量意志的表現,「存在就是把生命力表現出來!」

(2)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人應當不斷的超越自我,展現生命力及意志力。

(3)超人(overman):超人是大地(存在)的意義,地球的意義就是要等待超人的出現。人是動物與超人之間的過渡性物種,超人是物種進化的最終目的,也是人存在的目的與意義。尼采這方面的思想深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影響。

此外,在上帝離開後,尼采所搭建的新世紀價值城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便是以(1)人生經驗的三種變形(2)超人思想(3)永世輪迴三個主要建築結構。

我們從歷史的觀點遠遠端視尼采這座城堡,這座城堡顯然是自文藝復興運動到啟蒙運動以來,傳達人類「進步信念」最為龐大的城堡了,特別是在19世紀歐洲一系列大戰後,歐洲人對於他們從啟蒙運動發微的進步觀念產生了根本上質疑的同時,尼采及時建造了這座堅固的城堡,鞏固了人們對自我進步的信念。

以「超人」為主要樑柱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在支撐這座龐大的城堡時,也與「人生經驗的三種變形」、「永世輪迴」這兩個一左一右的樑柱呼應交關,前者是超人思想的雛形與準備階段,超人思想則是對抗後者無奈命運的利器。

像古時候中國祭祀用的毛公鼎,「三足鼎立」的代表著天地人三才,不曉得尼采是否瞭解中國這種古老的毛公鼎,或者是純屬巧合,我們也不得而知。

這裡對於尼采提出「永世輪迴」,讓自己於去年暑假夜裡苦思得到的答案:「人有前世今生來世」,彷彿有著似曾相識之意。

生命會輪迴不已,只是我們對於前世的記憶已忘得一乾二淨,當我們處在當下,經過生老病死而輪迴轉世到另一個時空,也是對於今生的一切一無所知,習慣性將當下時空定位為「永恆的現在」,前世的已成過去,當下就是最真實的生命,最美麗的人生,好好地活在當下,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相信永恆的迎接嶄新的極佳未來,才是對於「永世輪迴」的最佳應對之道。

當然為了應證「永世輪迴」的思維,也曾到圖書館翻閱有關這方面的相關書籍,但是所得到的並非自己刻骨銘心的感受,那是真誠真心的探究緣份時,得不到答案所激發出來的超越時空的想法,曾經心靈掙扎好長一段時間,百思不得其解後豁然開朗,雖然來生不一定有來生緣,就算遇上了,也不見得感受前世的因緣,但我始終深信,遇上了,就不晚。

透過尼采「永世輪迴」的形而上哲學思維,只是更加告訴自己,珍惜當下,藉由積極達觀的人生態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勇往直前的面對未來的難題。

對於尼采探究「永世輪迴」和命運之愛的詮釋,只有讚嘆,可以想見,尼采經歷病痛纏身、最後十餘年精神異常的困惑困頓,並沒有擊倒這位偉大的哲學巨擘。

再來談談他對「永世輪迴」與命運的看法。

尼采認為人生是命運無限的輪轉,這是對於神離開後人在這個世界活動的最終詮釋。對於生命中許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只能以命運的運轉來解釋。

這樣的思考頗為類似希臘神話中西西佛斯(Sisyphus)的故事:西西佛斯因為觸怒了神,被罰由山下推一塊大石上山;但是大石一旦到達山頂,大石又會自動滾下來,於是西西佛斯只好重新努力推石上山。這個故事著重的地方不在於神和神的處罰的真實意義,而是著重於人生便是這樣與命運做永恆的對抗,儘管你放棄或是怯於面對命運,但命運依然會重新降臨你身上逼迫你去面對。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十四章 最靜默的時刻(The Stillest Hour)〉中,查拉圖斯特拉儘管如何逃避他必須從人世溫暖回到孤獨的「命運」,並且在與命運的對話(即神秘的聲音)中,不斷地編了許多的藉口以逃避孤獨的命運(這裡可以看出查拉圖斯特拉依然存在著屬於人類的本性),但最後他依然獨自離去,獨自面對自己所必須存在從人世到孤獨,孤獨到人世的命運輪迴。

尼采在《永恆輪迴》中談到一段話:「它在永恆的生成變化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遠必定回來的東西,是一種不知滿足,不知厭倦,不知疲勞的遷化』。」又說:「生存的永恆沙漏將不斷重新流轉,而你這微塵的微塵與它相隨。」

