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日專電)為了處理北韓核試的制裁案,美、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更形緊密,有人認為台灣會因此遭美、日冷落,但日本的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西原正表示,中日之間仍存在許多難解的問題,從長期而言,日本仍會選擇與美國加強同盟關係,安倍政權成立之後,台日關係也會變得更好。
曾任日本防衛廳大學校長的西原正對中央社記者表示,美、日、中、韓為了處理制裁北韓案,聯繫確實緊密,美國國務卿萊斯訪日,日本再度確認有美國的核傘保護是好事一樁,如此日本可減少來自國內、鄰國對日本有意擁核的疑慮。八日安倍訪中,的確突破小泉政權時的中日僵局,讓許多事比較容易進行,但中日之間仍有許多難題待解。
西原說,中國在處理北韓制裁案時,對於「登船檢查」這一點就與美日意見不一,假使中國不答應的話,北韓船舶也可航行中國的領海規避檢查。西原說,中國對於北韓的影響力非因北韓核試事件才突然變大,北韓的貿易百分之四十五是與中國進行,八成石油也來自中國,這次國際間都在注視中國是否真的有心制裁北韓。
西原不認為中日政治氣氛變好的此時,安倍會在處理台灣問題上或其亞洲策略上有所改變。他說,即使沒有北韓核試事件,台灣海峽雖然有潛在的緊張存在,但目前相對的還算穩定,所以台日關係不因北韓一事而受影響。就長期的局勢來看,日本對於中國的軍事擴張仍有極大疑慮,日本仍會與美國站在一起,加強美日同盟的合作關係。
西原說,在歷史問題上,安倍雖然不明言是否參拜靖國神社,今年可能不會去,但兩年之後,他再不去參拜的話,可能會遭受國內的壓力,屆時這股壓力與來自中國的壓力如何取捨,是對安倍的一大考驗。此外,東海油田的開發問題讓日方感到不悅、釣魚台主權問題、中國的反日教育問題等都橫亙在中日眼前。
西原對於安倍所說的希望中日之間能建立「戰略互惠」關係這點不表樂觀。西原說,他相信那是安倍的心願,但希望歸希望,卻是難以實現的。從中國軍事擴張、中國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等事來看,「戰略互惠」這種字眼可用於形容美日關係,卻難以套在中日關係上。
西原認為安倍政權成立之後,台日關係只會變得更友好,這點從安倍以前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時,就表示歡迎台灣的前總統李登輝訪日一事可知。西原說,日本至今為止,對中國太客氣,不敢與台灣之間有較高層的官方交流,但就像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能訪台一樣,今後日本若考慮到自國的安全的話,也應與台灣之間進行國防的高層交流。
西原說,台日的軍事交流現階段尚難實施,但彼此都該發揮智慧突破,譬如,二、三年前台灣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到日本訪問時,日方希望他們是穿便服來,但後來就變成可以身著制服來,這中間需要努力。西原說,以前,日本有許多知台的政要,溝通管道暢通,但現在他認為目前情況不如前。
西原表示,像李登輝這樣的政治人物在日本備受尊敬,在建立友好關係上具關鍵性,但目前實在看不出有後繼之人。西原建議,雖然台日官方交流尚難,但台灣在野黨的訪日是值得大力推動的,如國民黨的馬英九訪日交流,可增進對彼此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