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蓉搭建部落瞭望台
【大紀元1月12日報導】2006台灣十大潛力人物|族群和諧類得獎人(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二日電)林佩蓉,一位來自東台灣花蓮的阿美族女知識青年。獲悉自己榮獲「十大潛力人物」獎項肯定的殊榮之後,若無其事地謙虛表示,從天而降的得獎,完全是別人推荐,但個人從不認為自己實具潛力。
儘管如此,從大學時代起就投身原住民社會運動的林佩蓉,還是希望藉由自身的獲得肯定,深盼在台灣社會處於邊緣和弱勢地位的原住民,能夠有朝一日擁有自主的舞台。
此外,林佩蓉也強調,獲得肯定和得獎僅是一個新里程的開端,下一步希望有更多事可做。
另一方面,從長遠的觀點而論,台灣本土原住民究竟該如何才能擁有自己和族群的一片天?林佩蓉說,原住民首先須清楚自己的歷史定位,再進一步培育專業人才從政。
林佩蓉剖析指出,原住民部落和族群如今正徘徊於兩難之間。一為距部落愈遠者溯本和回饋之心也愈遠,一為返鄉落地生根者苦無資源。
十九歲那一年,林佩蓉首度離家北上,經歷了生命的許多第一次,諸如第一次覺得世界如此寬廣、第一次和眾多不同族群相處、第一次覺得人的差別竟然如此迥異。
不但如此,隻身北上求學的經驗,也讓林佩蓉深覺生命首度出現關鍵性的重大轉折。
於是,大學新鮮人的林佩蓉就義不容辭地參與原住民族街頭運動,大二、大三期間,又分別投入勞工運動聯盟及婦女運動。
每遇瓶頸,林佩蓉總會不經意地告訴一起奮鬥的戰友,「蠢蛋才想要從事原住民運動」,但最終結果往往愈挫愈勇的她,仍一本初衷堅持百忍。
打從心底拳拳服膺族群部落耆老耳提面命的林佩蓉,片刻也忘不了祖先靈巧的智慧結晶。她認為,先祖代代傳承的智慧,就是一股源源不絕,激勵她無怨無悔打拚的最大動力。
林佩蓉舉其中一例指出,在阿美族的傳統定義之中,教育一詞意為使受教者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因此,林佩蓉強調,原住民不僅必須以自身族群文化為傲,同時更必須學會謙遜。
如何逐步具體落實?林佩蓉說,原住民要想彰顯族群身分和主體性,首先得學習母語,接著再充分關心與族群永續發展息息相關的人事物。
她說,台灣本土原住民目前面臨的諸多問題,首要在於人權制度和保障尚未健全。
林佩蓉認為,原住民不僅急需要向外發展的機會,對自我和族群認同的意識也亟待提升。
她進一步指出,和她同世代的原住民,僅有兩成的比例對族群社會和自我的出身抱持認同的心態。究其原因在於未能通曉母語所致。
如何根本而有效解決現階段原住民族群的最大危機?林佩蓉斷言,唯有先從建立自信心和改革教育、經濟條件等社會結構著手。
林佩蓉(阿洛.查勞)出生日期:1974年7月5日現職:原住民電視台顧問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學士經歷: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原住民部主任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