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喜歡努力了。 對人動不動就說「努力」,連自己都常把「我會努力」掛在嘴上。這是因為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將「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報」這類耳熟能詳的話,當成心靈的依靠。
勤勉為惡 努力沒有回報
只不過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的明白:要怎樣做?該做什麼樣的努力?並且能夠身體力行?──關鍵就在這裡。假使完全不審視工作的方法,而只是一味以加快速度為目標,則努力只是白費而已。
努力這件事乍看之下很辛苦,但其實卻未必見得。比別人付出多一倍的勞力,或每天加班卻未跳脫日常的工作模式,說穿了只是以往工作模式的延伸罷了。身處今天這個時代,就算是能在同時間內完成一倍的工作,也未必一定能獲得加倍的營業額,賺進加倍的收入。
覺得此說不通的人,可以觀察一下周遭,看看那些早上比別人早進公司,晚上又加班加到很晚的人,是不是全都有能力提升原業績?答案應該是「NO」吧!儘管如此,人們之所以還是對「勤勉是美德,努力一定獲得回報」深信不疑,主要是因為這在過去,的確是個真理。
高度成長期到泡沫經濟期間,東西只要做得出來就賣得出去,所以只要比別人多埋頭苦幹一點,就能相對得到付出努力的成果。換句話說就是收入和時間成正比。 而這也衍生出「勤勉──怠惰」的主軸,產生了許多相信「勤勉是美德,努力一定獲得回報」,而長時間拚命默默努力的人。
只不過很諷刺的是,這卻也是造成現今「勤勉為惡,努力沒有回報」的原因。 處於現在這個時代,如果還僅限於製造花時間就能賣的商品,就長遠來看,是絕對無法勝過同業的其他公司。
捨棄因循 改採不同方法
但相對的,假使真的取消加班準時回家,不再那麼拚命,卻還是因循以往的作法,未必就能達到同樣的成果。如果想要以縮短的工時得到與過去同等的成果,就不得不捨棄熟悉的工作模式,改採完全不同的方法。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不努力」反而可能比努力還要難過吧?而且短期內,還必須要有所覺悟去面對成效的下降。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致力探索「不努力,但能夠開花結果」的方法有其必要。老實說,其實勤勉還是美德,努力終究還是會有所回報。對此,我也心知肚明。只是問題在於很多人沒有察覺「勤勉」所指為何?「努力」又指的是什麼的語言定義。其實時代早就已經今非昔比了。
如今,做一件跟別人同樣的事,卻花更多時間已經不叫做「努力」了。並不是不混水摸魚的認真做事就叫做勤勉。現在,思考新方法,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有別於他人的成果,並將思考結果付諸行動才叫做「勤勉」。相對於此,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佳成果所下的工夫才叫做「努力」。
也就是現在與勤勉相對的已經不再是怠惰,而是「不變」。持續變化才是這個時代所要求的「勤勉」。 捨棄和他人一樣的作法,為了更大的成果,而思考不同的方法並身體力行,然後更進一步不斷的下工夫,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得到成果。只要如此循環反覆,這份努力自然會獲得回饋。
我一天也只工作四、五個小時,而且我們公司還不用「打卡」。那是因為勤勉跟努力的程度都非時間所能測知的。如果你還帶著守舊的價值觀勤奮的努力,那就必須從捨棄這個價值觀開始不可。捨棄過去慣有的作法,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一種「努力」。
不加班反而加薪
對於那些希望一天有二十五小時,一星期有八天,每天奔波有如走馬燈裡的上班族,我會這麼建議:「不要加班,改成週休三日好了。」 聽到這句話,大部分的人都會正色並怒火中燒的說:「開什麼玩笑!根本就是有工作要做,所以才沒得休假啊!」可是這卻是就我所知最優秀也最具效果的解決方案。
儘管如此,大部分的人會有這樣的反應,完全是因為他們都堅信「工作時間絕對不可能減少」。可是只要實際做做看便可知,減少工作時間絕非不可能。儘管是已經束手無策,也一定有解決方案。不是沒有方法,只是工作過度,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思考罷了。
增加休假會有很多好處。 首先,可以利用多出來的時間跟朋友遊玩或購物,不會讓壓力累積在身上。只要壓力一減輕,工作能量便會源源不絕,讓自己即便在極短的時間內,也都能集中精神的工作。更進一步的,假日的體驗,也會有不少出乎意料足以帶動自我的成長。 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好好的休息。
「忙得沒辦法休息」或「不能減少工時」的人,就我而言,這是對於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無法調配者的藉口。工作做不完,人就會想「假日加班應該就可以解決了」,然後真的利用假日去加班,這是最不足取的。
相對的只要不加班而改為週休三日,工作時間便會減半。一旦時間減半,不管再怎麼努力工作也一定做不完。這就是我的重點。只要知道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人就會放棄埋頭苦幹而開始「動腦筋」。
跑之前先停下來思考策略
在此最需要的就是「思考的時間」。沒有休息的持續工作,光是做完眼前的事就已經精疲力盡了,根本無暇去思考「別的方法」。當然只要不斷的做,熟了速度當然也會快一些,只是能快多少大概也都猜得到,完全無法治本。跟別人做同樣的事卻花更多時間,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要大幅刪減工作時間卻維持成果,就必須要有「強烈的改變」。而尋找「強烈改變工作的方法」,便是成長。因此,為了思考就必須休息。在這個前提之下,過去花七天才能做完的工作該怎麼樣四天就做好?這就要利用休息的三天好好思考。以前業務員之間常聽到「邊跑邊想」或「反正多走動就對了」之類的話。 這樣的作法當時可能實際上多少有些成效,但現在沒有任何策略,只是一味的到處跑,是不能再期待有什麼顯著的績效了。
「跑之前先停下腳步思考策略」。唯有動腦,才能讓「腳」活起來。人只要有空自然就會思考。叫一個有時間的人不看電視也不看書,只是靜靜的待著,他自然就會「思考」一些事情。
拿棒球來比喻,工作就等於上場比賽一樣。不練習,光是不斷的出場比賽,球技並不會有所進步。不練習跑壘、打擊,就無法在場上勝出。 同樣的道理,人在乍看之下好像一邊工作一邊提高了技能,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做好日復一日的工作,則根本無法進步。
為了提升工作技能,就必須要做提升工作技能的練習。而所謂的「練習」,正是深思熟慮,或是思考大幅提升成效的方法。日本企業普遍實施週休二日,但即便增加一天休假,日本經濟也沒有因此瓦解。該怎麼樣才能再進一步的將過去工作六天的成效往上提升呢?當然就是要下些工夫,透過改變工作的方法,最終提升商品或服務的品質。◇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