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台灣貼春聯 始於南部沿海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許多人都用春聯來增添過年氣氛,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靜琪指出,最早把題在「桃符」上的對聯稱為「春聯」起自宋代,明代書貼春聯的風氣最興盛,而臺灣南部沿海一帶是漢民族祖先最早來臺生根開發的所在,也最早開始購買貼寫春聯。

陳靜琪表示,「桃符」是指古代人們過新年時,用兩塊畫著門神的桃木牌掛在大門旁鎮邪避惡用的,到了五代開始在桃木牌上題寫吉祥佳句迎接新年,逐漸形成過年風氣,到宋代開始將這些貼在門上的新年佳句稱為春聯。

陳靜琪說,清代移民到臺灣的漢族沿襲過年貼春聯的習慣,最早出現在臺南縣西港鄉、佳里鎮、學甲鎮、七股鄉、北門鄉、將軍鄉等被稱為「鹽分地帶」的漁鹽產區,每逢新年就到附近的雜貨店購買由懂漢文的文人所寫的春聯,清朝一幅約值古錢數分,日治時期一幅一錢。

在鹽分地帶八十歲以上耆老的記憶裡,早期單字的春聯紅紙是正方形的,且字都是正貼,後來才出現菱形、倒貼的情況。陳靜琪指出,臺灣西部開發由南而北,鹽分地帶所保留的習俗也跟著居民向外遷居的腳步拓展擴延,貼春聯過年景象也就越見普及。

陳靜琪強調,春聯可表現書寫人的書法功力與美感,在電腦取代一切的科技時代,親筆寫書法不僅難能可貴,也充滿雅興,平添許多文藝氣息,欣賞討論之餘,也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