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巫石吉:忙著快樂的新思維

越放鬆,你就越有力量喔!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這是從我的書法老師杜忠誥常希望我們透過靜坐,將身心靈處於放鬆後的心靈平靜,此時,歌德說的話:「才華養於平靜」,就得到應證,也鼓勵人們要常常讓心靈處在平靜中,才能體會越放鬆,你就越有力量。

放鬆,不只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好心情,更是一種怡然自得的快樂呢!上週五因為學校週四辦理運動會補假一天,與幾十位同事們一起去嘉義的奮起湖遊玩,當中有好些位已經退休的前輩,我跟他們聊著退休後的生活點滴,其中一位陳老師說出很富人生哲理的智慧話語-─「忙著快樂!」讓我置身在形而上的思維中。

工作的價值只是在於每一個人服務社會年輕到壯年的有用歲月,退休後的生涯規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沒有了工作的牽絆,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如果沒有適度安排休閒活動,恐怕身體很容易衰老,甚至於腦力退化也將更快呢!

我請教陳老師如何安排他的退休生活,他點出了「靜與動」,在靜態中安排繪畫、書法與水墨畫,動態方面則以舞蹈、爬山、攝影,似乎與歌德說的:「才華養於平靜,性格成於激流」,有著似曾相識的思維,或者可以這麼說,才華需要在心靈的平靜中培養,風格則成於不斷地轉化、不停地閱覽各地山川名勝後的心領神會,其實,「靜極思動,動極思靜」,本是兩種思考與行動的綜合性結果,然而在我的第一本書裡談到:「思考後的行動」,才是真正的謀定而後動,深思熟慮後的行動力最能展現出「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持之以恆。

從陳老師的「忙著快樂」裡,自己似乎也有很多體會,每年十一月下旬,我會去烏日的善光寺幫忙評審中部縣市的國中小學書法比賽,善光寺對於傳統書法的推廣功不可沒,默默地辦了四十幾屆的書法與繪畫比賽,放眼全國相關藝文比賽,能持續地辦理四十幾年的究竟不多,能辦理超過四五十年的只剩下公辦的藝文比賽了!

四十歲是人生裡的中繼站,我們習慣稱之為「中年過後」,對人們來說,中年過後意味著身心開始往下衰退中,然而對於藝術、書法、文學或音樂等藝術而言,「中歲才是道的逐漸昇華中」,也就是「藝術中年才開始大放異彩喔!」

孔子說過:「四十不惑」,中年的不惑在於「懂得捨懂得放」,懂得「捨與得」的真諦,懂得輸,自然懂得真正的贏的內涵層面。老子說的「大器晚成」,似乎也在告訴許多人們,真正的大格局、大氣魄者,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捨得」功夫,「捨」的相對性即是「得」,老子說的非常高妙:「為道日損」,似乎在談一個人要追求真正的成功,需要放下、放鬆、快樂中持之以恆的到終了為止!

老子也說到:「柔弱勝剛強」,乍看來柔弱似乎淹淹一息的模樣,妙也妙在這裡呢!那只是粗略的想法,真正的內涵思維在柔和中的韌性之美,此乃中國幾千年中的文化精髓所在,韌性是一種超越剛強的力量,觀察自然的「滴水穿石」現象,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柔弱是一種不逞一時之快的強韌魔力,此乃站在置高點探索老子這段話最佳的位置,柔弱中散發柔軟柔順的陽剛之氣,真正的大丈夫定要有「以退為進」的豁達胸襟,勇者不懼,卻行於所當行,止於所自然而然的以靜制動,人生到此種境界,乃真豪雄、真正的豪傑。

「退步原來是向前」,原來真正的精進在於「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豁然開朗,言有盡而意無窮,那是經過人生的大徹大悟後,所激發出的形而上智慧哲思;原來真正的「得」在放鬆,追求人生的另一方面的生涯,透過忙裡偷閒的怡然自得,它像「沉默的力量,不假思索地貫穿宇宙時空,其力量之大,足以左右善惡」喔!@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跟著感覺走,請抓住我的手…,這是以前民歌手蘇芮的名歌曲【跟著感覺走】的部份詞句,而這也是我們需要轉化心靈,改變態度,從中學習到生活智慧的形而上感覺。
  • 發現開學至今,有很多學生上課很容易分心,坐姿歪七扭八,發現對於學習並沒有幫助,剛好聽到有位東南亞知名演說教授講「讓成功起飛」,突然讓自己對於教學有很多的領悟。
  •   從中國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開始,我們展開了對「心念成功學」理論的闡述:
  •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是沒用或卑賤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對了地方,都會成為有用的「可造之材」。
  • 立志、工作與成功,是人類生活的三大要素。然而擁有善心善念的念頭,更使人感到有股不可思議的力量正在逐步蘊釀成長中。

  • 培根說過:「讀書使人淵博,辯論叫人機靈,寫作令人細膩,如果一個人很少寫作,那麼他就要有很強的記憶力。」
  • 幽默的機智反應並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種快樂、成熟的生活態度,掌握了它等於掌握智慧結晶,得到快樂的泉源。
  • 每當上到星期五的課時,自己會刻意穿上很亮麗很活潑的服裝,然後露出很快樂的笑容,來到授課的班級。
  • 萬物靜觀皆自得,與麥味登早餐店老板夫婦們已經有多年的交情,從他們身上發現到很多文學養分,當我們細膩地品味人們的無窮智慧時,才發現真正的文學在心領神會的交流中。
  • 我的聲音匯流在和聲當中,那已不屬於我,那個聲音我一個人發不出來,那是我們歌手靈魂共鳴的泛音,我的身體只是個樂器,在該彈奏的時候自動發出聲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