在尼采寫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查拉圖斯特拉聽到一位預言家如此預言:「一切皆虛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經有過。」查拉圖斯特拉說:「萬物消逝,萬物復歸;存在之環永遠循環。萬物死滅,萬物復興;存在之年永遠運行。萬物碎裂,萬物復合;存在之屋宇永遠雷同。萬物分離,萬物復聚;存在之環永遠對自己忠實。」

存在始於每一瞬間,彼處之球體環繞每一此處旋轉。處處是中心,永恆之路是彎曲的。

尼采他試圖通過輪迴之環,把人與永恆結合在一起。

就像我常在書裡說的:「相信自己,超越生命,成就永恆。」很簡單,很明瞭,很清晰,卻耐人尋味,如餘音繚繞,繚繞不已,落個「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似乎與西方哲學家尼采相互輝映,只是尼采觸及的是「千載有餘情」的永恆價值,把生命的意義推向高峰,簇擁上頂端。

「千載有餘情」這段話是田園詩人陶淵明在詩裡對荊軻的評價,「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我們約略了解的陶淵明,是喜歡喝喝酒,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卻不知他內心的鴻鵠之志,表面的困頓是環境使然,那是一般的物質世界,真正的精神層面卻是多姿多彩的,這也是後人不斷地推崇他的詩意言簡意遠,言有盡而意無窮。

我對於陶淵明之讚賞,就如同他對荊軻的評價一般的,一千多年過去了,「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並沒有因為他的生活困頓而減低人們對於他的鄙視,相反的,內心由衷地欽佩他的高貴心靈,高尚情操與詩人的靈魂。

人生何其短!也何其長,東方古今的聖賢豪傑何其多,卻獨獨讚嘆激賞陶淵明的真性情,真誠流露,樸實的叫人又憐又敬佩,詩人的詩魂,豈是時空就能隔開這段「靈遇一切人傑之秀」的呢!透過「感通無極時空」,我們終能穿透真正智慧的聖賢風範。

昔人雖已遠,典型在夙息,真誠真心真意的智慧經典,方能縱橫天地宇宙間,像空氣、像四季變化地循環不已,這才是真正的理想情操,才是真正的善念的循環,永恆輪迴的循環。跟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子的這段話就是一種循環系統,循環理論。到了莊子將之發揚光大,生命的形而上思維可以突破時空,超越生死。

尼采唯一自痛苦中超脫的時光就是,當他意識到痛苦可以成就他精神的創造力,因而他可以感激痛苦,並且為此感到自傲,他說:「受苦既殺不死我,我只有變得更加堅強。」

在「最大的危險」裡,尼采將他認同的人視為最「出類拔萃」的心魂以及「真理的拓荒者」,他並且評道:「就是在這些不安定的心魂中迸發出對『瘋狂』不折不扣的喜悅,因為『瘋狂』有著令人振奮的節奏。」

看了尼采的這段文章描述的內容,很難不被他深深感動與震撼,我終於停下筆來思索他當時可能的內心世界,病魔纏身,處境不順遂卻勇於面對困窘的身心煎熬,尼采在不安定的心魂中迸發出對『瘋狂』不折不扣的喜悅,已經處在精神時好時壞的階段,因為病痛不只折磨人的身體,還會使人腦的思維產生異常的想法,讀尼采的哲學思想需要通透他的內心精神層面,甚至該從精神時有異常的舉止行為,去分析他激發潛意識的能量泉源。

我深信這才是尼采真實的面貌,與過人之處,誠如曾國藩所言:「技之精者,不能兩工,苦思專一,可與天通。」又說:「精神專一奮苦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

只不過,尼采在宗教方面認為「上帝已死」的激烈思維裡,確實樹敵更多的宗教信仰的大眾們,讓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病痛纏身,處境不順遂卻勇於面對困窘的身心煎熬,又要面對人們異樣的眼光,凡此種種,讓他最後十二年間處在非常不利於真實生活的困窘中。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敬天地敬鬼神,可以跟自己的失敗挫折相抵抗,不能跟當下時空宇宙的神靈鬼魂形成對峙,那會有異想不到的後果。

尼采不僅跟環境鬥,跟天地鬥,還跟神鬼鬥,這大概是他坎坷人生的最後結局的寫照,同樣地,也把他的哲學思想激烈精進至無可取代的超越時空的永恆洪流中。

毛澤東晚年曾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似乎也註定了毛澤東妻離子散,破碎家庭的不完全的人生。

