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8日訊】故鄉黑山島,島民的生活習俗不同於陸地。出海、看海,談家事、話農事。地瓜、麥子、高粱、玉米、魚乾、蝦米、野菜等,永不改變,其樂融融。雲,走過門前:鳥,飛在屋頂,他們樸實無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孫滿堂,世代相傳。依大自然的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地生活,而遵行年節禮俗,則提供了點綴與調劑,顯現多采多姿的風貌。
父親總在緬懷往事時不斷地向我們敘說故事,談古論今之中往往寓有立身處世的大道理,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尊敬父親對文化習俗的傳承,不遺餘力的保留,時代雖已西化,他依舊堅守古風,常說:「老驢老馬忘不了家鄉,孩兒不嫌娘醜,狗兒不嫌家貧。」建立了慎終追遠的風格,承襲孔孟思想,將獨特的思維見解溶入生活,敬天祭祖行孝道,身體力行為榜樣,我偉大的父親,行誼譽滿鄉里,行善濟貧愛家鄉。
祖父蕭志儉,家族人口繁多。兩個叔叔四個姑姑,個個成器,一部分居大黑山島。二叔過繼堂房,父親居長,父親一直在大連市,育二男四女,我是長女,揹負著承先啟後的責任。生活方式絲毫不受都市的影響,保守、中規、中矩、標準的山東人。我和大哥,至今還嚮往著過新年的點點滴滴,穿新衣,戴绒帽,提燈籠,放鞭炮…
很清晰記得;進入冬月(黃曆十一月),婦女們趕針線活,開始做吃的,準備過年期間長達一個月以上的食物,北方的冬天,天然冰凍儲存,取用方便,但不吃生食,不下生米,象徵著和順。也因終年下廚房的人,要借此年假休息,包子 、年糕、紅豆包、炸丸子 、炸花魚,做雞凍、滷味等都要預先準備充足。殺豬,是重頭戲,母親總是吩咐家丁,多分送一些給貧困的鄉親以及孩子多的人家,,希望能雪中送炭。
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五穀、豆類、棗子、栗子,配成八樣煮成甜粥)。接著大人們開始忙年。辧年貨,送年禮,忙進忙出,孩子跟進跟出,熱鬧極了。除舊佈新大掃除,清理雜物,牆上的字畫,收藏起來,換套新的,擦拭古物,清除積銹,耕讀世家書香陳設,與海南老家同步祭祀。缺少的東西,不斷的用船運回,如火油、豆餅、白麵粉及娘娘廟的香火,常年供應,祈求保佑討海人平安順風。
祭拜儀式,分三桌,一敬天地,二祭祖先,三拜灶神,不同的供品,供器分用銀、錫、銅。祭天,在室外院子裡,鋪以紅地氈,八仙桌子設香案,與天地合而為一,三牲為主要供品,用銀器,表示隆重。祭祖乃祭家神,設在正堂,供品以平日食用之佳餚,大饅頭等,十二生肖造型出自四姑母的巧手,維妙維肖,用錫器。灶王爺,小神,每天開鍋聞香,宜簡化,用銅器。臘月二十三日為灶王爺上西天述職復命,奏明人間喜惡,有教化百姓的意義。有一首兒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辭社即是過小年,供品以糖瓜、麥芽製成的,祈甜言蜜語,帶回天庭。七天後再迎接回來,一起過新年;此時進入緊鑼密鼓階段,貼春聯,懸燈結彩,流傳至今,處處呈現著中華文化的特點,古意盎然!
抬頭見喜,恭喜發財,童言無忌,小孩子說錯話,不計較。不過,平常用的諧音一律改過來,說吉利討吉利,例如:「蒜」,諧音「散」,所以改說:「義和菜」;打破東西,不責怪,而說:「歲歲平安」。
忙年,全家總動員,各顯專長,令人讚嘆,疊元寶,越多越好,以應除夕迎財神祭拜諸神之用。萬事皆備後,吃年夜飯,和氣生財。富有人家,散財積德,男主外,女主內,大錢父親分配,捐給慈善機關「義善堂」「紅十字會」等處;小錢由母親作主,幫助鄉民。積善人家,必有餘慶。送年禮,禮尚往來,一年累積下的人情,此時回報,輕重學問很大,尤須各得其宜。有些街頭流浪兒,打竹板,數來寶,送春聯,送財神,到大戶人家說一些吉祥話,藉此撈一筆,這都是現代社會鮮見的事。
除夕夜,竹爆平安。守歲,一家人梳洗打扮,穿戴整齊。舉行迎神祭祖大典,父親為主祭,率家人,講解每個動作的來由,特別交代長子記下來承傳給子孫,燈火通明,香案上香烟繚繞。
我國以農立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以春為首,一年之中,新年、端午、中秋三大節日,從不忽視舉辦慶祝活動,再加上婚喪喜慶,人情來往,鄉裡的生活忙碌而熱鬧。在缺乏電器的村落裡,人們辛勤工作,在滄海中無聲地航行,捕撈漁獲;在桑田裏,耕耘著泥土芳香,構建起一處處雞鴨成群、濃綠圍繞的美麗田園。男耕女織,風光優雅,一村、一灣、一岩、一景,足以洗盡鉛華,使世外紅塵沉澱,成為一顆透明的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