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5日訊】常言說的好「滾石不生苔」,「動」可以產生力量、活力,蓄積能量。待人處世之道講「君子動手不動口,小人反是」;處事推崇「動如狡兔,靜如處子」;養生健身講求「多活動、多運動,摔手、走動、用腦,活絡筋骨,袪病健身又長壽」;企業創新研發講求腦力激盪,金頭腦;居家佈置講求多移動、多變化,省錢享受又多情趣。
宇宙中的萬物無時無刻都在按照一定的規律在運動著,差別僅僅在於個別洪觀、微觀程度的參差不同,只有符合真、善、忍的特性的「真理」是唯一恆久不動的。
不僅物質是這樣,所謂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是這樣的,人類的先天純真本性都是符合真、善、忍的特性的,可是,卻在潛移默化的改動而墮落,而變化著。正因為人在生世世上的大迷團之中渾然忘我,難得今生今世才促成機緣猛然驚醒那麼多急於去找回純真本性的人們,他們回懷抱著戒慎恐懼而尋尋覓覓修煉的最好途徑,講求修養心性,慈善圓滿,堂堂正正的在上人成神的大道上勇猛精進,立志堅定,一個返本歸真的心「不動」,以制萬動。不隨波逐流,事事、處處按照真、善、忍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做到誠正、純淨、理性、信實地走向成熟。
古聖先賢說:「朝聞道,夕可死」,就是說只要能夠圓滿得道的話,一生就了無遺憾了。人的一念出善惡,「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所以,做好人在修心,心動不如行動,即知即行,有緣就得。
為人首重謹言慎行,須涵養清心、意純、念正,減少為私、為我的名、利、色、欲、氣,浩然正氣凜然而成,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佛道或過去宗教中修行的人普遍都講求「不動」,也就是「修心」,就是「修身」而不做壞事;「修口」而不動念開口以免造口業;「修意」就是什麼都不去想。只是,悟性因人而異,層次人人有別。正如「船」的禪說的例子,到底是船動呢?還是風動?還是心動?再多的辯解恐怕也沒有多大的意義,誰悟誰得,順其自然就好。
就事論事,「動」與「不動」兩者也好,甚至於「當機立斷」和「事緩則圓」也好,南轅北轍的抉擇,往往卻可能發生在一念之間。所以,凡事盡心盡力,但求心安理得,順其自然,隨緣而得,不做強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