海德格爾認為,尼采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而且是西方最後一位偉大的形而上學家。」

弗洛伊德說:「尼采比其他任何活過或者似乎活過的人,更能深刻地認識自己。」

如果以自己的認知,尼采的整個人生,其哲學著手與形而上思維的字裡行間,均是血淚與痛苦積累成的篇篇智慧詩章,這已經超越生命所能負荷的容量,無怪乎他必須以更大的磨難—晚年精神的交迫編織成清新而雋永的智慧詩篇,才能將他內心掙扎蘊釀的形而上哲學思維激發出來,轉化成其思想,抒發孤獨心靈的焦渴,激情強烈而唐突。

這不是一般人所能處之泰然,他心中確蘊藏著一種超越思想洪流的劃時代使命,要為自己尋求更真誠真實的永恆人生。

他一生僅僅五十餘年便在病痛纏繞中過逝!誠如我們常說的「不在乎生命的長度,要在乎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成就永恆的靈魂層面。」

在尼采寫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查拉圖斯特拉說:「一切作品之中,我只愛作者以自己的心血所寫成者。用你的血去寫吧!你將發現那心血便是精神。」

這就是尼采!以幾千年來的包袱〈宗教信仰〉,透過他縱橫宇宙思維的形而上哲學氣魄,天外飛來一筆地劃下「上帝已死」的神奇想像,讓我聯想起科學大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懷疑。

也許在尼采的思維裡,不管上帝也好,神明也罷!他們還不是人的化身,與其信仰這些有血有肉的神靈世界,倒不如相信自己,超越生命與成就永恆來得真實忠誠,我想尼采是樸實的,也是藉由物質到心靈,進而成就靈魂層面。

尼采不僅超越了生命,他更用自己血淚痛苦凝聚的思考去思考幾千年來的一切陳舊思維〈宗教信仰〉,試圖在他有生之年做個終結,讓自己感到汗顏,至少我已設法張大眼睛來看一切,且用心靈靈遇這位哲學巨人不凡的永恆生命,及試圖用有限的時間,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他做對了忠實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誠如他說:「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一個人只有始終忠實於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但他做錯了一件事,試圖否定宗教信仰的有神論,強調「上帝已死」的真實面貌,就像幾千年來的神話「嫦娥奔月」,我們也沒有因為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上月球,就從此改變「嫦娥奔月」的神話地位,似乎,有一點神秘面紗讓我們可以想像美麗的嫦娥奔月,那種優雅的古代太空人才具有美的元素,進而形成美的心靈,擁有美的靈魂。

如果都真實化了,似乎就沒了美的想像空間了,不是嗎?

讀者朋友們,「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留待大家多多發揮想像空間,去通透古今哲人不俗的形而上思維。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人真的一定要讀書!

    當然,也有人不太旅行,他的生命空間卻很開闊,那就要靠閱讀了!
  • 二月九日週四下午到中廣廣播電台接受主持人潔美小姐的訪問,介紹我所寫的書《成就願景的八句箴言》,這次準備的很詳細,很充足,但是還是大部分派不上用場。
  • 有個問題︰「你相信每個人隨便都可以成功立業嗎?」
  • 一直以來就是個喜歡讀書思考的人,說它是默想也好思考也好。有時會有快樂或憂傷一閃而過,淡淡地不留痕跡。
  • 昨天改了一篇學生寫的心得,很欣賞他認真讀書思考的態度,希望能持之以恆,閱讀思考不要間斷,假以時日必有一流的文筆產生。
  • 我覺得文學創作從閱讀(Reading)+思考( Thinking)而來,我比喻它們是兩個好朋友,或稱它們是知己吧!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說:「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末而後止也。」可不是嗎!
  • 前些日子上課時,發現講桌上多了一瓶礦泉水,原本一瓶礦泉水也沒什麼,當我問到這是誰的?學生笑得非常開心,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時,有一位學生舉手了,我知道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學撿起來的,正當我要拿給他時,看到礦泉水的名稱取名為「觀自在」,讓自己驚訝不已。
  • 閱讀思考徹底改變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靈魂的深度;加之,閱讀思考寫作生活的進行讓我的心胸和視野更加寬闊舒朗起來,我努力從個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環境的轉變,從個人狹隘的空間向整個人生和社會的觸角延伸,試圖以更大的心靈境界作一轉念轉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